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們真的滅絕了地球60%的物種?

我們真的滅絕了地球60%的物種?


利維坦按:就像人類在為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the Sixth Extinction,又被稱作全新世(Holocene)滅絕事件,是於現今的全新世所發生廣泛及持續的滅絕或生物集群滅絕事件。涉及的滅絕集群包括了植物及動物的科,如哺乳動物、鳥類、兩棲類、爬行動物及節肢動物,大部分滅絕都是在雨林內發生】

憂心忡忡一樣,我們對於虎骨和犀牛角是否入中藥的爭論其實也出於類似的生存焦慮——人類與地球的其他物種休戚與共,而近現代的很多物種滅絕,和人類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縱然有讓人聽起來非常有前景的「滅絕物種重生計劃」

【比如已滅絕又重生的庇里牛斯野山羊(Capra pyrenaica pyrenaica)】

,悲觀者依舊擔心,重生的物种放歸野外環境抑或成為某種病毒的宿主,從而導致其他物種的滅絕?




文/Ed Young


譯/苦山


校對/斬光


原文/www.the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18/10/have-we-really-killed-60-percent-animals-1970/574549/


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苦山在利維坦發布


 








電影《海洋》(Océans,2009)劇照。圖源:豆瓣電影





今年10月30日,一則消息在新聞網路和社交媒體上引發了軒然大波,其中《衛報》(The Guardian)發推特稱:「

1970年至今,人類已經消滅了地球上60%的動物

」——這一令人難以置信的嚴峻數字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地球生命力報告》(Living Planet report)給出的最新計算結果。


(www.cbc.ca/news/technology/living-plant-wwf-2018-1.4882819)


(www.worldwildlife.org/pages/living-planet-report-2018)



但這和報告中所說的並不是一回事。




此前各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直接計數、影像捕捉、衛星定位或計算動物巢穴、足跡等方式估算出不同動物種群的規模,報告團隊正是在此基礎上計算出了地球生命力指數(Living Planet Index)。該團隊對包括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和魚類在內的4,000個物種的16,700個種群的數量估算值進行了整理。

(這裡的「種群」指居住在一定地理範圍內的同種物種的一群個體。)




然而,已知現存的脊椎動物共有約63,000種,以上數據只佔了其中的

6.4%

為了了解脊椎動物整體的生存情況,研究團隊對其數據作出調整,以減少其中的偏差。這些偏差包括,對歐洲脊椎動物的研究要比對南美洲脊椎動物的研究多,對大象這類瀕危物種的研究也比對鴿子等無危物種的研究更常見

(大象的種群數量計算起來也更簡單)

等。


(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69156)





電影《海洋》(Océans,2009)劇照。圖源:豆瓣電影




他們最終發現,

從1970年到2014年,脊椎動物的種群數量平均減少了60%,但這和「人類殺死了60%的動物」絕對不是同一回事兒。

實際上,報告作者在報告的技術附錄中明確指出了這兩者有所不同:「

本報告並非涵蓋所有野生動物的數量普查,而只是指出了野生動物種群在規模上的變化。


(www.zsl.org/blogs/science/crunching-numbers-the-data-behind-the-living-planet-index)




要想理解這兩者的區別,你可以想像手頭有三個種群的數據:5,000頭獅子、500頭老虎和50頭熊。40年後,只剩下了4,500頭獅子、100頭老虎和5頭熊。這三個種群的數量分別下降了10%、80%和90%,也就意味著它們

平均

下降了60%。但

實際動物總數

從5,550頭下降到了4,605頭,減少幅度只有

17%




同理可得,諸如我們「已殺害全球一半以上野生動物」

(出自《華盛頓郵報》)

、「消滅了地球上60%的動物」

(出自Quartz網站)

,或是「全球野生動物數量自1970年至2014年縮減60%」

(出自《今日美國》)

等說法都是不正確的。雖然以上這些說法

可能

是事實

,但僅根據地球生命力指數的統計範圍並不能得出這些結論。





圖源:We Heart It




事實上,即使是「動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60%」這一說法也不確切,因為該數據只包括了63,000種脊椎動物,而多達數百萬個物種的

無脊椎動物

並未納入統計,其數量

遠遠

超過前者,包括昆蟲、蠕蟲、水母和海綿等,而它們才是動物世界的主要組成部分。

我們對它們的命運知之甚少,因為普遍而言,科學家們監視、研究它們的時間比起脊椎動物要少得多。與大眾眼中「更有魅力」的脊椎動物相比,無脊椎動物的研究難度更大,獲得的關注也更少——但科學家們也在計劃對它們投入更多關注。





圖源:

EarthSky




「動物種群數量平均減少60%」這一結論也掩蓋了各個物種的具體變化情況。在上述的假設場景中,

獅子的種群生存情況基本良好,老虎的種群情況堪憂,而熊的種群則處在滅絕邊緣。

至於地球生命力指數所涵蓋物種的真實生存情況,半數種群數量出現了

增長

,只有另外半數在

下降

。也就是說,對那些數量確實在減少的種群而言,實際情況比第一眼看上去的「60%」更嚴峻。





圖源:EarthSky




這一切都與人類脫不開干係。

從史前時期至今,人類已經導致了無數哺乳動物滅絕,要想進化出同等數目的物種,需要300至700萬年。

氣候變化、棲居地消失和某種末日級別的真菌殺手使得至少三分之一的兩棲動物瀕臨滅絕。連無脊椎動物也不能倖免。




有關無脊椎動物的數據或許不夠全面,但光是現有的數據就已足夠令人敲響警鐘:昆蟲飛速消失,哪怕在所謂無人涉足的森林裡也不例外。與此同時,海洋中的珊瑚礁正以一種難以恢復的速度白化:自2016年至今,大堡礁珊瑚群中已有一半珊瑚礁死去。

這一切的證據都指向了同一個結果:生物毀滅(biological annihilation),有些人將其和歷史上五次生物大滅絕相提並論。

現實已如此駭人聽聞,我們實在沒必要再危言聳聽了。





圖源:India Today




一言以蔽之:情況很糟糕。既然如此,有人也許會說,糾正60%這個數字沒必要,只顯得迂腐賣弄。為什麼要在浩劫來臨時吹毛求疵呢?眼下最重要的無疑是使人們警醒起來,假如一個數據在傳播過程中發生了偏差,但能達到目的,何樂而不為呢?




我不同意這個觀點。尤其在當今這個陰謀論層出不窮、謊言自政府頂層流出的時代,

媒體在警示我們地球命運時,比以往更應該重視內容的準確性。精準地描述問題及其涉及範圍和嚴重性是極其要緊的事。




如果我們可以為了營造震撼效果犧牲準確性,為什麼不幹脆憑空捏造幾個數據呢?引人注目的是,Vox和NBC等數家新聞機構都做到了在準確描述地球生命力指數的同時,傳達出其令人擔憂的信息。

精確性和影響力並非不可兼得。























往期文章:















利維坦

」(微信號

liweitan2014


微博:

利維坦行星


神經基礎研究、腦科學、哲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反清新,反心靈雞湯,反一般二逼文藝,反基礎,反本質。



投稿郵箱:

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聯繫:

微信號 

liweitan2018



點擊小程序,或

閱讀原文

進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維坦 的精彩文章:

局部氣候出書了
受害妄想還有救嗎?

TAG:利維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