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雪龍船上的雙十一!

雪龍船上的雙十一!

編者按:「雪龍號」已駛過赤道,海上浪大涌大,浪涌翻飛之間,帶領著科考隊繼續向南極挺進。科考隊里有很多經驗極為豐富的「老南極」,都給了南極天文研究很大的幫助。

向他們請教經驗是商老師給自己定下的「必修課」,大家都給了哪些建議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018.11.11

按行前計劃,這幾天請教了領隊和副領隊關於內陸科考的經驗。

孫波老師去過5次內陸,是第24和29次的隊長。其中第24次還帶領天文第一次參加內陸科考(國台周旭、紫台朱鎮熹)。孫老師及內陸兄弟們給予了天文全力的支持,也見證了天文在冰穹A的開啟,包括中國小望遠鏡陣 CSTAR 等的安裝。

圖註:孫波,第35次領隊,極地中心

孫老師是科學家,對科研的支持是由衷的。但這次,他給我的最大的建議是「超越自我」,作為隊長,要時刻以大局和安全為重,有大格局,不執著於自己的科研項目。同時要注意工作節奏,考慮全體隊友每個人的情況。完成工作後,要儘早帶大家回家(中山站)。

圖註:魏福海,第35次副領隊,極地中心

小魏是80後的新大牛,去過7次內陸,是第30、31、33次隊長,尤其是第30-31次,他在南極生活將近兩年,第1次連續執行夏季內陸+冬季越冬+夏季內陸的任務,尚無人超越。

過去天文的很多科考隊員都是他的兵,大家叫他「魏哥」、「魏隊」。小魏是機械師出身,從最基層做起,對內陸事物和人員了如指掌。他給了我很多很實用的經驗和建議,包括分工的責任制、安全巡視的細節、和回程注意事項等等。受益良多。

下午3點,崑崙隊會。各項目通報了現場實施方案的細化,工作計划到人天。此外,我分享了向之前6位內陸隊長請教到的一些經驗。這次極地辦和中國極地中心接納外系統人員帶隊去崑崙,展示了博大的胸襟和信任。向隊長們請教是我對極地界領導承諾的為安全完成科考的一項工作。臨走只有夏隊長(夏立民,極地辦)沒來得及當面請教,他郵件回復了我,給了很多實用的信息和經驗。第一任隊長秦為稼(極地辦)給了兩句做隊長的錦囊,不宜公開。在此一併感謝各位隊長兄弟的扶持。

崑崙隊現在船上8個人,有一半去過內陸:楊元德2次、魯思宇1次、徐進1次、商朝暉1次;另外,內陸書記盧成(極地辦)3次南極,含中山站越冬1次,姜鵬中山站越冬1次,都有很多經驗。先期到達和在中山站的隊友更是牛x閃閃:王燾(副隊長、極地中心)4次內陸,含1次內陸轉越冬;范曉鵬(吉林大學)3次內陸;姜華(寶鋼)5次內陸。還有泰山隊長31歲的姚旭,從19歲開始干南極,11次南極,含8次內陸,包括1次內陸+越冬+內陸。今年從中山站到520km的泰山站期間,兩支內陸隊統一行動,我們都跟旭哥混。

晚飯後團建,以魯思宇的名義過光棍節。他午飯時問,我們說沒有領證都算光棍。思宇還是博士生,他的女朋友在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據說35次隊只有兩個比他年紀小。

2018.11.12

圖註:雪龍號航線圖

過了赤道一直陰天,今天又見藍天白雲。船有點晃,涌浪1.3-1.8米,剛出海時有2.5米。今天請教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的孟上老師關於浪和涌的區別,說浪是風引起的,方向跟風一致,有浪花;而涌是大洋水流自身產生的涌動。

南極科考學科眾多,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孟上老師是老南極,也是第26次的隊友,這是她第5次南極之行。

日記作者

商朝暉,國家天文台南極研究團組首席科學家、博士生導師;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崑崙隊隊長。

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二氧化碳催化加氫合成異構烷烴研究取得新進展
研究揭示FUS誘導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新機制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