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殲-15首次航母起降六周年,遺憾和驚喜,哪個更多一點?

殲-15首次航母起降六周年,遺憾和驚喜,哪個更多一點?

原標題:殲-15首次航母起降六周年,遺憾和驚喜,哪個更多一點?


2012年11月23日,在「遼寧」艦的第12次試航中,殲-15艦載戰鬥機552號原型機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固定翼飛機著艦的創舉。也許論技術跨度,這事兒可能既不如2011年首飛的殲-20,也不如2013年首飛的運-20讓人震撼;然而如今回想起來,近年來在武器裝備領域,想要挑出在全國範圍內影響力比這事兒大的,那還真不容易。


早就準備好的橫幅,充滿了親和力和戰鬥力


讓我至今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在遼寧艦剛剛回到大連造船廠的11月25日,官方不僅公布了消息,而且第一時間就發布了視頻報道和高清大圖,瞬間帶動了「航母style」的走紅。幾乎接踵而至的,則是時任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殲-15工程總指揮的羅陽烈士逝世的噩耗。




儘管現在遼寧艦和殲-15的圖片早已汗牛充棟,但這幾張當時讓人瘋狂下載的圖,還是有著不一樣的意義。注意當時553號原型機已經在機頭下方加裝和量產型飛機一致的白色刀狀天線,552號未裝


在共和國的航母事業中,有羅陽、張超這樣為全國人民所知的烈士,也有在航母改建施工階段因公犧牲的無名烈士。在這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事業中,隨著關鍵節點的到來與宣傳,確會迎來短暫的輝煌與榮光;而此後漫長而平淡的建設之路,仍然需要那些平凡而偉大的第一代航母人的堅守。


和它們一起堅守的,還有第一代艦載機。相比空軍今天祭出同框大法的殲-20、殲-16和殲-10C三大新質戰鬥力,殲-15無疑也是平凡的;但歷史永遠會記得,中國艦載戰鬥機部隊的起點,就是這些「過氣網紅」。


根據近期的報道畫面,殲-15原型機仍然在這裡擔負一部分岸基訓練任務


今年的「金頭盔」大戰剛剛低調落幕,再度出征大漠的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旅,此番表現有所起色,體現了海軍岸基航空兵這一年的實戰化訓練成果。然而作為從海軍岸基航空兵單位里,優中選優而組成的精英單位,艦載戰鬥機部隊還是沒能有機會參加殲擊機飛行員的「巔峰對決」,難免讓人覺得有些遺憾。




雖然民間圍繞「金頭盔」的討論,往往流於哪個機型更厲害這種話題,最後變成了無聊的廠所之爭。真正的敵人用的不是殲-10B也不是殲-11B,角逐「金頭盔」的目的,更多在於通過研究戰法、磨練鬥志來尋找克敵制勝的答案

話說回來,對於艦載戰鬥機部隊來說,「先談起降,再談打仗」是一條永遠繞不過去的鐵律。無需多言,在這方面,我們與強敵之間的差距仍然很遠,花多大氣力追趕都不為過;所以相對自由空戰等其他戰術內容來說,航母起降技術的打磨,現階段必然是艦載機部隊的重中之重。



夜間簡單氣象條件下著艦,只是艦載機部隊邁向全天候起降作業的一步而已


哪怕現在只能進行岸基訓練,利用複雜天氣儘可能模擬航母起降的環境,在第二條航母投入艦機匹配試驗之前保持駕駛狀態,對艦載戰鬥機部隊的第一代人來說也很重要。

起步晚,不僅要快追趕,還得要嚴要求。下面這條艦載機部隊的「三大鐵律」,可能會讓一些人覺得:和強敵相比,這是不是太死板了?



艦載戰鬥機部隊的鐵律:精準、守紀、零容忍

在換裝噴氣式飛機初期,海軍航空兵仍沉醉於帶有個人主義色彩的文化中。訓練的結構項目、詳細的參考手冊、飛行員表現的紀律評估在任何海軍航空兵單位中都不存在。但是噴氣式飛機的高速性能、不易駕駛和更加複雜的特徵需要的正是這些東西。讓人生畏的事故率使海軍意識到,自己必須做一些事情。

它的第一個努力就是建立了包括25名人員的飛行安全局。1953年,戰爭英雄詹姆斯·弗萊利上尉撰寫了一個批評性的、影響很大的和關於海軍飛行員安全的報告,他在報告中指出:唯有改變文化,才能促成組織和程序的總體變化。

一架在「漢考克」號航母著艦時墜毀的F7U-3噴氣式戰鬥機

與之相伴,海軍航空兵引入了更多的飛行訓練的結構項目,最終建立了改裝飛行訓練中隊,為即將駕駛海軍飛機的新飛行員提供了大量細節性的指導。這些中隊還變成了飛行中心。另外,海軍在訓練中隊的基礎上還建立了中隊維護和評估中心。

海軍採取的其他措施也為海軍飛行員文化的專業化和限制這種文化提供了幫助,其中包括:中隊的安全官提供日常訓練;提升事故調查技巧;訓練醫療官員(「飛行軍士」)、發行安全雜誌以刊發安全事故和近期的失誤。海軍當時儼然已形成了自上而下地消除放任自由的文化遺產的風氣。


一支部隊的精神氣質,不僅要從成軍伊始時注入,更需要隨著技術和戰法更新而隨時升級


讓單個軍官習慣擔負更多責任和自主權的這種軍種文化,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美國海軍航空兵打敗曾經輝煌的舊日本帝國海軍的一大原因。然而在面對噴氣機時代的技術轉型時,要想在冷戰時代保持其一超獨霸的地位,新的紀律和文化的注入仍然是美國艦載機部隊所不可抗拒的。對於從無到有的中國艦載航空兵事業來說,紀律和技術當然也是同等重要。


不必說,從「航母style」到「尾鉤俱樂部」,中國艦載航空兵部隊的發展道路上,最大的老師就是美軍。而說到「航母style」,在這個網路時代,早已是過氣到不能再過氣的詞兒了。現在甭管是航展還是啥活動,也沒幾個人會在戰機前擺出那個造型了,現在輪到擺「航母style」的,反而是正在習慣擁有航母的中國海軍,乃至更高層面的國家意志。



儘管評價不一,但2017年「遼寧」艦首次在香港對外開放,無論如何也是個開頭


一如航母的首個內地開放地點會選在哪裡,新航母的下水服役,新機型的試飛上艦......如此種種,航母事業發展道路上的重大節點,幾乎都是可以在網路論壇上吵到宕機的話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說裝備 的精彩文章:

局座發話了,美軍DDG1000即使問題很多,也要領先中國15年
覬覦釣魚島,日本開發超音速滑翔導彈?得問問上千枚導彈答不答應

TAG:萌說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