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才是「沉魚落雁」的原型,和西施不相伯仲,現在卻鮮有人知

她才是「沉魚落雁」的原型,和西施不相伯仲,現在卻鮮有人知

本文由【見微知著說歷史】獨家發佈於企鵝號,擅自轉載必究!歡迎轉發分享~

中國歷史上有「四大美女」之說,分別是「沉魚」西施、「落雁」王昭君、「閉月」貂蟬、「羞花」楊玉環。她們得名於四個典故。西施在溪邊洗衣服,水裡的魚沉醉於她的美貌,沉下水底,是為「沉魚」;王昭君成為和親公主遠赴大漠,大雁看到她忘記揮動翅膀掉了下來,是為「落雁」;貂蟬向月亮禱拜,這時有一片雲彩遮住了月亮,好像羞於見到貂蟬。是為「閉月」;楊玉環在宮中觸碰到一朵花,結果這朵花竟然自己閉合起來,是為「羞花」。

在「四大美女」中,只有貂蟬是《三國演義》虛構出來的人物,其他三個美女都是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不過她們綽號中的典故就未必真實了。而且最早得到「沉魚」、「落雁」這樣的美譽的人卻並非是西施和王昭君,而是是一個現在名不見經傳的女子。她的名字叫做毛嬙。

《莊子·齊物論》中記載:「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這句話將女子的美和魚鳥的行為聯繫起來,也就是後世「沉魚落雁」的原型了。由於年代久遠,史料缺失,文中的「麗姬」已經難以考證,有人猜測她是與毛嬙同級別的可以「沉魚落雁」的美女。

關於毛嬙的史料也是寥寥無幾。主流觀點認為,毛嬙活躍的年代應該與西施相同,而且是越王勾踐的寵姬(小編未找到出處來歷)。在古代一些典籍中,毛嬙和西施常常在一起並列,說明在當時的人心中,毛嬙和西施的美麗和名氣不相伯仲。在《韓非子》、《管子》中均有毛嬙、西施的記載,而且把毛嬙排在前面。當然也有將西施放在前面的古籍,取決於作者的審美觀。

毛嬙在當時名滿天下,為什麼到現在鮮有人知,風頭完全被西施和王昭君蓋過去了呢?原因可能在於她的事迹實在是太少,而且根本達不到「四大美女」的高度。西施為勾踐搞垮吳國,成功復國,最後卻被沉江;王昭君為了漢匈兩國的和平,離開家鄉遠嫁單于,之後還要繼續嫁給他的兒子。

這兩個美女的事迹曲折坎坷,與家國命運聯繫在一起,而且以悲劇收場,更能打動人心。所以毛嬙到後來自然不能與西施、王昭君相比,連「沉魚」、「落雁」的美譽都被安在二人的頭上了。

參考文獻:《莊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微知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北宋丞相王安石有多清廉?寧病死不受別人的葯,還吃客人剩的餅
她是康熙的「童養媳」,與孝庄同族,卻未真正嫁給康熙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