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教諾獎得主用手機

我教諾獎得主用手機

編者按:

近年來,邀請國外諾獎得主來華出席的會議、論壇日益增多,有的乾脆冠以「諾獎」,如「諾貝爾獎得主醫學峰會」「2018全球諾獎獲得者大會」(後改稱為「2018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等。這些「諾獎大會(論壇)」遭到越來越多的科學同仁質疑,多是有名無實的面子工程、政績工程,有的甚至淪為中介機構賺錢的工具。

在萬里之遙的德國,有一個名副其實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因為其舉辦地在德國博登湖畔的小城林島,所以又稱林島會議。自1951年,至今,林島會議已舉辦68屆,最多的一年有60多位諾獎得主參加。

自2004年起,由中德科學中心遴選中國博士研究生赴德參加林島會議。

德國的諾獎得主大會怎麼開?其效果如何?本刊專欄作者李晗冰日前採訪了三位親歷者,聽他們說說自己眼中的德國諾獎得主大會什麼樣。

今日,《知識分子》刊發該系列的第二篇: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電子健康研究所執行所長郭熙銅講述2011年參加林島會議的經歷。

第一篇:沒有勞務費,諾獎得主為何願意去德國「擺攤」?

講述 | 郭熙銅(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電子健康研究所執行所長)

採訪整理 | 李晗冰(《知識分子》專欄作者)

我是2010年在中科大讀博士時申請參加林島會議的,2011年6月去開會時,我已是哈工大管理學院的副教授、當了一年老師了。

林島會議印發的介紹參會人員的手冊,諾獎得主和青年學者「同框」,無分高低老幼,絕對平等。

會議期間,我有幸認識了德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萊因哈德·澤爾騰(Reinhard Selten)。儘管我們相處只有幾天的時間,卻讓我受益終生——如果沒有這次經歷,我可能不會像現在這樣健康、快樂、充實。

澤爾騰教授因為在「非合作博弈理論中開創性的均衡分析」方面的傑出貢獻,與約翰·納什和約翰·C·海薩尼一起獲得199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我見到他時,他已經81歲了,是德國當時唯一健在的諾獎經濟學得主。

2011年林島會議期間,我和澤爾騰教授的合影。

我們有幸去了澤爾騰所在的伯恩大學,拜訪了他的教研室,他還給我們演示了一堂課程。他坐在我們對面的椅子上,顯得悠閑自在、樂在其中,經典的經濟學問題通過易懂的例子呈現——我們都沉浸在他化大道於無形中的講述中。

澤爾騰教授給我們上課。

看澤爾騰講課的時候,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10多年前我在中科大讀本科時念的是數學系,當時給我們講基礎課的,就有新中國首批 18名博士中的李尚志老師、蘇淳老師。這兩位老師的青春年華都是在文革期間度過的,文革後他們已經拖家帶口,還克服各種困難、考取了數學博士生。在家人生活很困難的情況下,他們潛心鑽研、憑藉優異的研究成果通過博士論文答辯。給我們上基礎課時,李老師和蘇老師都年過60了,雖然歷經坎坷、飽經風霜,但依然保持著單純、樂觀的心態,講課時都非常投入、享受。儘管不少課程我聽得似懂非懂,但他們上課時像老爺爺教孫輩搭積木時的那種簡單卻又深厚、認真而快樂的狀態,卻永生難忘。

晚飯的時候我和澤爾騰坐在一桌。我以前沒有接觸過諾獎得主,對他們崇拜有加,但不知道怎麼和他們打交道。我完全沒想到的是,澤爾滕先生是那樣平易近人,自然坦誠。

閑聊中我提到自己有每天運動的習慣,這次來林島也是每天早上外出跑步。他聽了就很好奇:你第一次來林島、又不熟悉當地的環境——你是怎麼做到的?不怕迷路嗎?

我就拿出手機,向他展示我每天跑步的軌跡,給他看怎麼在地圖上定位什麼的。他很感興趣,詳細地問我怎麼用手機。聽我講完後,澤爾騰高興地說:回去我也要學習,把手機的這些功能用起來。他興緻勃勃地笑著,像孩子一樣開心。

我想邀請他到哈工大訪問,就問他:您有沒有可能來中國訪問?

他回答:我其實很想去中國,之前也去過,但是我現在不太敢去。

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我和我老伴都有嚴重的糖尿病,我自己出遠門不方便;老伴比我更嚴重,不僅下肢癱瘓,而且視力接近失明。我從中國回國時到機場一般是半夜,沒有人接我回家。

說這話時,他溫和而淡然,讓我肅然起敬。

後來,我和帶隊的趙妙根老師談起此事,他笑著說:在國外就是這樣,諾獎得主和普通教授一樣,沒有什麼特殊待遇。政府或單位既不會給你派專車,也不會額外給你安排護理人員,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總結一下,澤爾滕教授給我的感覺,第一點就是很樸實、很單純,單純得像小孩子一樣,很直接、很簡單。八十高齡,像孩子一樣保持著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也許就是因為這種單純、樸實,沉澱了他的深邃。

第二點就是他的和藹可親、從容自然。這一點我當時理解得不深,當老師這麼多年後越來越覺得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這其實是一種非常深厚的底蘊積累,才能自然表現得很平靜、很悠閑。我的博士生導師Doug Vogel老師也是這樣,現在已72歲,什麼時候遇到他都是樂觀,積極和淡然。像我自己,講課就像是拿著大刀左砍右砍,努力想把這個東西講清楚,卻總還是差一些火候;澤爾騰講課就像是拿著一把小刀,很靈巧地在雕刻,又簡單又漂亮。

第三點,澤爾騰這樣的老一輩學者,有他們的定力、樸素,和很天然的樂觀,以及對這個世界樸實的看法。

澤爾騰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學者風範,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麼多年過去了,我的辦公桌上還擺放著當年參加林島大會發的書:《諾獎經濟學獲得者介紹》、《2011年諾獎獲得者經濟學大會參加者個人介紹手冊》。

我辦公桌上擺的書籍,左側的兩本英文書就是林島會議所發

無論是我的博士生導師,林島的澤爾騰教授,當年中科大的老師,還是哈工大的前輩,他們都引導著我,在科研教育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實、走穩、走長久。

我自己現在就追求三點。第一是身體健康,每天堅持跑步或游泳;善良樂觀,並積極影響我周圍的人;第二就是專註於自己的研究、不斷探索新的東西,保持獨立精神和好奇心,努力做好電子健康科研,並轉化成產業應用,服務社會。第三是培養學生,幫助我的學生們儘可能地認識自己、明確自己的夢想,並找到路徑爭取實現。比如,一位學生從本科天津師範大學畢業後,跟我讀碩士、博士,畢業後去南開大學商學院當老師,做他喜歡做的研究;我們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方案注入社區醫院做了近10年的慢病管理方案中,對他們幫助很大。

這種時候,我就覺得很快樂;這種快樂讓我更加堅定,踏實地沿著這條道路繼續走下去。

更多內容:http://www.zhishifenzi.com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商務合作請聯繫

business@zhishifenzi.com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拉大旗作虎皮:諾獎得主能代表「世界最高水準」嗎?
物理學家30年前遭遇的問題,至今沒有改善 | Physics World專欄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