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會尬舞就能上Science,還有這種好事?

會尬舞就能上Science,還有這種好事?

「請簡單介紹一下你的研究?」

「好嘞,我給你跳個舞啊——」

跳舞顯然不是做項目報告或者答辯的常用手段,但你或許可以藉此讓自己的研究出現在《科學》(Science) 期刊上。

用舞蹈展示心臟的工作原理 | 來源:Jacob Brubert

撰文 戚譯引

第 11 屆PhD 舞蹈大賽已經拉開序幕,比賽由《科學》和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舉辦,為博士生們登上雜誌提供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

比賽要求非常簡單:用舞蹈介紹你的博士研究項目。優勝團隊將獲得 1000 美元的獎金,獎金數額還可能增加,如果有贊助商出現的話。第一屆比賽只有 3 人參加,去年的參賽人數總計也只有 53 人,聽起來競爭比投論文要小多了。

「你看這個 DNA」

參加比賽並不需要非常高超的舞蹈技巧,只需要一點想像力。例如去年的優勝作品兼「觀眾最喜愛的節目獎」,獲獎者是來自巴西伯南布哥聯邦大學(Federal University of Pernambuco)的一個研究團隊,主要開發應用於司法取證的生物感測器,這是在實驗室分析犯罪現場血樣的過程:

去年另一個獲獎作品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展示了海星消耗綜合征(wasting syndrome)對潮間帶生態系統的影響。海星能夠抑制貽貝的生長,如果它們因消耗綜合征而數量銳減,貽貝就會大量繁殖,進而擠占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

海星(右側)制約貽貝(左側)的生長。

2016 年的冠軍介紹了如何開發更好的人工心臟瓣膜,由來自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雅各布·布魯伯特(Jacob Brubert)創作。下面這個片段是準備對新材料進行測試的過程,最左是負責測試的生物工程師,布魯伯特就在右側三個白衣人當中。

當數學博士表演空中瑜伽

雖然比賽入圍並不難,但接下來就是比拼劇情、編舞和舞蹈技巧的時候了。去年的總冠軍是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的南希·謝瑞克(Nancy Scherich),她的研究方向是辮群(braid groups)。這是拓撲學中的一個概念,指若干條弦相互纏繞形成的群。在辮群中,不同的辮子(braid)可以進行運算,可以組合形成新的辮子。

數學家眼中的辮子,其中一位舞者就是謝瑞克本人。

直接研究辮群非常困難,數學家通常採用表示(representation)的方法,將它們「翻譯」成矩陣,然後應用相應的研究工具進行分析。

變身成矩陣的辮子們(沒錯,這還是同一個視頻)

一些辮子無法被轉換成矩陣,它們屬於辮群的(kernel)。核中的辮子數量體現了辮群在表示過程中所丟失信息的多少,如果辮群的核中只有一個辮子,它就是忠實的(faithful);如果不止一個辮子,那麼它就是非忠實的(unfaithful)。

這種左擁右抱的一看就是非忠實的

表示的過程會儘可能消除辮群的核,然而有一些核能夠躲過此劫,隱藏在矩陣中。如何把這些隱藏在矩陣中的核找出來,正是像而謝瑞克這樣的數學家關心的問題。對辮群的研究將推動密碼學的發展,在物理、化學、分子生物學等領域也能大顯身手。(完整視頻可在YouTube或Bilibili觀看。)

來啊,尬舞啊

博士生舞蹈大賽的構思誕生於嬉皮士文化盛行的 1971 年。當時,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三位研究生找到保爾·伯格(Paul Berg)教授,表示很喜歡他的生物學課程,尤其是關於蛋白質合成的部分,希望把它用舞蹈體現出來。

伯格感到很驚訝,但他還是同意了,隨後他們拍攝了第一個博士生舞蹈——幾乎沒有排練,拍攝也只花了一天時間。在視頻的開始,伯格還花了三分鐘講課。

第一個博士生舞蹈,1971 年

多年後,當年的參與者之一大衛·托馬斯(David Thomas)決定恢復這一活動。如今博士生舞蹈大賽已經舉辦了 10 屆,《科學》曾經對比賽參與者進行回訪,詢問參加比賽如何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有人說自己因為參加比賽獲得了獎學金或者新的工作機會,有人因為比賽視頻和多年前的朋友重新取得聯繫,兩人最終發展成伴侶;更多的人表示,舞蹈讓同行甚至行業之外的人多了一種了解自己研究的方式。

但是也有人說:「我把視頻給家裡人看了,但他們還是不知道我在幹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研圈 的精彩文章:

那些死後還被同行嫌棄的學者,到底幹了啥?
火星土也能「網購」了,二十美元一公斤

TAG:科研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