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數學考了0分,其它學科都是滿分,北大死活不要,清華網開一面
考試是一種比較嚴格的知識水平鑒定方法,通過這種方法往往能夠鑒別出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在某些領域的天賦,考試的意義其實不限於此,主要是想看一個人的綜合水平是否「全面發展」了,這個人適合在社會上做什麼工作,在中國近代史上就有一位人才,數學考了0分,其它學科都是滿分,北大堅決不收此人,清華卻網開一面,破例收下了他,這個人最後成為了一名教授和副市長。
此人就是吳晗,吳晗1909年出生於浙江義烏,原名為吳春晗,他的家庭條件良好,在12歲讀中學的時候就開始早熟,一邊接觸梁啟超變革維新的思想,一邊抽煙、曠課、打麻將,在大人的眼裡,這孩子一點都不聽話。
1927年的時候,吳晗考入了之江大學,但他並不滿足於此,於是1928年他選擇離家出走,輾轉考入了中國公學,在這裡他和胡適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胡適此時擔任這所學校的校長,沒多久吳晗就進入了胡適的視線,並成為胡適的得意門生,後來胡適收到了北大的邀請,想讓他去北大當文學院的院長,胡適同意了,此時,吳晗看到自己的老師去北大了,他就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也要考到北大去上學。
可惜的是,最後吳晗並沒有到北大去上學,因為他偏科太嚴重了,數學考了0分,其它文史、英語都是滿分,當時北大有個規定,0分不得錄取,身為老師的胡適也沒有辦法,反正北大是堅決不收,後來清華得知這個人才後,決定網開一面錄取吳晗,吳晗到清華讀書的時候,家道基本敗落,幾乎學費都負擔不起了,胡適得知這個情況後,親自給清華校長寫信,讓他給吳晗一個半工半讀的機會。
吳晗雖然是清華的學生,但她的學習方法全部來自胡適,胡適和吳晗書信往來頻繁,在信中,胡適多次指導吳晗對於明史的研究,吳晗在大學期間,就寫下四十多篇關於明史的文章並發表,深受歷史學界的青睞,在吳晗畢業後,就留在了清華教授明史。
抗日戰爭爆發後,吳晗應聘到雲南大學擔任教授,多次參加抗日民主運動,1943年,吳晗加入了民盟,放棄了胡適的「讀書救國」論,搖身一變成為一名社會活動家,到處講演當局的罪惡行徑。新中國成立後,吳晗再次回到清華大學任教,同時擔任了清華大學歷史系主任和教授。
1949年後,武漢擔任了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市歷史學會會長這些職務,並親自主持了明十三陵定陵的發掘等事件。可惜後來因為《海瑞罷官》事件,遭受牽連而死。
※這是劉伯承最輝煌的戰役,他卻不願意提起,晚年才對人說出真相
※清宮戲裡都是騙人的,清朝人的辮子並不是陰陽頭,而是這個樣子
TAG:文化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