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障快速擴張,Grab 要在年底前將工程師增加一倍
編者按:本文作者 Kentaro Iwamoto,原文標題Grab to bulk up tech team to build competitive muscle。
由於來自地區同行的競爭日趨激烈,東南亞最大的打車服務運營商 Grab 計劃在今年年底前的12個月內將工程師人數增加一倍,達到2000人左右,以鞏固自己的技術實力。
Grab 首席技術官 Theo Vassilakis 在最近接受《日經亞洲評論》採訪時表示,成立於2012年的新加坡初創企業 Grab 已經到了一個節骨眼上,需要通過擴充技術隊伍來為不斷增長的業務提供支持。他說 Grab 明年還將招聘更多員工。
上個月,該公司還挖來了美國 Amazon 經驗豐富的資料庫工程師兼高管 Mark Porter,讓其負責 Grab 主要業務打車服務的技術管理。「隨著我們的核心業務發展到一定程度,其他一些業務也在跟著增長,我們希望每一項主要業務都有專門的人來負責管理。」Vassilakis 說道。
作為東南亞最具價值的初創企業,Grab 目前已經在東南亞八個國家運營。過去這一兩年,該公司都在積極擴張其業務範圍,除打車服務外,Grab 還涉足了食品配送和電子支付等領域。今年 Grab 收購了 Uber 在東南亞的相關業務,成為該地區打車軟體的主導者,Grab 也因此加快了將自己打造成「日常超級應用」的步伐。
在2017年加入 Grab 之前,Vassilakis 曾在美國的 Microsoft 擔任工程師。Vassilakis 加入後不久,Grab 又聘用了印度移動支付公司 Paytm 的前工程主管 Vikas Agrawal。
Vassilakis 稱 Porter 和 Agrawal 的到來對 Grab 的擴張來說很有必要,因為兩人在之前任職的公司都經歷過 Grab 將要經歷的「擴張周期」。
Grab首席技術官 Theo Vassilakis 接受《日經亞洲評論》採訪(Kentaro Iwamoto 攝)
隨著 Grab 技術團隊開拓新的領域,包括新的用戶界面、地圖和人工智慧等,其對工程師的需求也會相應增加。Grab 已經在新加坡、西雅圖、北京、班加羅爾、胡志明市和雅加達建立了六個研發中心。
為了開發更好的交通系統,並為將來培養更優秀的人才,Grab 於今年早些時候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在人工智慧領域達成了合作。Vassilakis 表示,Grab 也在通過大學生實習項目培養本土技術人才。在全球工程人才短缺的大背景下,許多公司加入了這種校企合作。
Grab 之所以做出這些努力,是因為東南亞的市場競爭在不斷加劇,迫使這個地區巨頭迅速行動。今年9月,來自印度尼西亞的競爭對手 Go-Jek 在越南推出了叫車服務,並打算進軍泰國、新加坡和菲律賓市場。10月下旬,Go-Jek 開始面向新加坡的司機進行預註冊。除了叫車服務外,Go-Jek 和 Grab 在電子支付和在線醫療保健等領域也存在競爭。
對 Grab 來說,隨著地方政府引入新的法規,增強其技術能力也顯得至關重要。Grab 通過向政府提供交通擁堵的實時數據,讓地方當局可以更好地規劃公共交通系統。對偏向於傳統交通工具的地方政府來說,這一做法有助於 Grab 贏得它們的好感。
Grab 稱自己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本土科技公司,並預計今年將成為該地區第一家年收入達10億美元的科技初創公司。據 CB Insights 的數據顯示,Grab 的估值為110億美元。
-------------------------------------------------------------------
36氪國際站KrASIA出品
※Go-Jek的擴張觸角能伸的那麼快,「從結論出發」的反饋環要記上一功
※獲6000萬美元D輪融資,投後估值接近5億美金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