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七雄中,疆域面積最大的楚國,為何不可能統一全國?

戰國七雄中,疆域面積最大的楚國,為何不可能統一全國?

原標題:戰國七雄中,疆域面積最大的楚國,為何不可能統一全國?



在前幾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戰國七雄中的魏國。魏國由於處於四戰之地,而是國土分成了兩個獨立的部分,從魏國的實際情況來說,很難統一全國。今天,我們來聊聊楚國,楚國是戰國七雄中面積最大的國家,雄踞南方地區。從表面來看,楚國是一個龐然大物。其實仔細分析,楚國是一個偽強國,楚國各方面的問題很多,根本不具備統一全國的可能。


楚國曾經染指中原,但機會稍縱即逝


楚國是戰國時期面積最大的國家,這是楚國的優勢,但同時也是楚國的劣勢。自己的疆域面積大,周邊的鄰國就多。楚國與東方鄰國越國、吳國矛盾很深,與這兩個國家長期拉鋸,根本沒有足夠的精力染指中原。吳起在楚國改革期間,楚國消滅了內部的割據勢力,向外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在這一階段,楚國準備染指中原地區。可是,隨著楚王去世、吳起被殺,楚國又回到了之前的局面。楚國開始向東方、南方擴展自己的領土,對於中原地區,楚國沒有太大的興趣。即便是與中原各國發生了戰爭,也根本沒有滅國的意思,基本上以攻城略地為主要目的。


楚國雖然面積很大,但楚王真正能夠直接掌握的資源不多。楚國貴族政治是一大特點,楚國的貴族集團擁有自己的封地、人口等各方面資源,楚王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遵從貴族集團的意願,這與秦國、趙國截然不同。這些貴族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不願意發動戰爭,尤其是與強國開戰。至於兼并中原各國的土地,楚國貴族們不希望有其他外來勢力介入。楚國的東面有越國、西面有巴國、蜀國,楚國費了很大的力氣才消滅了越國。至於四川地區的巴國、蜀國,楚國始終沒有機會,最後便宜了秦國。



楚國無法調動國內各方面的資源,缺乏戰略意識


楚國的地盤確實很大,不過僅僅是名義上的。楚國的南方地區,生活著各種少數民族。楚國沒有考慮把這些少數民族如何轉化為自己的生力軍,楚國僅僅滿足於這些少數民族每年繳納一定的貢品。因此,南方地區雖然在楚國的手裡,可惜沒有發揮最大的戰爭潛力。在這方面,楚國明顯不如北方的趙國。趙國吞併了北方草原地區以後,立刻招撫北方的游牧部落,把他們編入趙國的軍隊。趙國的軍隊中,既有傳統的漢人,也被北方的胡人,儘可能的利用北方草原的資源。楚國真正能夠調動的只有江漢、安徽南部等地的資源,與齊國、秦國相比,根本沒有多少優勢。


在戰國七雄中,自己戰略規劃最清晰的國家是秦國,其次是趙國。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自己的計劃就是不斷的東出,逐步蠶食自己正面的魏國和韓國。趙國則盡量遠離中原各國的紛爭,自己全力向北發展。在這方面,楚國基本上是七雄中墊底的。在秦國的外交攻勢下,楚國兩次與盟友齊國斷交,結果被秦國耍的團團轉。在各國聯合進攻齊國的時候,楚國選擇了趁火打劫,直接激怒了中原各國。在戰爭告一段落以後,秦國聯合魏國、韓國從兩個方面進攻楚國。此時的齊國根本沒有力量幫忙,也不會幫助楚國。



國家遭受重創,喪失了統一的資本


秦國在崛起的過程中,曾經兩次大舉進攻楚國,楚國的損失可以用元氣大傷來形容。楚國的根基在江漢地區,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地區。但是秦國的進攻非常猛烈,楚國連鄢郢之地都沒有守住。秦國佔領了江漢地區,為了躲避秦國的進攻,楚國的首都向東遷移,楚國從一個江漢地區的強國,轉變為江淮地區的二流國家。經歷了連續慘敗以後,楚國完全喪失了統一天下的資格。最多就是依靠位置偏遠,獲得了苟延殘喘的機會。在這一階段,楚國內部連續發生叛亂,進一步削弱了本就微薄的家底。


其實在戰國七雄中,除了秦國之外,最有可能統一全國的國家就是趙國。趙國在很多方面都僅次於秦國,例如軍隊戰鬥力、人口數量等等。但由於向北發展的時間過長,趙國錯過了很多機會。等趙國再次介入中原問題的時候,本就強悍的秦國,已經崛起成為西方的龐然大物。長平之戰是趙國國力由盛轉衰的轉折點,由於一次性損失了40多萬精銳力量。雖然趙國還能依靠剩餘的力量苦苦支撐,但已經喪失了與秦國叫板的實力。在長平之戰以後,秦國統一天下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興替鏡 的精彩文章:

沒有熱水器和自來水的年代,古代美女們到底怎麼洗澡?
宋朝君臣的一手爛牌,為何把盟友,直接送給了強敵西夏?

TAG:興替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