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故事:釉下彩繪與絞胎釉的創作

中國歷史故事:釉下彩繪與絞胎釉的創作

我國古代陶瓷器釉彩的發展,大體說來,是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進入到多色釉,然後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並逐步發展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鬥彩.這是一條總的規律,而唐代陶瓷工藝的主要貢獻之一就是釉下彩與釉下繪花。

釉下褐彩—本來晉代青瓷上面已經出現了褐斑的裝飾.據說最近南京出土一件「東吳褐彩繪人物的青瓷器」,但因幾次前往參觀,始終未得見到實物,是否釉下彩繪尚不清楚.按照一般看法,唐代銅官窯的青瓷褐斑則是施於釉下的裝飾,燒成後釉面平滑光亮,不易剝落.這在技術上是一次進步的改革。更難能可貴的是該窯的工匠們已能掌握其性能,在釉下胎上隨心所欲地畫出串珠式的菱形、方格形或斜十字形的,幾何花紋,有的還用簡練的筆法勾畫出行雲、流水、水草、荷花、葵花、嬰兒、花鳥一類的圖案.在銅官蘭家坡窯址內曾出土過不少這類器物的殘片,用筆奔放,毫無拘束,極富於民間窯的特徵。

釉下綠彩--釉下綠彩在唐代白瓷中有的是以條紋簡單地出現在壺、罐上面。這樣的作品如河南鞏縣、密縣等唐代窯址內都曾發規殘片,傳世的完整器物也屢見不鮮。而施於青釉中的作品如早在上述的北齊范粹墓所出青和綠彩四系蓮瓣紋罐,就是其中最早的代表。但是這些漢僅是幾條簡單的綠色裝飾,任其自然垂流,豪無規矩,說明還不能充分掌握它的性能.長沙銅官窯的作品已能利m它在器胎上面點畫圖案,技藝有很大的提高,例如故宮所藏的一件青釉綠彩瓷枕,用圓點組成四塊菱形圖案,綠色有如點翠,雅緻清新,精美異常,堪稱典型.

釉下褐、綠彩與彩繪花紋—此種作品在銅官窯作品中比較難於製作.在工藝上必須掌握銅(綠)、鐵(褐)的金屬在氧化氣氛燒成中的變化,可見當時該窯的技術水平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例如銅官都司坡窯址所出的黃釉綠褐彩葵瓣大碗,在碗心裡繪菱形和環狀的兒何紋,口沿部分又配以五組花葉紋,褐綠相間,濃淡有致,顯得格外層次分明,耐人尋味.

還有許多壺、罐、盤、洗上面描繪著折枝花卉、菊花、鸚鵡、花鳥紋飾,有的則書寫一首詩。尤其是銅官挖泥垠窯址出土的一件青黃釉揭綠花鳥壺,壺身作瓜形,腹部繪有一隻小鳥,翹尾昂頭,彷彿還在鳴叫,加上幾筆疏朗的花葉,越發顯得生動可愛.鳥的全身用綠彩勾出輪廓,嘴、翅部分施加褐彩。花葉的畫法則相反,用褐彩作外廓,中填綠彩,寥寥數筆,神態如生,極得寫意畫法之妙趣.這樣的釉下彩繪花鳥紋飾的出現,不僅在當時是陶瓷藝術上的一件創造性的傑作,而且為後世的陶瓷裝飾方法和繪畫題材開闢了一條廣闊的途徑(例如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紅、五彩等,特別是鬥彩的填彩勾邊畫法都與此種傳統有一定的聯繫),非常值得重視。

在銅官窯釉下彩繪瓷器中還有一種藍色彩的紋飾,顏色十分鮮艷.關於它所使用的顏料,有人說是鑽,有人則認為是硫化銅.還有的說法認為白釉下面的綠彩是銅,而青黃抽下面的綠彩也是鑽.最近更見到窯址出土幾片釉下紅彩,顯然是還原銅的現象。此外.在楊州還出土過幾片唐青花瓷片.經化驗是鞏縣宇製品.亦曾目睹實物,均可見當時釉下彩繪品類繁多,技法高明。

絞胎與絞釉—唐代北方陶瓷器中,特別是河南產品有一種所謂「絞胎」、「紋釉』的器皿,別具風格.這種多是杯、碗、喋、枕、爐之類的小型器物。它是利用兩種不同的原料,互相攪在一起而出現的花紋。有的象行雲流水,有的像大理石紋,北常自然流暢,舒展自如,別有一種美麗天生的特殊妙趣.例如河南陝縣唐墓和西安唐墓中都曾出土過絞釉的枕、碗,造型規映,花紋優美.故宮博物院也藏有不少這類陶瓷器,如唐代絞胎爐和絞胎枕、盤、碗等都是製作精緻的典型作品這種瓷片曾在鞏縣。魯山、銅川窯址中有少量的發現。以後又在宋代的河南當陽峪窯,山西榆次窯及山東淄博窯址內發現過絞胎作法的宋代殘片.直到明、清瓷器甚至日本和西洋瓷器中都有仿效這種作法的,足見其影響之深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畔舊時 的精彩文章:

酒桌上,關係再好這3句話也不要說,不僅會吃虧,人際關係也會差
最搞笑的卧底,曾在黑幫卧底20多年,說道:再不收網,我就是老大

TAG:江畔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