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倒計時|195。後悔過去,不如奮鬥將來!

倒計時|195。後悔過去,不如奮鬥將來!

原標題:倒計時|195。後悔過去,不如奮鬥將來!


船票


第一百二十二道


農曆/ 戊戌年十月十七


選擇題:


「罪己詔」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現問題、國家遭受天災、政權處於安危時,自省或檢討自己過失、過錯發生的一種口諭或文書。據統計,下罪己詔的皇帝數量,唐朝八位、宋代七位、元朝四位、明朝三位、清朝八位。罪己詔頒布的真實意圖是

A. 強化君主專制統治


B. 神話皇帝的權威


C. 暴露皇帝的過失


D. 挽回不良的影響


【解析】從罪己詔的目的來看,實際上是君主對自己統治中出現的問題的一種解決方式,實質上是皇帝為自身集權的一種手段,所以本題選擇A選項。B選項沒有說到本質;C選項錯誤,罪己詔的目的根本不是為了暴露皇帝的過失;D選項是直接目的,不是真實意圖。

點睛:本題的關鍵是「真實意圖」四個字,所謂的真實意圖指的是罪己詔頒布的實質。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封建社會中君主的一切政治行為都是有利於自身權力的集中的,故本題可以直接選出正確答案。


非選擇題:


在王安石變法中,「擇術」思想與「理財」措施是一致的。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孟子曰:「有仁心仁聞而澤不加於百姓者,為政不法於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說,觀方今之失,正在於此而已。……然臣以謂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謂當法其意而已……夫二帝三王,相去蓋千有餘載,一治一亂,其盛衰之時具矣。其所遭之變、所遇之勢,亦各不同,其施設之方亦皆殊。而其為天下國家之意,本末先後,未嘗不同也。臣故曰當法其意而已。


——王安石《言事書》

材料二今所以未舉事者,凡以財不足故。故臣以理財為方今先急。未暇理財而先舉事,則事難濟。臣固嘗論天下事如弈棋,以下子先後當否為勝負。又論理財以農事為急,農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農為急。此臣所以汲汲於差役之法也。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在選擇治國之術上提出了哪些主張?)

(2)據材料二,分析王安石認為「理財為方今先急」的主要原因,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王安石變法在農業方面採取的措施。)


(3)綜合上述材料,指出王安石「擇術」思想與「理財」措施的關係。)


【解析】


試題分析:(1)根據「有仁心仁聞而澤不加於百姓者,為政不法於先王之道故也」「而其為天下國家之意,本末先後,未嘗不同也」概括回答。


(2)主要原因,由「今所以未舉事者,凡以財不足故」概括歸納;農業措施,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王安石變法在農業方面採取的措施即可。


(3)根據兩則材料的內容,分析得出:兩者是一致的,「擇術」思想指導「理財」措施,「理財」措施踐行「擇術」思想。


【名師點睛】


(1)根據材料獲取有效信息概括總結即可。


(2)主要原因,根據材料信息得出;農業措施,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王安石變法在農業方面的措施即可。


(3)根據兩則材料的內容分析得出王安石「擇術」思想與「理財」措施的關係。


【答案】


(1)要仁愛百姓;效法先王之道;要為天下國家著想;


(2)主要原因:財政不足


農業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差役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


(3)兩者是一致的,「擇術」思想指導「理財」措施,「理財」措施踐行「擇術」思想。


|標籤:每日一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考歷史 的精彩文章:

新學期,你需要一套文綜知識體系圖(三科全)
【每日一題】努力了,儘力了,才有資格說自己運氣不好

TAG:高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