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越軍的工事掩體,在解放軍面前不堪一擊

越軍的工事掩體,在解放軍面前不堪一擊

原標題:越軍的工事掩體,在解放軍面前不堪一擊


在1979年的對越反擊戰中,越軍憑藉自身山地,山區優勢,大做文章,修築大量軍事工事,組成火力網來阻撓我軍前進步伐,戰爭的前半程也確實給我軍造成了不小麻煩,同時也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越南地處亞熱帶地區,主要以山地為主,尤其越北地區,山區綿延,地勢複雜多變,坡陡石多,而且越往山上多以樹林或灌木叢覆蓋,其間夾雜著天然洞穴石隙。只有在山與山之間有著一些狹窄的小路在其中蜿蜒而過,可以說,在這種環境下,只要佔領制高點,俯視下方,可以封鎖就近通道,真就是易守難攻。


越軍利用天然屏障,再修築上工事,而且互相連結,形成了這座山或那座山的防禦體系,再加上,經歷過抗法,抗美戰爭總結出來的經驗,在進攻和防守方面都有著一套自己的方法,這次對我軍作戰就採取了積極防禦的方法,想利用複雜地勢拖住我軍,消耗我軍,然後瞅准機會再反撲一下,可謂是一面抵擋,一面作戰。


看看越軍是如何布置的,首先他們在制高點上修築各種射擊掩體,明的,暗的以及短洞,塹壕等,或是利用天然洞穴石隙加以改造下,能夠達到隱蔽藏身即可,接下來,根據山頭大小,派駐不同兵力,基本上一個山頭以連排為單位進行分散布置,並在山下或陣地前在布置上地雷等障礙物等,武器方面根據連隊情況配置,基本上是自動步槍衝鋒槍,重武器是輕重機槍加上擲彈筒和火箭筒等。


再根據火力網組成配系,各連隊還有迫擊炮等,這樣一來,輕重武器基本上各連各排都有。在靠近山根的地方多以輕武器在前,利用叢林,灌木,房屋等掩體進行防禦反擊,配置上手雷,手榴彈等對近身敵人進行攻擊。


次之防禦採取在半山腰,這裡修築了工事掩體等防禦措施,明堡,暗堡里往往配置上輕重機槍,形成一個火力網,對準備攻上來的敵人進行射擊,殺傷半徑100至400米這樣,還能間接的輔助到山根陣地。


最後的防禦則是在制高點或射程範圍廣的山脊等地,利用位置高,射界遠而清晰配置上迫擊炮高射機槍等重武器,既能掩護下方防禦,又對遠程之敵構成威脅,它的有效半徑能夠達到最遠2000米左右。


越軍費盡心機構築起來的工事,前期還算起到作用,但他們畢竟面對的是英勇的解放軍,在戰爭初始階段,我軍吃了點虧,畢竟多年未經過實戰。在後來的作戰階段就不一樣了,總結經驗教訓,立即做出改善與應對措施,例如,大兵團各兵種協同作戰,猛烈炮火覆蓋打擊,再進行包圍搜剿等有效措施,不但粉碎了越軍的戰略計劃,同時還取得了這場反擊戰的最後勝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名堂的歷史文集 的精彩文章:

他——民族英雄,抗倭名將
為什麼要打中越戰爭?56萬解放軍為了嚴懲侵略者橫掃越北

TAG:創名堂的歷史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