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咋敷面膜?這才是面膜的正確打開方式
原標題:古人咋敷面膜?這才是面膜的正確打開方式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
面膜和口紅一樣,讓無數女子「瘋狂」,也讓無數男子「抓狂」。
妹子們每個月有多少錢砸給面膜?又有多少「直男」在吐槽完「面膜燒錢」後偷偷敷上一片?
記者隨機採訪了朋友圈幾位時尚達人,提起面膜,各個滔滔不絕。
「一年下來用在面膜上的錢小几千,每三個月買一次面膜,一次花500-600元。」
「我有睡眠、貼的、軟膜、修復、清潔、撕拉……」
「不同種類不同功效,軟膜還分保濕跟排毒、修復呢!」
「每周敷面膜5次左右,可能用得太頻繁,我的皮膚有點遲鈍。」
「感覺面膜有點用,除了黑眼圈重。」
……
實際上,面膜不是現代人的專利,早在千年前,古人就開始用面膜了。
相傳古希臘就有面膜,不是黃瓜不是西紅柿,而是泥巴。據說,泥巴中含有豐富均衡的礦物質,可消炎、殺菌、清除油脂,抑制粉刺惡化。(當年玩泥巴的小手如今可還嫩?)
但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李航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直言:「用泥巴美容沒有特別的科學依據,最多就是防防晒。還要注意泥巴中有沒有對皮膚有害的成分,而且不同地區土質不一樣。」
美容界響噹噹的泥巴當屬「死海泥」。據說,第一個發現死海泥療效並把它運用於健康美容的人,就是古羅馬時代大名鼎鼎的埃及豔后——克婁巴特拉。
她的秘訣是將身體浸泡在死海礦物溫泉水中,還下令女僕收集死海黑泥,用於全身塗抹,以增進皮膚細膩和紅潤。
「原來都說死海泥對身體有好處,但其實現在已被科學研究給否定了。至少還沒有證據表明它確實有好處。」李航表示。
在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一世時期,人們會將牛奶、雞蛋、蜂蜜、水果汁、菜汁等調敷使用。(感覺吃起來更好)。
「雞蛋清敷面,最多是起到一點保濕作用。」李航毫不猶豫地說。
中國古人也有自己的方法。據野史記載,中國最早用面膜的人是楊貴妃,秘訣是用適量珍珠、白玉、人蔘研磨成細粉,用上等藕粉混合,調和成膏狀敷在臉上,靜候片刻洗去面膜即可。具有祛斑增白、去除皺紋、光澤皮膚的功效。由於製作方法簡單,被很多人效仿,一直流傳至今。
古代面膜的品種還有許多,比如唐代女子也會將中草藥末塗在臉上,用來美顏駐容;據說還有用鳥屎來做面膜的,稱此法有美白奇效。清朝慈禧就用一種叫「玉容散」的化妝品,類似於中藥面膜。
北宋《太平聖惠方》中記載了一則去黑斑、除瘢痕的秘方,描述得很確切:桃花一升、杏花一升。以東流水浸七日。相次洗面,三七遍,極妙。
「這樣做沒用。劑型很重要,雖然都是有用的東西,但不能隨便用。比如一片口服的葯,你碾碎了敷在傷口上,有用嗎?沒用。藥劑是一門學問,可不是隨便胡嚕胡嚕就可以的。」李航直言。
李航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土方驗方,要用正規產品。
時代在進步,面膜在發展。
1993年,無紡布開始應用於面膜當中,代替海藻膠原的成膜性,大大簡化了軟膜的繁瑣操作,被公認為是現代貼式面膜的始祖。人們貼面膜時再也不用「綠著臉」了。
但初期生產的無紡布與皮膚親和力不佳,僅僅是能把精華液固定到臉上,而營養成分的吸收率卻因人而異。也就是說,有些人貼和不貼其實效果一樣……
隨後,蠶絲面膜帶來新突破,這種富含氨基酸的薄膜原本是醫學界用於處理燙傷使用的仿生真皮。而據說,另一種棉籽絨面膜柔軟性和含水量比普通植物纖維貼膜要高出10幾倍,且能夠無縫隙貼合肌膚、可降解,對皮膚零刺激,可以很好地吸收精華液,真正讓「肥水不流外人田」。
目前,粉末調和、高嶺土、無紡布、蠶絲面膜、天絲面膜、生物纖維面膜等使用十分廣泛,人們又研製出最新一代的超導膜,花樣可以說越來越豐富。
(戴上即可登台唱戲)
(藍胖子,敷完你能變白嗎?)
面膜這麼好看(gui),能常用嗎?
「不主張天天用,沒有太大必要。保濕面膜裡面的液體很快就揮發了。藥物面膜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使用,尤其是去角質層的,雖然當時覺得皮膚細嫩,但其實破壞了皮膚屏障。」李航說。
那現代人到底要怎麼保養皮膚呢?
「做好兩點:保濕、防晒。另外,年紀大的可以適當用一點含有維生素E、維生素C等成分的產品,起到抗氧化作用。」李航稱,護膚需要管理,「其實皮膚也需要『體檢』。」
對於護膚產品選擇,李航建議到正規商店買正規產品。「現在面膜市場比較混亂,網路等各種渠道的消息太繁雜。」
最後,護膚還要注意生活模式調節。「護膚過度,加之不注意飲食、作息不規律、內分泌問題、壓力過大等都會導致皮膚不健康。」李航說。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朱麗
審核:管晶晶
※小行星SP1正在靠近地球;10分鐘運動即可改善記憶力
※高速公路上的字母和數字,原來是這個意思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