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界戰術之王:德國閃電戰,蘇聯大後退戰,代表中國的是什麼戰?

世界戰術之王:德國閃電戰,蘇聯大後退戰,代表中國的是什麼戰?

原標題:世界戰術之王:德國閃電戰,蘇聯大後退戰,代表中國的是什麼戰?


在西方戰爭史上,戰術天才很多,但一般人都推崇近代的拿破崙、希特勒和斯大林。拿破崙是近代軍事天才,現代戰爭的先驅,他的作戰風格和希特勒很像,都是出其不意的冒險性戰術。比如拿破崙的「火炮群戰術」和希特勒「裝甲閃電戰」就非常相似,拿破崙時代的人不相信火炮能夠左右戰局,而希特勒時代的人同樣不相信坦克可以獨立作戰,結果他們都被這兩個擅長出其不意的世界級「戰術之王」打得稀巴爛。


拿破崙和希特勒可以橫掃大半個歐洲和他們超時代的戰術思想有很大關係,但及時如此,他二人也都還有一個無法逾越的大山-俄羅斯。拿破崙因為錯攻俄羅斯,導致了後來的兵敗如山,流放大西洋,再不能臨陣殺敵(據說在彌留之際,昏睡中的他依然張口吶喊,彷彿仍在指著軍隊衝殺)。而希特勒突襲蘇聯,同樣遭到了滅頂之災,最終希特勒飲彈自殺。那麼,蘇聯有什麼強大的戰術呢?


二戰前歐洲地圖


蘇聯最強大的戰術是大縱深後退戰術。雖然蘇聯也一度與德軍展開過很多次陣地戰,但是蘇聯早期在戰局不利的情況系,迅速採取依靠大縱深的戰略優勢,「在後退中尋找機會」的戰術思想讓蘇聯成功消耗了德國一波,並且保存了後期反攻的資本。


蘇聯這種戰術的風險就是,如果被對方消耗到敵我雙方實力差距過大的話,很有可能故土難歸。於是在1941年德國兵臨莫斯科城下之時,雖然蘇聯已經完成了大部分工業、軍工往烏拉爾以東地區的轉移,但斯大林依然在莫斯科舉行了盛大的閱兵,檢閱之後的隊伍直接開赴前線,用中國古代的話來講,這應該就是叫御駕親征了吧。因為斯大林知道,一旦莫斯科失守,蘇聯的「大縱深後退戰術」便伴隨著極大的風險。


德國企圖殲滅蘇聯的「颱風計劃」


莫斯科的寒冬和蘇聯士兵的頑強意志挺住了德國最強勁的一波進攻,並在斯大林格勒極大地消耗了德軍,使蘇聯進入戰略反攻階段,最終直推柏林。


蘇聯的「大縱深後退戰術」對於當時的蘇聯來說,可以說是量身定製,因為當時蘇聯本身的實力和德國相差並不太遠,戰術上的大後退有利於製造更多的反攻機會,換做任何一個國家,都很難這樣做。(中國二戰期間和日本實力懸殊太大。)


德國的「閃電戰術」和蘇聯的「大縱深後退戰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巔峰對決,在這場對決當中,蘇聯和德國都付出了100%的智慧和巨大的犧牲,最終,邪不勝正,法西斯被送入了墳墓。如今,70多年過去了,這場精彩的戰鬥讀之依然令人熱血澎湃,在感慨之餘,不免有人要問了:德國閃電戰,蘇聯大縱深戰的確很精彩,但作為兵法大家的中國的是什麼強大戰術?


蒙古的擴張


中國自古便是兵法大家,自皇帝之時便有戰術作品《風后八陣兵法圖》問世,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對於兵法的研究之透徹,更是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界,在這些戰術當中,其實最能代表中國的戰術便是「戰略大迂迴」戰術,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締造者-成吉思汗和他的黃金家族,便是大迂迴戰術的高手。

在實戰中,大迂迴戰術有點類似古人圍獵:隱藏己方戰略企圖,不和地方接觸,而是在極大範圍內對敵人的集中兵力進行包圍,然後配合其他戰術,集中優勢兵力將敵方各個擊破。當年蒙古滅金、橫掃歐亞大陸都是採用這一戰術。成吉思汗死後,他的後代利用這個方法征服了東歐、西亞,以及滅掉了南宋建立了元朝。這種大迂迴戰術適合戰場範圍較大的大規模戰爭,在解放戰爭時期也曾被採用,並獲得奇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舊聞揭秘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為何要揮淚斬馬謖?一張圖告訴你馬謖失街亭後果有多嚴重
二戰時期各國軍糧對比,義大利人把打仗變成了野餐!

TAG:歷史舊聞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