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極樂雖凈,娑婆雖穢,同是真心中顯現影像,如水中月,皆了不可得

極樂雖凈,娑婆雖穢,同是真心中顯現影像,如水中月,皆了不可得

極樂雖凈,娑婆雖穢,同是真心中顯現之影像,如水中之月,皆了不可得

母音老人開示《悟心銘》




第八句:「境亦不有,同屬幻影!

經云:「心不自心,因境故心;境不自境,因心故境。」這就把心與境,境與心的相因相成的關係說得一清二楚。心既因境而有,境亦不能離心獨立,因境系因緣生,無有自體。比如鏡影,雖有萬別千差之相,如無鏡光,影不能現;境亦如是,無心境無成,即或有美景佳境,無心領受鑒賞,有亦同無。以境不自境,不自謂為美妙勝境也。心與境既相對而生,離一即無,則境與心,皆非真實,同屬虛幻之影明矣。或許有人要說,娑婆世界所有景物,皆我人共業所招的業果,假而非真,謂為幻影,可以說得;至於西方極樂世界,乃阿彌陀佛多生歷劫精勤修行,為廣大眾生造福,積累功德,緣熟果滿所感之真境,似不可謂為幻影。


極樂雖凈,娑婆雖穢,同是真心中顯現影像,如水中月,皆了不可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關於這一點,確應好好討論一下。因為現在修凈土的人很多,如不把凈土真相搞清楚,不明白凈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修行起來不易得力,更談不到深證念佛三昧,上品往生了。

首先就相來說,娑婆是業障眾生造業所招的五濁惡果,而極樂是彌陀願滿德圓所感的清凈世界,故一是穢濁醜惡,一是美妙莊嚴,大有區別。但土從心生,離心無土,離土無心;心即土,土即心。故經云:「欲凈其土,先凈其心!」「隨其心凈,即佛土凈!」是教我人識得凈土為何物,好下手用功證取,以免徒取外相,流入歧途。

既然土外無心,心外無土,心土不相分離,而一真法界——真心——又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則極樂凈土系從凈妙真心中流出,而娑婆穢土離清凈佛性亦何可得?以是,極樂雖凈,娑婆雖穢,同是真心中顯現之影像,猶如鏡光中顯現之影,雖有形式之殊,凈穢之別,但皆如水中之月,了不可得,絕不可因極樂為凈月影而妄謂可得也。


極樂雖凈,娑婆雖穢,同是真心中顯現影像,如水中月,皆了不可得



次就真假來說,《金剛經》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以相如上文所說,皆鏡中之影,了不可得,故假而非真,絕不因凈、穢、美、丑而分真假。所以極樂國土,雖盡善盡美,亦是虛妄之相。進一步來說,說真道假,皆是我等凡夫執相立名,妄加分別之過。以所謂真假,乃相對而有,離一即不可得,故皆假名。真假既相對而有,則說真之時,假即在其中矣;說假之時,真亦在其中矣。諺云:「假作真時真亦假。」於無真假處妄作真假,寧非庸人自擾?

複次,鏡必顯影故,有真心不無假相,無相無從顯示真心,故《彌陀經》宣示極樂莊嚴;影不離鏡故,有假相不無真心,無真心無從成其假相,故《金剛經》顯示妙體,一法不立。性相既不相離,密切有如水之與波,故見相即見性,無有一物可當真,故謂全假即真;見性不廢相,圓成差別妙用,故謂全真即假。真假假真,全是我人妄心作祟,實則靈妙真心,一物不立,有何真假之可言哉?


極樂雖凈,娑婆雖穢,同是真心中顯現影像,如水中月,皆了不可得



故如說極樂世界是真,則娑婆世界亦真;如謂娑婆系假,則極樂亦假。故凈穢二土皆從一真法界中流出,絕不可因在纏凡夫,迷昧真心,造業受報,而否定其靈性,謂所現穢土業相,非從佛性真心中宣流也。

再說極樂世界,有四土九品之別。最下層凡聖同居土,雖有種種莊嚴妙相,但方便有餘土與實報莊嚴土,則土愈高而相愈清淡妙微,至最高常寂光凈土,則更凈妙微明而一相不立。雖一相不立,亦不出上述三土之外。故執相修行者,只得下品往生,空相見性者,始能往生上品。以是真修凈土者,既不執相,亦不廢相,只一切放下,端身正坐,誠心敬意,執持名號,以呼吸為數珠,晝夜六時,綿綿密密念去,久久不懈,自得念佛三昧。到那時,不等命終生西,已早預上品蓮位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要啟發大機大用,先須識得本來面目,否則談不上大機大用
心不顛倒,即得往生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