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虢國被滅是東周歷史的轉折點

虢國被滅是東周歷史的轉折點

公元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虢國也跟隨東遷。從此東周王室與虢國便被綁在了一輛戰車上,虢國存在時,東周王室在國際舞台上還有一定的地位。自從公元前655年虢國被晉國滅後,東周王室失去股肱,徹底一蹶不振。

虢國被滅是東周歷史的轉折點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一,關於虢國

兩周時期,虢作為一個重要的諸侯國屢見於文獻。傳統觀點認為有三個虢國,《漢書·地理志上》弘農郡陝縣下自注云: 「故虢國。有焦城, 故焦國。北虢在大陽, 東虢在滎陽, 西虢在雍州。」

北虢所在的大陽即春秋和左傳里的下陽,在今三門峽地區,東虢所在的滎陽在今河南滎陽地區,西虢在的雍州,大概離今天陝西寶雞地區不遠。還有所謂南虢與北虢其實同屬一國,只是分列於黃河南北的兩個都邑而已。據學者考證,西周初期,周王所封只有二虢, 一為東虢, 封邑滎陽, 公元前767年為東遷的鄭國所滅亡; 一為西虢, 封地寶雞。西周晚期, 西虢東遷, 族人一支滯留原地, 史稱小虢, 公元前687 年為秦武公所滅。另一支則東遷到今三門峽、平陸一帶, 因其地跨黃河南北, 隔河相望, 故有南虢、北虢之稱, 今人則一般稱其虢國,這也是本文說討論的虢國。

二,虢國與東周王室的密切關係

虢國與周王室關係一直密切,《左傳》僖公五年說「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於盟府。」自從隨著周室東遷,虢周關係更加親密,這在《左傳》里表現的很明顯,茲作整理如下:

(一)虢國國君擔任東周王室要職,《左傳》隱公八年:「夏,虢公忌父始作卿士於周。」

(二)虢國曾受命於周王頒布詔命,《左傳》桓公八年:「冬,王命虢仲立晉哀侯之弟緡於晉。」此時周室在晉與曲沃之爭中偏向與晉。《左傳》庄公十六年:「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軍為晉侯。」此時周室受曲沃賄賂。

(三)虢國經常受命於周王討伐不臣之國,見於左傳者有五,一為伐衛,《左傳》隱公元年:「鄭人以王師、虢師伐衛南鄙。」一為伐曲沃,《左傳》隱公五年:「曲沃叛王。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於翼。」《左傳》桓公九年:「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賈伯伐曲沃。」一為伐宋,《左傳》隱公九年:「宋公不王。鄭伯為王左卿士,以王命討之,伐宋。」《左傳》隱公十一年:「冬十月,鄭伯以虢師伐宋。」此時鄭尚且服於周室。一為伐鄭,《左傳》桓公五年:「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御之。王為中軍;虢公林父將右軍,蔡人、衛人屬焉;」一為伐樊,《左傳》庄公三十年:「三十年春,王命虢公討樊皮。夏四月丙辰,虢公入樊,執樊仲皮,歸於京師。」

(四)虢國內政受東周王室的干涉,《左傳》桓公十年:「虢仲譖其大夫詹父於王。詹父有辭,以王師伐虢。夏,虢公出奔虞。」此時周王室的威權在諸侯國中似乎只能在虢國中行施。

(五)虢國積極從事安定王室的事業,《左傳》庄公二十年:「冬,王子頹享五大夫,樂及遍舞。鄭伯聞之,見虢叔,曰:『……盍納王乎?』虢公曰:『寡人之願也。』」

《左傳》庄公二十一年:「二十一年春,胥命於弭。夏,同伐王城。鄭伯將王,自圉門入,虢叔自北門入,殺王子頹及五大夫。」

(六)虢國經常受到東周王室的禮遇,《左傳》庄公十八年:「十八年春,虢公、晉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皆賜玉五珏,馬三匹。」《左傳》庄公二十一年:「王巡虢守。虢公為王宮於玤,王與之酒泉。鄭伯之享王也,王以後之鞶鑒予之。虢公請器,王予之爵。鄭伯由是始惡於王。冬,王歸自虢。」

從以上可知,虢國是東周王室最親密的夥伴,虢國經常代表周天子,其內政受周王室的影響,虢國的對外政策始終與周王室同步,這在春秋諸侯國中是絕無僅有的。

虢國被滅是東周歷史的轉折點

三,虢國的存亡國對東周的戰略意義

周室東遷之後,國勢與西周時的盛世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但在春秋初年仍然是一等大國,《史記·秦本紀》:「(文公)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敗走。於是文公遂收周餘民有之,地至岐,岐以東獻之周。」依據這條記錄,春秋初年周王室對西周故土並未完全放棄,事實上周王室對也有意經營,《左傳》桓公四年:「冬,王師、秦師圍魏,執芮伯以歸。」從地理上分析,周王室之所以能這樣,因為虢國在東周王畿之西,而虢國之西則是原來的西周故土和一些同姓小國,這些地方在春秋初年大國還是受周王室影響的。與此同時,晉國則在日益崛起,其建立地區性霸權的主要威脅就是以虢國為代表的姬姓諸國,這也是阻礙它向外擴張的主要障礙。虢國的存在與否,是周晉在中國北方誰擁有主導權的關鍵,也是東周王權盛衰的一大關鍵,從史實中我們可以看到非常明顯的表現。

(一)虢國被滅前後周王在諸侯國心目中的地位大變。《左傳》隱公四年:「州吁未能和其民,厚問定君於石子。石子曰:『王覲為可。』曰:『何以得覲?』曰:『陳桓公方有寵於王,陳、衛方睦,若朝陳使請,必可得也。』」

這種情況 在春秋中後期幾乎不可想像。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王權衰落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但虢國的被滅則是其中的關鍵。

(二)虢國被滅後周室幾乎無所作為。過去人們習慣於認為周室東遷後便無所作為,只能受制於強諸侯,這種看法只要稍讀左傳就不攻自破,前文所引已多,不再贅述。也有學者認為周室的真正衰落在需葛之戰後,我們認為需葛之戰對東周王室只是意志上的打擊,而在實質上,該戰中周室軍事上實際損失並不是很大。從左傳上的記載看,需葛之戰後,周王室的威權確實受到大挫,但依然汲汲於列國事務,前文中舉例已經很多,這與虢亡後唯霸主之命是從不可同日而語的。

(三)虢國被滅前後周室對霸主態度的不同。春秋初年有所謂鄭庄小霸,齊嬉小霸,因為其霸權有限,周王室與對其霸權並不承認,甚至相互發生摩擦。即便在齊桓建立霸業初期,周王室似乎並不認可,《左傳》僖公五年:「秋,諸侯盟。王使周公召鄭伯,曰:『吾撫女以従楚,輔之以晉,可以少安。"」而同年虢國就被滅,之後周王室便對齊桓公仰仗有加。而到了晉國霸業建立時,周室對其幾乎唯命是聽,對晉國的依賴也遠甚於齊桓。這裡恐怕並非僅僅因為周齊異姓而周晉同姓,原因至少還有兩條,一,東周距晉國近在咫尺,且在虢國被滅後防禦屏障大失;二,虢國被滅後周室與原來西方領地的聯繫被徹底切斷,王畿大大縮小,而晉國緊緊扼制著函谷關至潼關的桃林之塞,周王室復興的希望被徹底打破,會盟征伐之權全落在所謂霸主的手中。

以上對虢國與東周王室的戰略意義做一梳理,從中不難發現,正如呂思勉先生所言:「晉滅虢。是為東周盛衰一大關鍵。」從此,中國歷史全面進入了「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霸權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