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代政治的兩難與無奈:京杭大運河竟成財政「無底洞」?

明代政治的兩難與無奈:京杭大運河竟成財政「無底洞」?

原標題:明代政治的兩難與無奈:京杭大運河竟成財政「無底洞」?


作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申向洋


京杭大運河歷史悠久,自隋朝開通之後,就成為溝通中國南北的重要水利工程。不論對於隋煬帝的評價如何,京杭大運河的在中國歷史上功能之大卻不可否認。運河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攻王朝政府運糧和調配物資所用,其次才是商業功能。京杭大運河開通之後,歷代王朝都對它進行了適當的建設和調整。元代建立之後,由於京杭大運河時常淤塞,所以對其進行了裁彎取直的做法,而明朝在其基礎上又進行了大量的疏浚和後期建設工作,再進一步開發利用價值的同時,花費巨大。



京杭大運河地圖


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應天,「江西、湖廣之粟浮江直下;浙西、吳中之粟,由轉運河;鳳、泅之粟,浮淮;河南、山東之粟下黃河」,使得京杭大運河的運輸價值難以凸顯。因此,明初,統治者缺乏對於運河的重視。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後遷都北京,由於此時中國沿海倭寇為患,海上海盜四起,海運難以發揮實際效力。因此,出於運輸兵員、物資等的需要,京杭大運河重新進入明朝統治者的視野。但是,此時的大運河缺乏日常的維護和建設,運河事故頻發,閘漕、河漕的故障更為突出。據《明史·河渠志》記載:「淮、揚諸水所匯,徐、兗河流所經,疏瀹決排,繄人力是系,故閘、河、湖於轉漕尤急」。至宣德年間「自長溝至棗林閘百二十里,沙土淤塞,漕舟難行」。



朱元璋


漕運乃軍國大事,關係到政權的穩定。為了解決漕運問題,朝廷出台了嚴密的規定用以改善漕運現狀,比如說淺船用水不得過六拏」、「啟上閘即閉下閘,啟下閘即閉上閘」、 「冬閉春啟,蓄水以待運船」等,因此,時人以「一閘走一日,守閘如守鬼」來比喻當時的航運政策。為了疏浚河道,朝廷大量徵調河工,人數以萬記,比如常設性夫役就有壩夫、堤夫、淺夫、溜夫、閘夫、泉夫等。另據《漕河圖志》記載,「漕河夫役,在閘者,曰閘夫,以掌啟閉; 溜夫,以挽船上下;在壩者,曰壩夫,以車挽船過壩;在淺鋪者,曰淺夫,以巡視堤岸、樹木、招呼運船,使不膠於灘沙,或遇修堤濬河,聚而役之,又禁捕盜賊;泉夫,以濬泉;湖夫,以守湖;塘夫,以守塘;又有撈夫調用無定;挑港夫,徵用有時」,「 定役夫,自通州至儀真瓜州,凡四萬七千四人」。



京杭大運河


至於花費的金錢,則更是巨大,如嘉靖十四年吏部左侍郎霍韜云:「查徐州雜役,歲共出洪夫一千五百有奇,復有淺夫、閘夫、泉夫、班夫、馬夫等役。洪夫一役,工食銀十二兩,歲即一萬八千兩,其它各役,不可究言……徐州之民,僅二萬戶,雜戶如此,民何以堪。」嘉靖二十三年「漕河夫役,山東獨當其沖,編僉特為繁重……原額均徭編銀四萬九百餘兩,該夫役一萬四千二百餘名,約計雇役該銀一十三萬四千六百餘兩,如往年河道有事之時,又須召募,工食銀兩無從措置。」


綜上所述,有明一代,特別是明後期,花在京杭大運河上的人力物力不計其數,沿岸百姓在漕運的層層盤剝之下也是苦不堪言。可以說,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歷史上,一條運河,「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參考文獻:

1、張廷玉:《明史》。


2、王瓊:《漕河圖志》。


3、孫旬:《皇明疏鈔》。


4、蔡宏恩:《明代京杭運河通航效率研究基於通航狀況的成本分析》,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歡迎朋友們訂閱近代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代中國 的精彩文章:

「文藝帝王」明憲宗,竟因一次筆誤「被改名」
奸商岳鳳叛明投緬的,明廷又是如何成功化解這一危機?

TAG:近代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