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川徐氏宗譜敘略
原標題:涇川徐氏宗譜敘略
涇川徐氏宗譜敘略
徐勁華
(微信版第404期)
摘要:
本文根據涇川徐氏的起源、繁衍、宗譜的作用、徐氏宗譜及其相關內容的搜集、整理與介紹,讓大家對徐氏宗譜概貌、歷史作用和演變路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對有志於宗譜研究、續修譜人員有一定參考價值,對弘揚地方文化和宗姓精神風貌也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主題詞:
涇川徐氏 宗譜 家訓 歷史人物
?序言
徐姓是中國最早的姓氏之一,其淵源可以追溯到4200多年前的黃帝第十世裔孫若木。從古徐國至今,數千年的發展使得徐姓成為中國當今第十一大姓,近2000萬人口。徐姓家譜是以特殊形式記載徐姓宗族發展的史書,在中國傳統社會血族傳衍習俗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是表徵徐姓血脈不亂的金券玉牒。
自古人生出世先賜姓取名。既有姓,必有源流;既有源流,必有譜牒。若無譜牒,何以識其祖宗之淵源、苗裔之由來。族譜是記載人類文明、族系發展、家族沿襲、宗親血脈傳承的瑰寶,對尋根思源、凝心聚族、弘揚文化、教育後代,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徐氏宗譜》在中華族譜大家庭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在現存各家資料庫中其排名都位居前列。而《涇川徐氏宗譜》在眾多徐氏族譜中又是獨樹一幟,可以列為眾譜之範本。
徐姓在涇縣也是大姓之一,清末民初就有「七肖八董九徐十三王」的說法,這說明在涇縣境內,徐姓分支脈系已有較大的規模,緊跟王姓位居第二。
筆者根據現存涇川徐氏宗譜,查考涇川徐氏進域、發展之史料,結合當地一些典傳,不辭淺陋,集成本文,以供方家證誤和各族續譜之參考。
一、 涇川徐氏起源及繁衍
涇川始祖徐亮,字懋忠,徐偃王第72世孫,二十四世籍浙江衢州(新安派敘倫堂)。宋元豐七年甲子生,弱冠入郡學,領鄉薦,三舉登大觀乙丑賈安宇榜進士,授迪功郎,任大理寺評事,以高風亮節名聞於世。宣和年宋徽宗趙佶受童貫策動,約金太祖聯軍攻遼,徐亮權衡利弊,力陳不可,因違背旨意而被削職。在「靖康之變」中,徐亮避至宛陵,後徙居於涇縣水南郭峰山下(今雲嶺鎮郭峰村)沖里。
自徐亮公率家人僕從落戶涇川西隅後,涇川徐姓就開始了生根、繁衍、發脈的歷程,歷三世分支梅村、大坑蓮花形;十世分支水南、陽山、葉村、呂村、寧國、雙泉、承流等地,十一世至十三世後分支秋陽、龍山、中村、齊甘、墩上、前山、老墈、南堡,後山、佘村、銅山、梨竹、南容等地,由此逐步發展蔓延、生息開來。
徐氏家族自古就有自強不息、奮發有為、勤懇勉己、益他利眾、忠君孝祖、文謙武勇的特性,時秉興族之志,常懷報國之心,雖歷經風雨滄桑,仍然不折不撓,有無數先祖,為了徐氏家族的興旺和發達,為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做出了不懈努力。
涇川徐氏後世支派旺盛,現有中村梅村、陽山、秋陽、龍山、老墈、阮里,雲嶺南堡,黃村承流,北貢陳塘、沙灣,厚岸烏城、齊甘,黃村大路、陷田,茂林梨竹、南容高坦,濂長,銅山,丁橋後山、雙泉,昌橋蘆塘、涇川五星墩上,包合蘇嶺;後支遷徙至安徽宣城、寧國、蕪湖、繁昌、南陵三里、六安金寨、銅陵、舒城、池州、青陽酉華、宋沖、東堡、太平以及江蘇丹陽、鎮江、蘇州、紹興、常州及山東等地,逐步衍散開來,可謂枝繁葉茂,後世子孫遍及天涯海角,繁榮昌盛。
二、涇川徐氏族譜略考
作為中華大姓,徐姓族人是很重視家譜編修的,是修家譜最多的姓氏之一。據幾個中國家譜的主要收藏地的統計可知:北京圖書館共收藏家譜2770種,其中徐姓家譜87種,列在於姓(119種)、陳姓(110種)二姓之後居第三位;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藏有中國家譜2594種,其中徐姓有67種,居第六位;山西社科院家譜資料研究中心藏有家譜2565種,其中徐姓有63種,居第八位。
民國時期也是編修家譜最盛的時期,中國現存的家譜大都出於這一時期,其內容之充實,體例之完備,都是其他各代家譜所不及的。出於這一時期的《江陰梧塍徐氏宗譜》《涇川徐氏宗譜》便是中國傳統家譜中的典範。
徐姓家譜大多有固定的體例和格式,一般包括譜名、譜序、凡例、譜論、遺像、恩榮錄、先世考、族規家法、祠堂、五服圖、世系、傳記、族產、契據文約、墳塋、年譜、藝名、名績錄、仕宦記、字輩譜、續後篇、領譜字型大小等內容,其中譜名、譜序、遺像、先世考、世系、傳記等是最為常見的內容,也是徐姓家譜的核心部分。
現存《涇川徐氏宗譜》為民國癸亥年(1923)第七次續修譜本。按首成譜序記載,《涇川徐氏宗譜》編纂於宋萬曆元年,距今已有445年。為明晰輩分,在第二十四世增立(前溯到二十一世)字輩為:道崇學良,可必傳芳,守正承志,繼世永昌;二十七世增加:克篤宏烈,貽澤孔長。
現存的涇川徐氏家譜在史料中提到的僅有三種:
《安徽涇縣徐氏宗譜》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
《安徽涇縣涇川徐氏宗譜》三十卷,(清)徐作舟等纂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冊。卷一譜序、碑記、敕命、行狀、傳、遺訓等,余卷皆世系。
《安徽涇縣涇川徐氏宗譜》五十卷,徐屏如等纂修,民國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卷首譜序、譜跋、碑記、分遷序,卷二行派、敕命、仕宦、告廟辭等,卷三、卷四為堂記、墓圖、雜記、傳狀、壽序、墓志銘、家訓、家禮等,余卷皆世系,計有陽山、烏城、南堡、齊甘、中村、大路、梨竹、高坦、銅山、阮里、秋陽、老墈、龍山、前山、墩後、承流、雙泉等。該宗譜,記載了涇川徐氏的源流、發展史及先人艱苦創業、耕讀傳家、崇尚孝道、為人誠信的優良傳統。
四、 涇川徐氏家訓
值得提出的是,《涇川徐氏宗譜》所載的「徐氏家訓」是一大亮點,值得後人褒讚。該宗譜列出的徐氏家訓「十眚十樂」對後裔子孫要求嚴格、重品崇德,為其他各姓修譜、續譜行為提供了基本準則,起到了規範作用。
《涇川徐氏宗譜》中的「修譜十眚十樂」文:
一不宜語言造次,妄議大典;
二不宜學識不廣,擔當重任;
三不宜耗糜公費,優遊以待;
四不宜漫施筆墨,僭列筆端;
五不宜評論人品,瑕瑜莫掩;
六不宜越分兼營,氣力枉用;
七不宜勸勉過激,多生畏忌;
八不宜時俗不從,性成固執;
九不宜思慮寡當,貽誚老成;
十不宜口是心非,負疚永夜。
繼紹久遠,以崇祖德,一樂也;
聯集繁眾,以篤宗誼,二樂也;
尊卑序,行派正,三樂也;
忠義著,善良表,四樂也;
追溯幽蹤,考述隱跡,五樂也;
廟宇因之以整,墳塋因之以清,六樂也;
同祖各遷之地,得分晰而明也,七樂也;
不經謀面之人,得常常親見之,八樂也;
同族之善者知之,其不善者亦知之,九樂也;
虛生一世,藉手一時,十樂也。
四、涇川徐氏歷史人物
自徐偃王第72世孫徐亮公由衢州龍游縣移居安徽涇縣,徐氏在涇川大地落地生根將近千年,能人志士輩出,人文典故豐富,《涇川徐氏宗譜》均有記載。仰仗先輩之英明,為我後人留下了一份十分寶貴的精神和文化遺產。較為突出的人物傳略如下:
徐旭,字啟東,號朴軒,涇縣南容高坦村人,天順六年(1462)舉人。歷任清豐教諭、浮梁訓導、慶隆州學正、都昌知縣、監察御史、山東吉安知府、廣東副使等職,業績顯著。
徐淡,涇縣茂林梨竹村人,嘉靖(1522-1566)間任大名府通判。正俸外有「常例」銀一萬二千,徐淡視為非分之財,拒不受悉,捐出修造永定河盧溝橋。在徐淡倡導下,自此永免此項例銀,事經吏部上奏,詔賜獎勵。
徐浩,字養盛,涇縣人,隆慶(1567-1572)時任浙江永嘉縣丞。縣官按例每歲可得俸外清軍便錢數百金,浩卻之不受。曾上書耿定向為胡宗憲鳴冤。著有《山野蕪言》。
徐榜,號薦所,安徽涇縣中村人(今屬雲嶺鎮)。明萬曆壬午年(1582)選貢殿試第一,神宗御批「天下文章當以徐榜為式」。曾任濟南知府、浙江右布政使。任職期間,徐榜在鄉村設立了「教童蒙始學」的社學,建立了明湖書院。得神宗皇帝所賜,徐榜衣錦還鄉之後,在家鄉仿北京的午門建造了午朝門。「文革」初期午朝門被毀。曾聚徒水西書院講學。
徐正明,涇縣包合鄉蘇嶺村人。民國二十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皖南事變」前隨新四軍北撤。先後任旅政治部科長、縱隊保衛部副部長、華東野戰軍政治部保衛科長、軍委炮兵學院保衛部長、總政治部政法干訓班主任、雲南省軍區副政委、昆明軍區炮兵部隊副政委。
徐志松,涇縣中村鄉徐村人。民國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翌年參加新四軍,歷任戰士、班長、連長、營長、團參謀長、軍區處長、廣州警備區參謀長、顧問。
徐承書,涇縣中村鄉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86765部隊政治部主任。
徐承棟,男,漢族,1942年2月生,安徽蕪湖人,大專文化,空軍中將軍銜。1990年7月授予空軍少將軍銜,1995年7月晉陞為空軍中將軍銜。1997年在中共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五、涇川徐氏宗譜亟待續修
國有史、族有宗、家有譜。國無史興衰不明,族無譜則世系無序;「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沒有家譜,尋根問祖似緣木求魚,立身處世如無源之水,如無根之木。
家譜修成後,為了保證家族血緣延續的完整記載,都必須在一定時間內續修。至於家譜應多長時間續修一次,各家族基本上沒有統一規定,大致處於自髮狀態。如清代皇室玉牒,規定10年一修。民間家譜,有規定10年、15年、30年、60年的,最多到三世,即90年一修的。但由於戰亂、兵燹、瘟疫及自然災害等外在原因,再加上家族的自身遷徙、人才、經費、資料和族人對家譜作用認識等內部原因,能夠嚴格按照相應時間的規定續修譜的家族並不多見,至多是在一定時間段內按規定續修,即使連家族穩定性最強的孔氏家族也不能例外。
《涇川徐氏宗譜》自民國十二年(1923)纂修以來,至今已有95年間隔,斷修時間之長已超過了歷史對續譜的要求,遠如深奧「敘倫堂」卷已基本湮稿,許多文物典籍湮失和難以恢復;近在族人忘失血脈源頭、追根續宗也成難題,若不抓緊搶修救續,勢必會對徐氏宗族的脈絡順延、輩序傳承造成錯亂與斷割,也會給地方歷史文化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盛世華年,如果這一代人還不能及時地搶修,徐氏後裔就會上愧對祖宗,下有負子孫,留下終身遺憾。可見,《涇川徐氏宗譜》的續修、搶修工作已刻不容緩。所幸,徐氏後人已經發起了續修譜活動,社會各界都將真誠地祝願在徐氏後人的眾心合力下,一套嶄新的、質量更高的《涇川徐氏宗譜》儘快面世。
參考資料:
1、《中國家譜綜合目錄》
2、《上海圖書館館藏家譜提要》
3、《中國家譜目錄》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家譜資料研究中心
4、《徐氏宗譜略考》
(作者系涇縣皖南電機廠原副總經理)
※皖贛鐵路(火龍崗至景德鎮段)臨管運輸記(上)
※梅鼎祚及其《玉合記》傳奇(下)
TAG: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