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弘光政權中的馬士英是如何上位的?

弘光政權中的馬士英是如何上位的?

原標題:弘光政權中的馬士英是如何上位的?


作者:許飛,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本科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馬士英是南明弘光政權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在南明朝呼風喚雨、把持超綱,在文官集團中興起了一股阿諛奉承的風氣。李自成於明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率兵進京,崇禎皇帝朱由檢不願受屈辱,在煤山(今北京景山公園,相傳明朝建設紫禁城後,在此放置煤炭,故稱)自縊身亡。馬士英抓住機會,擁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帝,是為弘光政權。


馬士英畫像


馬士英自持在策定(扶持新的君主上位,以定超綱)中扮演了極其重要角色,受到朱由崧的重用。馬士英大權在握坐穩後,極力舉薦其死黨阮大鋮。南明政權中原本就有大批東林黨爭中的人,馬士英借自己權力想扶持自己的勢力,是對原有政治勢力平衡的打破,必然會遭受到政敵的反對。於是,還沒有完全安定下來的弘光政權,又一步陷入了黨爭的漩渦中,並因此在一年中就覆滅了。


馬士英、阮大鋮二人結合後,開始大批迫害東林黨人,黨爭進一步激化,朝廷內部分裂嚴重。同時,馬、阮二人公開賣官,一時間,弘光政權烏煙瘴氣,攀比奉承的小人上位,使得本千瘡百孔的南明王朝更加飄搖不堪,那些用錢買來的官位的人,與通讀四書五經考中科舉的人不同,沒有任何從政經驗與本領,他們的主要目的也不在此,花了錢自然要用盡手中的權力,貪污淫掠,無惡不作,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利用職務之便為家族親友謀福利者更是數不勝數。


1645年南明政權形勢圖


所謂物極必反,當一個政權中所有人都為了私立不擇手段時,整個國家也就會被掏空了,同時即使有忠賢之人也會被排擠打壓乃至付出生命,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日積月累,腐朽便會爛進骨子裡。後來,藩將左良玉打著「清君側」的名義率軍南下,情急之下,馬士英抽調長江北邊的軍隊,致使長江防線南移。而左良玉率明王朝僅存的精銳離開武昌後,失去了南京的屏障,上述因素綜合起來,清軍趁機南下,遇到的阻力會大為很小,加速了弘光政權的覆滅。



馬士英遺像

讀史鑒今,沒當讀到此處時,不免興嘆良久。古今多少事,真的只能都付笑談中嗎?人們總會忘記過去發生的一切,在任何年代裡,當權者的絕對權威受到威脅時,總會在政治中樞里上演一幕幕你死我活的鬥爭,可是他們手中握有可以置萬千人民於死地的權力,他們在血雨腥風中不擇手段,百姓也在歷次政治風波中逃亡受苦,或流離失所或妻離子散,或在勢力的角逐中成為犧牲品。原來這一切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幾千年前,屈原在廣袤而又充滿困苦的大地上走一遭,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實乃道出了太多讀書人的心聲。


參考文獻:


1.顧誠:《南明史》,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年。


2. 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標點本。

3.李曉:《馬阮關係考略》,《貴州文史叢刊》2014年第3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清初六大弊政指的是什麼?
為什麼說仁宣之治是明朝歷史上的黃金時期,它有怎樣的特點?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