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千古奇才:徐渭傳世名畫《榴實圖》解析

千古奇才:徐渭傳世名畫《榴實圖》解析

明 徐渭《榴實圖》 紙本墨筆 91.4x26.6cm

徐渭(1521-1593)是明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和詩人,《榴實圖》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雖寥寥數筆,卻處處有畫意,筆筆見精神。

在《榴實圖》題畫詩中,徐渭把自己比況成久居深山的石榴,酣暢淋漓地抒發了他不被重用,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凄涼的心情。徐渭在這幅畫中用狂草的書法題詩,字跡飛舞有勢,字與畫的風格,互相映襯,耐人尋味。

《榴實圖》可謂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傳達出中國獨特的藝術精神。

明 徐渭《榴實圖》局部

這幅《榴實圖》軸最早著錄在《石渠寶笈、秘殿珠林續編》里,與徐渭的《梅花蕉葉圖》一併著錄:

「徐渭畫榴實一軸『本幅』素箋本縱二尺九寸橫八寸九分水墨畫折枝榴實自題山深熟石榴向日笑開口 深山少人行顆顆明珠走文長鈐印三徐渭『鑒藏寶璽』全八璽樂壽堂鑒藏寶」。

明 徐渭 《榴實圖》題畫詩

《榴實圖》是一幅立軸的作品,全圖只由一枝榴實構成,這枝榴實繪於素箋的中心,畫幅的右上方有徐渭的自題五言詩一首:

山深熟石榴,向天笑開口,

深山少人行,顆顆明珠走。

這首詩寫得自然明快,而畫圖寓意仍有懷才不遇之慨,只是更為含蓄。徐渭緣物寄情,以深山石榴自喻,沉痛地抒發了他那胸懷「明珠」而無人賞識,被社會棄置的凄慘心情。

畫面中心是一個果實累累的石榴,並且是果實已迸開,真有「向天開口笑」之勢。支撐這個碩果累累的石榴的是一折枝葉,一折枝葉和一個榴實,構成了這幅簡單但回味無窮的畫幅。

明 徐渭《榴實圖》局部

《榴實圖》的畫風是典型的大寫意風格,徐渭保持了他以往的「減筆」畫法,用筆簡練,高度概括,筆法草草。這種簡練的用筆在漢代遺留的作品中即能看到。

如漢代遺留出土的墓葬壁畫中多能見之;魏晉嘉峪關墓出土壁畫尚保持這種簡練的畫風;唐代出現了「筆不周而意周」的如吳道子等的「疏體」畫;宋代一些畫家在畫法上更追求簡練,出現了像蘇軾等人的「文人畫」;元代的寫意畫也較多;明代花鳥畫較盛,寫意花鳥畫則大為發展,更為狂放,較之前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徐渭之畫即在此傳統之上,更有開創性的突破,有筆更為減省,揮灑更為超逸,造型不求形似,畫法更為詼諧,(徐渭不但在繪畫上畫法十分詼諧,在文學方面也是如此,其製造幽默的能力,在歷史上是十分有名的。有人還稱其為「中國的幽默大師」)畫面更為概括,氣概更為雄放,而意味尤為深篤。

明 徐渭《榴實圖》局部

徐渭自謂用狂草書法作畫,在一首題花詩《舊偶畫魚作比》中寫道,自己最擅長草書,作畫多狂草之勢。在《榴實圖》中,不管是榴實、折枝還是枝葉都是用筆草草,狂放不羈,都有草書之勢。

榴實幹脆是用墨點子,但其中也有濃淡變化,有晶瑩剔透的感覺。用這樣的方法畫榴實,它的體積感便顯現出來了,而且用接墨法讓濃淡筆觸相接,產生渾化豐富的效果,更顯出水墨的韻味,筆筆氣脈連貫,筆意相屬,一氣呵成。使畫面點塊線構成一個富有生命的有機整體,閑帶刻板之筆不雜於其中。

明 徐渭《榴實圖》局部

《榴實圖》的構圖極其簡練,但絕不是無意識的簡單。在這裡徐渭又用了他貫用的省略法構圖。畫榴實,只畫帶果折枝斜垂一枝,並不畫樹榦和背靜,憑藉題詩結合一體,讓人自知石榴生長山野之中。

省略法是藝術造型過程中為達到簡練精粹,主體突出,而採用的重要手段。徐渭畫中大量運用省略法,畫面簡練,但並不單調,他畫中生動的筆墨形象處理,使畫面效果非常豐滿而充足。

《榴實圖》畫於一種名叫素箋的紙之上。明代的紙是在元代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造紙技藝又有所精進,紙質越來越薄,尺寸也逐漸增大。明初宣德皇帝朱瞻基的書畫,所用紙被稱為「宣德箋」,這種紙光滑、細膩、潔白,一直到明末清初還有人在用它,這種紙適合於書畫,表現作品的神采。

明 徐渭《榴實圖》局部

大寫意派畫多為文人墨戲,比一般的寫意畫更顯得奔放、潑辣。其特點是只花片葉,隨意點染,縱橫歷落,奇趣盎然,只求筆墨精練,富有情趣,氣韻生動,而不拘於真實的描寫。這種畫風,是明代花鳥畫的特色。作為水墨大寫意畫派的開創者,徐渭的功績是不容抹煞的。

編輯 | 漁公子

圖文 | 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的精彩文章:

陸儼少:山水畫中,少不了雲和水一
梅社新知?慶祝梅社九十周年中國畫邀請展隆重開幕!

TAG: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