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餐桌上的禮儀文化

餐桌上的禮儀文化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其內容十分豐富,所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幾乎滲透於現代社會的各個方面。餐桌禮儀也是日益影響著我們。

入座

「客齊後導客入席,以左為上,視為首席,相對首座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再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後自己坐在離門最近處的座位上。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坐下以後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頭,使餐桌與身體的距離保持在10~20公分。入座後,腳應放在自己座位附近,不可隨意伸出,以免影響他人。坐姿要端正,勿以手托腮或將雙肘放於桌上。

進餐

1.上菜

中餐上菜的順序為:開胃菜熱菜炒菜大菜湯菜炒飯面點水果。

開胃菜通常是四種冷盤,有時種類可多達十種,上菜時,可將其先行上桌。有時冷盤之後,可接著上四種熱菜,但熱菜多數被省略。

當客人落坐開始就餐後,服務人員即可通知廚房作好出菜準備,待到冷盤剩下1/3左右時,服務人員即可送上第一道熱菜。當前一道菜快吃完時,服務人員就要將下一道菜送上,不能一次送得過多,使宴席上放不下,更不能使桌上出現菜肴空缺的情況,讓客人在桌旁干坐,這既容易使客人感到尷尬,也容易使客人在飲過酒後,沒有菜可供及時下酒,導致易醉。

2.用餐

用餐時須溫文而雅,從容安靜,不能急躁。就餐時,按照傳統應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夾菜是須少量,距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夾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飯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禮貌的;依照慣例,客人出席正式或傳統的晚餐時,是不會吃光桌上的菜肴的,以免令主人家誤以為菜肴預備不足,因而感到尷尬。

吃飯、喝湯時不宜發出聲音。喝湯應用湯勺慢慢喝,不可就著碗喝,若湯過熱,要待熱湯變涼一點而入口時又不失湯味時用湯匙小口小口引用;至於吃飯,要端起飯碗貼著唇,用筷子把飯粒推入口裡,這是一個最容易的吃飯方法,亦表示喜歡吃那頓飯;若吃飯時不端起飯碗,即表示不滿意飯桌上的菜肴。

要將食物送入口中,不可伸舌去迎食物。嘴裡有食物時切勿交談。

注意交談,嘴裡有食物時切勿交談,且不可只顧自己一個人夸夸其談,或談些荒誕離奇的事而引人不悅。

用過的餐具,吃剩的菜,牙籤等應放在碟中,切勿放在桌上。

宗教的飲食禁忌,切不可疏忽大意,如回族不吃豬肉,若賓客中有回族人,那麼主人在點菜是就應迴避有關菜肴。同時,處於健康或地方飲食偏好的原因,賓客對菜肴有所禁忌的,主人也應當有所顧及。

在使用筷子時切勿一邊交談,一邊揮舞筷子;筷子插在飯碗中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切不可為;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動,應該先用眼睛看準你想取的食物。

離席

席間一般不可中途退席。當你要中途離開時,不需要大聲告訴每一個人,只需悄悄地和身邊的人打個招呼後便可離去。

有要事不得不中途離退席時,一定要向主人說明、致歉後方可離席,但切勿與其長聊,因其還有其他客人要招呼,不可應你而對其他人失禮。

正始宴會一般在水果拼盤上桌後即可結束。此時,一般先由主人示意賓客,請其做好離席準備,這是賓客可離席的信號。告辭時應禮貌地向主人道謝,再與其他人告辭。

有些人中途離席時會一一詢問自己認識的人是否一起走,這種做法會使原本熱鬧的場面冷卻,甚至於提前散場,這種行為是不被諒解的,因此要避免。

餐桌上的茶文化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茶在中國奪得歷史上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茶是中國人的日常飲品,茶文化已深入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

我國曆來有「客來敬茶」的民俗,但凡來了客人,茶是必不可少的飲品,在中餐中如果沒有茶就稱不上正式了。在中餐正式開始前,主人可為已到的賓客奉上茶。

以茶待客時要注意客人對茶得偏好,可在上茶之前詢問客人的喜好,但也要考慮到自己儲備的茶的品種,因此在詢問客人意見時,最好為之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選擇,以免出現尷尬情況。

上茶時由奉茶之人可看出賓客的尊貴程度,因此主人應把握好尺度。上茶時,要分主次、重要程度,一般先主賓,後次賓;先女士,後男士,且長幼有序,切不可隨意妄為。第一杯茶不宜斟地過滿,以八分滿為宜,且水溫不宜過燙,以免燙傷客人或自己。

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主人或服務員要注意杯中的茶水情況。在茶被喝掉半杯之後即可續杯,但要注意客隨主便。不宜再三為客人斟茶,一再勸人用茶,卻無其他話可講,意味著送客,因此在續杯時要注意。

作為賓客,在主人家奉上茶時應禮貌地雙手捧接,並道謝,無論茶符合自己的要求與否。如若不喝茶,則應事先表明,且不可向主人家提出過高的要求。喝茶時要認真品味,以示對主人地感謝及尊敬。

飲茶要注意,茶具要清潔,盡量不要用一隻手上茶,且雙手奉茶時,切勿將手搭在茶杯杯口,更不能浸入水中。從客人的左側為其上茶,放置茶杯在客人右手附近,盡量不要打擾到客人。與人交談時,最好不要飲茶,可在談話告一段落之後,喝茶潤喉,否則會顯得不專心,甚至打斷交流。

餐桌上的酒文化

中國是酒的故鄉,酒文化在中國一直佔據著特殊的地位,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以酒論英雄」「無酒不成席」,酒不僅是一種物質存在,也是一種酒神精神——「至人」境界的象徵。「醉里從為客,詩成覺有神」,因醉酒而獲得藝術的自由狀態,為中國古代的藝術家擺脫束縛,宣洩其創造力提供了重要途徑,酒為中國古代文人所追求。在中國,酒已經融入到了傳統的禮儀、風俗、文化之中,酒是催化劑,是潤滑劑,酒也是一種社交。在酒桌上,我們往往能看到敬酒、勸酒的現象,這些看似簡單的社交活動,也是一門學問。中國人的酒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交際場所,也是一個觀察和考驗人的重要窗口。從喝酒、敬酒、勸酒、拒酒、醉酒等酒桌上的表現,可以看出一個人立場以及作風人品。

敬酒應由主人先敬主賓,而後陪客敬主賓,再來是主賓回敬,最後才是陪客互敬。敬酒前應了解對方的習慣,做好必要的準備,以免出現尷尬的現象。

作為主人要掌握好宴會的熱度,且適當的調節賓客之間的尷尬,如遇到不能飲酒之人,主人應勸服敬酒的人用飲料或茶水代酒。作為賓客,切忌席間喧賓奪主。不能喝酒的人,應禮貌地說明,切忌把杯子倒置,應輕輕按著杯緣。端酒杯的手勢也要注意,可右手執杯,左手墊杯底,碰杯時自己的杯口應低於對方酒杯的二分之一,以示謙卑。如若自己的地位高於敬酒的人,則酒杯不宜過低。如果在場有更高身份或年長的人,一定要先敬尊長者,以示尊重。如沒有特殊人物在場時,敬酒最好按順序,切忌厚此薄彼。

服裝禮儀

俗語說,「看場合穿衣服」,穿著打扮一定要看場合,一成不變永遠一套衣服往往是不對的。赴宴選擇服飾的基本原則是時間(T)、地點(P)和場合(O)三大原則,即「TPO」原則。

時間原則是指穿戴時應考慮早晚、四季、時代的特徵,要注意冷暖保溫,並與時代同步。地點原則是指服裝要與所去的地方相符合。場合原則即指服裝要符合場合的氛圍。

如有戴帽子的賓客,在進入會場後理應脫帽,並放在合適的位置。在參加宴會活動時,都不應佩戴墨鏡,若有特殊情況,應向主人或賓客解釋並致歉。

餐桌禮儀可以使餐宴過程有序和諧,避免一些尷尬局面,使人進退得宜,也可以使賓主之間相談甚歡,達到協調人際關係的目的。

餐桌禮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一個重要的地位,它也是一種的社交手段,在用餐過程中,人的修養禮儀可由言行舉止變現出來。正確的餐桌禮儀不僅顯得優雅大方,更能給人以良好的印象。餐桌禮儀更是中華民族遺留下來的文化瑰寶,在這個中西文化交融的時代,我們更應學習和掌握中華傳統。

找天然翡翠貨源

就找最靠譜的翡翠批發平台——禎福

工廠源頭貨源,批發價一件起發,朋友圈每日更新30款新品放漏

源頭貨源承諾

1、保證天然翡翠A貨、出具權威鑒定證書,終身支持複檢

2、提供終身免費保養服務:拋光、清洗、簡修

3、支持3天無理由退換貨,也可以先上門驗貨,再交易

4、手機實拍的實物圖,不隱瞞瑕疵,如實告知產品價值

(文章整理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祥禎福 的精彩文章:

有時,我們需要一種危機感來激發潛能
運動前後喝水也是有講究的

TAG:祥禎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