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伐!北伐!中國歷史上的十二次北伐

北伐!北伐!中國歷史上的十二次北伐

原標題:北伐!北伐!中國歷史上的十二次北伐


北伐一詞真正的出現應該出現於南北朝時期,即西晉滅亡後,東晉政權建立後算起,因為此前的歷朝歷代尚未出現劃江而治的局面。歷史上北伐成功的大概只有兩例,一是明朝朱元璋北伐推翻了元代的統治,另一例是近代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國民政府的北伐,最終在形式上完成了對全國的統一。

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

蜀漢丞相諸葛亮率領蜀軍先後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五次北伐,雖然蜀軍戰果頗豐,但終因各種原因而退軍;而曹魏也曾在諸葛亮第三次北伐結束後,由曹真為統帥向蜀漢發動過反擊戰,但因受蜀漢地形、氣候影響而退軍。公元234年,諸葛亮率領蜀軍第五次北伐。在渭水五丈原,與曹魏大將司馬懿率領的魏軍僵持不下。諸葛亮正欲屯田久戰,因長期積勞成疾,心力交瘁病逝於五丈原,享年54歲。諸葛亮死後,蜀軍全軍退回漢中,歷時6年的諸葛北伐結束。後姜維也曾數次北伐,但也以失敗告終。終於在蜀漢炎興元年(公元263)年蜀漢滅亡。

東晉時期祖逖北伐

當時東晉政權剛剛建立,北方流亡到江南的人們為了恢復家園進行北伐。人物首推祖逖,當時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於是到淮陰駐紮,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經過 4 年多的苦戰,祖逖率領的北代軍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失地,使石勒不敢揮兵南向。太興四年(321),正當祖逖抓緊積穀練兵,準備進軍河北時,東晉朝廷派戴淵都督北方六州諸軍事指揮逖軍,並扼制逖軍後路。同時東晉統治者內部鬥爭非常激烈。這些情形,使滿腔熱忱的祖逖憂憤成疾,病死軍中。北伐功虧一簣,北方領土為後趙石勒所得。


東晉時期桓溫北伐

權臣桓溫為了建功立業、樹立自己在朝庭中的威信也進行了北伐。永和三年(347年),他率軍入蜀,滅了氐人李氏的漢國,聲威大振。後來他曾三次北伐。第一次是在永和十年(354年),他親率步騎四萬餘人,連破氐族苻健軍,直抵霸上(今陝西長安東)。桓溫因軍糧不繼,未能攻克長安,退返襄陽。第二次北伐是在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溫擊敗羌族貴族姚襄,收復洛陽。桓溫向晉穆帝建議還都洛陽;又建議自西晉末年南遷的土庶人等,一律返回故鄉。但上自皇帝下至達官貴人,均安於江南一隅,不願北還。桓溫的建議未被採納。後來桓溫返回江南,洛陽和其他已恢復的土地又相繼失掉。第三次北伐是在太和四年(369年),桓溫率步騎五萬人大敗前燕軍,進抵枋頭(今河南浚縣)。可是前燕得到前秦的支援,截斷了晉軍的糧道,桓溫只得退兵。在退兵途中,晉軍遭到前燕名將慕容垂騎兵的追擊,死傷三萬人。

東晉時期劉裕北伐

東晉末年,北府將領劉裕控制朝政。佔據山東地區的鮮卑慕容氏南燕政權,此時便乘東晉衰亂之際屢次侵擾東晉邊境。義熙五年(409年)二月,慕容超大掠淮北,劉裕興兵北伐。四月,率水軍從建康北上,沿淮河,越大峴(今山東沂水北穆陵關),次年攻破南燕都城廣固(今山東益都西北),收復青、兗兩州,追獲慕容超,斬首建康。自潼關以東、黃河以南直至青州已為南朝版圖,江淮流域得到保障,這是祖逖、桓溫經營百年所未能達到的。劉裕在朝廷中聲望也達到極點,進而實現禪代。


宋文帝劉義隆元嘉北伐

劉宋先後於元嘉七年(430年)和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兩度大舉北伐,每次北伐都是宋軍趁春夏雨季北進,並迅速攻佔沿黃河一線的重鎮,然後沿河列戍置守,元嘉七年戰領河南後還設立了河南四鎮:洛陽、虎牢、滑台、;但是等到秋高馬肥的時節,北魏鐵騎南下,沿河的防禦便很快崩潰,所以兩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因宋文帝的年號為元嘉,故這場大規模北伐被稱為元嘉北伐,又因為此戰中,拓跋燾兵臨長江北岸的瓜步山,所以也叫瓜步之戰。後世大詞人辛棄疾曾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內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之句,說得正是這段千古教訓。


南朝梁武帝時期陳慶之北伐

南朝梁武帝蕭衍欲以魏圖魏,於梁武帝大通元年(529年)派將軍陳慶之率7000白袍騎兵擁北魏北海王元顥北上。陳慶之率軍連克滎城(今商丘東)、梁國(商丘)。大梁(開封)、滎陽、虎牢,遂入洛陽。魏主元子攸北逃,元顥在洛陽登位。時北魏主政者為爾朱榮,爾朱榮坐鎮晉陽,遙制洛陽朝廷。爾朱榮聞洛陽有變,當即火速南下,邊行邊部署各部迅速南下集結,然後擁魏主進兵洛陽。陳慶之扼守河陽河橋,以拒爾朱滎之軍。爾朱榮縛材為筏,渡過了黃河。元顥及陳慶之軍潰敗,元顥被殺,陳慶之逃回南朝。魏主重回洛陽。陳慶之入洛之戰為劉宋以後南方對北方較深入的一次用兵,與劉宋時期的北伐一樣,其進兵也速,其潰敗也速。


南宋高宗時期岳飛北伐

岳飛於宋紹興四年(1134年)擊敗叛將李成,收復襄陽;又乘勝北進,從偽齊手中收復鄧州、唐州及信陽軍。紹興十年(1140年),岳飛自襄陽大舉北進,相繼收復穎昌(今河南許昌),淮寧(今河南淮陽)、鄭州,又配合敵後抗金的李興收復洛陽等地。七月,岳飛在郾城大敗金元帥宗弼之軍,又在穎昌大破金兵的反撲,乘勝進至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里),與金軍對壘,準備渡河收復失地;由於岳飛的勝利進軍,河東、河北人民紛紛響應,襲擊金軍,斷其歸路。金人大恐,準備退回北方。就在這時,秦檜與襟高宗謀棄淮河以北之地與金人求和,急詔岳飛班師,岳飛被迫退兵,所復諸州再次喪失。宋高宗殺岳飛,自毀長城,也毀掉了岳飛北伐的成就,南宋以屈辱的代價換得了暫時的和平,這就是「紹興和議。


南宋孝宗時期張浚北伐

孝宗在經過和主和派的激烈鬥爭後,決定派張浚北伐。張浚坐鎮揚州,派手下將領李顯忠和鄒宏淵北伐。宋軍初戰告捷,收復了靈壁和宿州。但金國很快在河南調集了兵力,反攻。因為李鄒不和,宿州失守,接著宋軍又在符離潰敗,北伐失敗。主和派看到戰爭失敗,又重開求和論調,於是主和派開始佔上風。主戰派不甘妥協,堅決作戰。孝宗試探了金國的議和條件,覺得太苛刻,不能接受。但此時,宋在北伐失敗後,已無力再打下去了。金又乘機繼續進攻宋,宋岌岌可危。最後,孝宗答應了金國稍做退讓的議和條件,就是將完顏亮入侵後,宋收復的唐,鄧,海,泗四州還給金國。改宋對金稱臣為叔侄之國,將歲貢改為歲幣,數量比以前減少20萬。將秦,商二州的土地割讓給金。這就是歷史上的「隆興和議」。

南宋寧宗時期韓侂胄北伐

開禧二年,韓侂胄貿然進行北伐,結果很快就遭到了失敗。北伐的失敗讓韓侂胄成為眾矢之的。他的政敵史彌遠藉此與主和派和韓的反對派集結成聯盟。而金人又以殺韓侂胄作為和談條件之一。開禧三年十一月三日,史彌遠等在楊皇后支持下,偽造密旨,將韓侂胄殺死,並將他的人頭函首送到金國。


明朱元璋北伐

作為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北伐,並由南方統一全國實在應該大書特書一筆。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北伐,明軍在攻佔山東之後,即向西旋轉,攻取河南,西抵潼關,阻關中軍之東出,然後,進軍河北,攻元大都,大都既下,再逐山西擴廓帖木爾,進軍關隴、巴蜀,統一天下。北伐之前,朱元璋即已確定其北伐方略:「吾欲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振動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樞。天下形勢,人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則彼勢孤援絕,不戰而克。既克其都,走行雲中、九原。以及關隴,可席捲而下矣。」(《明史》卷二太祖本紀)朱元璋開創了歷史上由南到北統一天下的先河,不愧為明代開國馬上皇帝。

太平天國林鳳翔、李開芳部北伐

太平軍北伐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1814-1864)在廣西金田村發動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佔領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定都天京後派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等率2萬多人北伐。1853年5月北伐軍從揚州出發,經安徽、河南等地,進入直隸,逼近天津,咸豐帝宣布京師戒嚴。八月北伐軍進攻天津失利。1855年3月林鳳祥在連鎮突圍被俘。4月3日在北京就義。李開芳退守山東茬平馮官屯。被俘後被押解北京,6月11日凌遲處死。太平軍北伐, 孤軍遠征, 長驅六省,雖為精銳之師,但後援不繼,終不免全軍覆沒。廣大將士英勇奮戰,震撼清朝心臟地區,牽制大量清兵,對南方太平軍和北方人民的鬥爭客觀上起到了支持作用。


國民政府北伐

國民政府消滅打垮了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大軍閥,在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後基本實現了全中國的統一。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北伐戰爭敗多勝少,是有深刻的經濟原因的,絕對不是巧合。這也說明歷史上中國的北方無論是政治、軍事、經濟實力都明顯高於南方,南方統一全國的條件與時機還不成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拍照顯擺被狙殺,死法最窩囊的日本「軍神」
林彪為什麼比劉伯承強?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