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賢宗法師:讓生命歸零

賢宗法師:讓生命歸零

引 言

《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降伏自己的心,認識自己,無論東方的宗教還是西方的宗教,都告訴我們:認識你自己。可是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了呢?又有多少人終其一生都被迷惘所捆縛了呢?一個人只有當他真正認識了自己,他才能明白自己處在什麼位置,知道自己處在什麼位置,才有可能知道未來要往哪兒走。

一個人內心的強大決定著他人生的成就,人都有鑄造某種輝煌的潛能,但是這種潛能需要一定的方法來挖掘出來,方法之一就是禪修。《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降伏自己的心,認識自己,無論東方的宗教還是西方的宗教,都告訴我們:認識你自己。可是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了呢?又有多少人終其一生都被迷惘所捆縛了呢?一個人只有當他真正認識了自己,他才能明白自己處在什麼位置,知道自己處在什麼位置,才有可能知道未來要往哪兒走。

當我們渴望長命百歲,想盡一切辦法追求長壽的時候,不妨先問問自己:我有沒有利用好當下的每一天?如果你每天都是無所事事,每天都不知道活著的意義在哪裡,這樣的人生,長與短又有什麼區別呢?一個人如果總是認識不清自己,總是按自以為是的方式去存活,他的生命就是固步自封的,沒有任何突破。人之所以執迷不悟,只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只要知道了,再大的迷惑都解得開。

禪修的方法,是一種歸零的方法,就是把我們的煩惱習氣清除掉,讓自己回歸原點,回到簡單。破除各種各樣的分別計較、糾結取捨。在你的面前沒有功利、塵世、高下與黑白之分,所有的一切在你面前都歸於零。只要你的內心有分別,你就會取捨,有取捨就會有糾結,就會有煩惱。但是在現實世界中,所有事物都是有分別的,你把手伸出來,也有手掌和手背;一個人站在你面前,也有前面和背面;一棵樹生長在大地上,也有四季枯榮;一朵花開在花園裡,也有盛開和凋零。

因為有分別,我們就會有取捨,那要如何才能做到無分別呢?那就要透過事物的表相去看它們的本質?世間萬物都是生滅無常的,那麼什麼才是永恆的呢?事物存在的規律是永恆的,人的生老病死,物的成住壞空,季節的變化,天地間的陰陽,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永恆處在生滅變化之中。這世間一切都是公平的,當你佔得人世的便宜,必然要受天道的虧,人在做天在看,頭上三尺有神明,這可不是虛吹哦。不要認為沒有人看見你就可以為所欲為,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上天都為你一筆一筆地記著,這就是一個人的業力,做了善事增加正的業力,做了惡事增加負的業力。當負的業力積累到一定的時候,你的惡報就來了。

這世間沒有絕對的是非和好壞,有的人能力很強,卻性格火爆,缺乏耐心;有的人做事耐心,但是慢吞吞的沒有效率,你說他們誰好誰壞呢?都好,也都不好,說不清。有的人看什麼都不順眼,都要去批評指責;有的人愛糾結,什麼事都跟自己過不去,就是只看到了世間壞的一面,沒有看到好的一面。人無完人,當你看到別人缺點的時候,也要清楚,自己也有缺點,每個人都有缺點,無論是街上乞討的流浪漢,還是國家領導。

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是只看到了事情的本身呢?還是看到了事情背後決定這件事情發展的更深層的東西?就像一輛馬車在路上跑,你認為決定這輛馬車奔跑的是什麼呢?是馬呢還是車夫?一個人帶著什麼樣的使命來到這個世間,就決定著他將以什麼樣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如果他來就是為了結婚生子的,那他就每天在為世俗凡常奔波勞碌;如果他是帶著成就一方事業的使命而來的,那他做的每一件事情就是向著他的事業方向而去;如果他是為了利益眾生而來,那他的每一天都會用在利益眾生的事業上。這就是思路決定出路的思想。

同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做同樣一件事情,為什麼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為什麼有的人做什麼事情都能成功,有的人做什麼事情都會失敗?這是因為他們的福報不同,人的福報取決於他的內心格局,能成就大事業的人,一定是心胸寬廣的人,如果心胸很小,又能成就多少事業呢?就像一杯水只能承載一片落葉,大海卻可以承載航空母艦,倘若是虛空呢?就能承載萬物。我們就是要自己的心胸修鍊得像虛空那樣開闊,能承載一切。

人生有一種境界,叫忍辱。忍辱不是忍氣吞聲,不是逆來順受,真正的忍辱,是把你自己當成空氣,有什麼東西能傷害得到空氣呢?一顆炮彈落在地上會炸出一個大坑,在空氣中爆炸會把空氣炸出個大洞來嗎?《金剛經》里講:「得成於忍。」我們就應該以這樣的胸襟來面對世間的挫折,別人對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傷害不到我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內心豐足的人,外表往往非常簡約,一個內心貧瘠的人,最愛濃妝艷抹。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內心豐足的人,有一種由內至外的人格魅力散發出來,這股魅力無須外表的裝飾,無須語言的強調,每一個從你身邊經過的人都能感受到這股氣息,被它所折服。你有沒有發現,有的人很愛顯擺,巴不得穿最好的衣服,戴最好的首飾,開最好的車,住最奢華的樓房,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內心空虛,他們需要用物質的東西來使滿足自己的慾望,來吸引別人的眼光。內心有文化、有思想有境界的人,他不在乎穿什麼,吃什麼,和住什麼。別人怎麼樣對他,他都不在乎。

參禪要時刻參悟自己的極限,什麼樣的極限呢?就是在自己遇到逆境的時候,問自己為什麼退縮呢?在別人打擊的時候,為什麼泄氣呢?在被人誤解的時候,為什麼發火呢?為什麼連一點小事也忍受不了呢?別人不再為自己服務的時候,你能不能照顧自己呢?能不能不依賴別人而獨立生活呢?現在的女孩子,結婚都想找個終身依靠,可是世間的一切都處在永恆的變化之中,哪有什麼終身的依靠呢?真正的安全感來源於我們自己的內心,而不是依靠別人。那要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內心充滿安全感,不依賴別人呢?就是要使自己的內心豐足。

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金剛經》云:「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如來,非如來,是名如來。」就是要我們站在足夠的高度去看待這個世界。不執著於事物的表相,不被世俗的觀念所局限。《金剛經》還有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什麼是相呢?房子、桌子、男人、女人、一草一木,都是相。相有什麼特點呢?一張桌子,十年前是這樣,十年後還是這樣嗎?一棟房子,現在是這樣,一百年後還是這樣嗎?一個人年輕的時候風姿綽約,皮膚潤澤富有彈性,老了以後呢,那些外在的風采還在嗎?歷史上的阿房宮何其輝煌,如今何在呢?楊貴妃身前傾城傾國,何其美艷,如今又何在呢?這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這世間的一切我們所看到的事物,無不時刻處於永恆的變化之中。

物質的東西如此,那麼人際關係呢?這個人昨天跟你交情很好,明天就因為一件小事鬧翻了。新婚夫妻多麼的甜蜜,對未來懷有無限的憧憬,幾年後呢?幾個月後呢?昔日的熱忱何在呢?彼此的關懷何在呢?那種難捨難分的愛又何在呢?你為什麼維持不好人際關係呢?又為什麼不能讓愛情永駐呢?你不覺得這些也是虛妄的嗎?它們不也是時時處於無窮的變化之中的嗎?我們之所以是凡夫,之所以會痛苦,就是因為我們把錯誤的東西當成了對的,把虛妄不實的東西當成了真的,把瞬息萬變的東西當成了永恆,當現實和心中的理想出現反差時,就給他帶來了無法忍受的痛苦。

有一次一位女居士跟我講,她老公結婚的時候對她很好,像寶貝一樣把她捧在手心,可是現在把她冷落了。我問她為什麼會這樣呢?她說她生完孩子後脾氣有點暴躁,老是看老公不順眼。我又問她為什麼老是看老公不順眼呢?她說她覺得她老公可以更優秀。我又問她,那麼你呢?她就啞口無言了。她之所以對她老公感到失望,乃是因為對他期望過高;對他期望過高,乃是因為沒有看到婚姻的變化規律,她還一直以剛結婚時的眼光來看待他們的婚姻,還一直要求她老公在各方面都像初識時留下的印象那麼完美。

她沒有看到萬事萬物都處在永恆的變化之中,人不可能永遠是一個樣,婚姻不可能永遠一成不變,必須要以變化的眼光來看待世間一切事物,以變化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的人生。如果你不希望你的老公有一天變成你無法接受的樣子,就不要隨隨便便把你的一生託付給他,就不要以一面之緣就評定他這個人,感情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兩個人的相處需要一段時間,感情不是金錢,不能說給就給,想給誰就給誰。

你現在用三天時間草率做一個決定,以後就要用一生來承擔那個苦果,何苦呢?如果一個人感情總是出問題,那就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原因了,你對你老公夠不夠耐心?在你老公處在低谷期的時候,你有沒有給他鼓勵和關懷?你對他有沒有足夠的信任?在你老公貧窮的時候你對他冷眼相看,那麼在他富起來後,他還會正眼看你嗎?所以啊,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個坑裡你摔倒一次可能是意外,如果摔倒很多次,那就是自己太粗心了。

參禪,就是要我們靜下來看清自己,找自己的原因,克服自己的弱點,發揮自己的優點。我們在做一個抉擇之前,一定要經過深思熟慮,把可能的遇到的各種問題都考慮到,並想想怎麼樣去處理問題,應對危機。把一切都考慮好之後,接下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堅持。要做到堅持還不是那麼容易,必須是心無雜念的,不要今天看見別人失敗了,自己也泄氣了;明天別人來你面前說兩句難聽的話,你就耿耿於懷煩躁不堪了;後天老婆跟你吵一架你就覺得努力沒意義了。

不管做什麼事情,能讓你放棄的理由太多太多了,如果你內心不夠清靜,決心不夠堅定,中途放棄了,那你就真的失敗了。所以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定要修一顆清凈心,堅定心,把心裡的垃圾統統清理掉,把阻礙你前進的心理障礙一個個克服掉,這樣成功離你就不遠了。一個人只有當內心清靜了,沒有太多的貪慾,他的內心才會強大,所謂「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內心的強大對於我們世間的每一個人來講都很重要,包括孩子,我們在教小孩做事的時候,是要教他一味地追求速度呢,還是教他細緻和耐心呢?是要每天逼著他考第一呢,還是讓他不急不躁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呢?孩子考試的成績跟什麼有關你們有沒有考慮過?不完全是跟他平時學了多少有關,還跟心態有關。如果他考試時內心清靜,專心致志,就能發揮到最好,可如果是誠惶誠恐的,緊張兮兮的,他的能力就發揮不出來,成績自然不會太理想。再者,如果是孩子不願意做的,你偏強迫他去做,到最後只有這幾種結果,要麼他很叛逆,什麼都不聽你的,要麼他什麼都聽你的,像台機器。你們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台聽話的機器呢,還是像個什麼都跟你作對的敵人?

你們今天來這裡學習禪修,只是入門,更多的是要你們在生活中去堅持,每天無論如何要抽點時間出來靜坐一會兒,給自己一個反省和沉澱的機會。很多人會覺得工作太忙,沒時間,或者覺得太難了,堅持不了,在這個時候,你不妨給自己做一些假設。比如戒煙,抽煙很舒服,戒煙很難受,可如果醫生告訴你,再抽煙你就只能活一年,戒掉煙你可以活十年,你是戒呢還是不戒呢?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推動一件事情發生的都是外在因素,你的企業壯大了,是市場的發展,是客戶的需求;你的企業倒閉了,是員工不得力,是市場緊縮。其實一切的原因都在我們內部,是我們的內心境界決定了我們事業的發展狀態,你的內心足夠強大,你的事業才有可能強大,你的心胸狹隘,你做什麼都不可能有太大的成就。所以我們一定要修自己的內心。

同樣一堂課,有的人聽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淺,有的人聽得枯燥無味,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為什麼會這樣?呢同樣一本書擺在書架上,有的人每天從那裡經過卻視而不見,有的人卻耐心地把它看完;同樣一句話,對有些人有用,對有些人就沒用,又為什麼呢?這就是人的內心清靜程度不同,故境界不同。有因沒有緣,故因緣不具足。一個人的人生如何,事業做得怎麼樣,都是因緣和合的結果,好的因遇到好的緣,具足了好的因緣,就促使一件事往好的方向發展;壞的因遇上壞的緣,具足了壞的因緣,就促使一件事情往壞的方向發展,因遇不上緣,事情就沒發展。

「觀」才會「自在」

人生的成敗其實是抉擇的結果。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很多條道路擺在我們面前,要選擇走哪條路,這是一個問題。你在每一件事情面前所做的抉擇,就決定了你以後的道路方向,因果規律,絲毫不爽,所以抉擇一定要有智慧。在無聊的時候,你是選擇玩手機呢,還是選擇看書呢?這是一個選擇。你是選擇看修身養性方面的書籍呢,還是選擇看眼花繚亂的娛樂書刊呢?這也是一個選擇。晚上你是要在家打坐呢,還是和朋友出去喝酒呢?這是一個選擇。在別人譏諷你迷信的時候,你的修行路是繼續呢,還是放棄呢?這也是一個選擇。這些都是決定你人生道理的抉擇。

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自己選擇的結果,我的人生夢想不是你的,你的也不是我的。每個人都要知道自己是誰,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我們向別人學習,只是學別人的方法,學不了別人的思路,思路永遠是自己思考出來的。我們傳授別人經驗,也只是傳授別人方法,不要強迫別人一定要按你的思路去做。教育就像點火,是以薪傳薪的過程,而不是用你的火去燒別人的柴薪,或者用別人的柴來燒你的火。

要能深刻地領悟這個道理,我們就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來解讀這個世界,站在出世間的角度來看待世間的一切。《金剛經》里最經典的一短話,也是整部經的核心:「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意思是說,一切人為的造作,我們眼中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像夢幻泡影一般虛妄,像朝露般短暫,像閃電般一閃即滅,我們應該透過這些表相的東西,去看到事物的本質。

觀,也可以叫透視,我們在看待每一件事情時,心中都要有一個念頭,就是時刻去觀照自己的內心,透過事物的表相,去看到它們的本質。我們寺院一進門就有一尊菩薩,叫觀自在菩薩,大家知道他的含義嗎?你們怎樣去理解「觀自在」這個名字呢?有觀才會有自在,就是說,你要有一雙透過表相看本質的慧眼,才能有一個自在的人生。大家好好體會一下這三個字的意義,把它彙集成一股力量,去面對人生中遇到的種種坎坷挫折。

這股力量來源於你有沒有這顆心去觀照自己,就像照鏡子一樣,每天對著鏡子照照,衣服斜了拉一拉,頭髮亂了理一理,臉髒了擦一擦。打坐最大的益處就是如實觀照自己,凝神想像,如果你懂得這個方法,那麼你的人生將會有無限的創造力,你每天會有新的收穫。你是講師,你可以做無數次演講而每次都不相同;你是設計師,你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設計出不同的作品,而每次都有新意;你是父母,可以把你的孩子教得跟別人家的孩子不一樣。

一個不懂得如實觀照自己的人,他的人生一定走得非常坎坷,他會一次又一次地吃同樣的虧。就好比你飲食無節制,得胃病住進了醫院,很痛苦,出院後你也不去反省為什麼會生病;如果飲食照舊無節制,下次你還會生病住院。如果你能從此改變以往的飲食習慣,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以後你可以少遭些病痛折磨。

我們面對生活也是如此,每天都應該從昨天的事情中吸取經驗教訓,應該在昨天的基礎上讓今天的路走得更順暢,這樣你才會有一個幸福的人生。不觀照自己的內心,不去改正自己的缺點,你就會墮入自作自受的循環中,反之,你便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了凡四訓》的故事就是一個例子,了凡先生年輕時候被人算定會有怎樣的命運,開始他幾乎選擇任命,可是後來跟雲谷禪師的對話,徹底改變了他的想法,他不再選擇任命,而是每天觀照自己的內心,積善積德,培植福報,命運也因此一點點得到改變。這就是超越,我們能戰勝自己,我們就能改變命運。

生命的承載力,就在於它的厚度,你的福德有多厚,你的人生就能承載多大的事業,有句話叫「厚德載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修行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能做得讓心心悅誠服,今天叫他去管理一個公司,他管理得好,明天叫他去掃廁所,他也能掃得很好。一個凡夫呢?叫他去掃廁所,他說是大材小用,不幹;叫他去管理酒店,他管得一塌糊塗,還說別人不依他管。

大家要見賢思齊,努力使自己變成一個修行之人,而不要做凡夫。有空大家要多看看書,向古聖先賢學習,把他們的智慧轉化為自己的智慧,用他們的言行舉止來規範自己的行為,這樣你的人生就會一步一步朝聖賢方向靠攏。大家如果能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你會發現,這世間再也沒有比找到一本好書更令人快樂的事情了。抱著一本好書,就像找到一個知己,能每天與知己相伴,且不快哉?每個人活在天地之間都像一棵大樹,上面枝繁葉茂,下面根深蒂固,根扎得越深,樹就站得越穩。

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一切痛苦和挫折,都是為成就我們而來,他們像淤泥和糞土一樣,給我們養分,使我們茁壯。如果你能以這樣一顆心去解讀這個世界,那麼面對任何挫折你都能看得開、放得下,接受苦難的磨練越多你的內心就會越強大。當你的根扎得足夠深時,即使遇到狂風暴雨你也能屹立不倒,即使天氣大旱,萬物焦枯,你也能挺過去。如果你的內心不夠強大,你永遠會像一株小樹苗一樣,每一陣狂風都有可能將你折損。

戊戌年(2018)燃燈節暨

宗喀巴大師圓寂日供燈法會共修

2018年12月2日(農曆十月二十五),是紀念宗喀巴大師的燃燈節。應大眾所請,積福慧啟建戊戌年燃燈節供燈法會共修,祈願如來正法久住世間,持教大德長久住世;加持眾等恆時享用正法的妙樂,究竟證得無上菩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覺 的精彩文章:

禪門公案:文喜鍋鏟打文殊
只要一念覺悟,佛就來了

TAG:禪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