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萬HIV感染患者:為何一提到艾滋病,你卻很敏感?
假若有人問你:「你害怕艾滋么?」也許絕大部分的人回答:「害怕」。
不過換做小康醫生,即便在工作中也時常接觸到艾滋病病例時,但第一心理也是緊張。
這害怕的理由各種各樣,有的擔心感染,有的擔心死亡,也有擔心這種疾病會迎來歧視。
這也就為什麼我們一旦提起艾滋病,國人總是很敏感。
國家衛健委:艾滋病感染者125萬,大約有30%感染者尚未發現
昨日(2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目前我國艾滋病防治工作有關情況。據報道稱,目前艾滋病感染者大約在125萬,性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
而在2017年,全國高校新增艾滋病感染者3077例,高校青年學生防控疾病形依舊嚴峻,大約有8成都是同性傳播。但參照國際標準,我國艾滋病疫情處於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布不平衡,目前依然有30%感染者尚未發現。
談「艾」色變,但卻帶來艾滋病「污名化」
一提及艾滋病,國人往往就會將其打上標籤,什麼「死基佬」、「生活作風敗壞」、「嫖客」、「吸毒」等,近幾年更還有「越南新娘」等標籤化出現。
雖說這些群體患病率是高,但並不代表這些就一定是艾滋病的代名詞。事實上,任何涉及共用針具或不戴安全套等高危行為,都有可能傳播艾滋病。
艾滋病污名化,到底哪些污名?
第一,同性戀更容易患上艾滋病?非也!
事實上,關於艾滋病疫情報告中,從未提及到「同性戀人群」感染率比,而是「男男性行為人群」感染率。
也許有人會問這兩個有什麼差別?差別可大了!
同性戀是指人們性取向,而艾滋病患病率高,是「行為」出了問題男男行為人群。這個人群,不一定就是同性戀,有些異性戀因某些特殊原因(例如遠離配偶等),與同性發生過性行為。
由於男男性行為採用肛交方式,這種若無進行保護,會引起粘膜出血,原本直腸生理機構更有利於病毒侵入,那麼風險會高上加高。
所以,若沒有採取安全措施,若性配偶並不固定,無論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均有可能患上艾滋病。
第二,往食物添加艾滋病血液會傳播艾滋病?非也!
這種謠言已經反覆多次強調,事實上艾滋病病毒離開體外十分脆弱。不僅存活低,且還無法繁殖,即便食物上真有少量的HIV感染者的血液或精液,空氣、烹飪的高溫以及胃酸、調味料等都可以殺死病毒。
不過有一種情況也得注意,在罕見情況下,HIV感染者將食物咀嚼後餵給他人,是有可能造成HIV傳播,但這種幾率很低。
艾滋病病毒不會像流感病毒那樣,通過空氣、水或蚊蟲叮咬傳播,所以與艾滋病患者握手、吃飯、親吻臉頰以及共用廁所等均不會發生,即便沾染到患者的唾液、眼淚,也是安全的。
最大恐懼,便是恐懼本身
為何國人會對艾滋病那麼敏感呢?其實最大原因在於很多人根本不了解或不願意艾滋病患者。再加上國人對性亂、同性戀等群體有強烈的抵觸心理,甚至有的還會牽扯到種群、移民等問題,似乎認為只有生活作風敗壞的人,才患上艾滋病,更不值得同情。
艾滋病污名化,無疑是加深了對艾滋病的誤解與歧視,也間接促使疾病的泛濫與擴散,這也成為了全球與艾滋病鬥爭努力中最大障礙。
雖說艾滋病很可怕,也未能醫學上可以徹底治癒,但它的傳播途徑是可控且有限。
因此,面對艾滋病,我們唯有保持客觀理性的態度,才是防艾的起點!
※新增4萬例?中國新發艾滋病感染者,與非洲留學生有多大關係
※37.63萬直腸癌患者:體檢不做這個檢查,得了癌症你都不知
TAG:漫說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