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符合常規的香料實驗 卻產生了一個獨具特色的產品
我這個研究餐飲技術的愛好者,經常被朋友們戲稱為是「野路子」的代表人物,也可能和我天生左撇子有關係,不走尋常路似乎是我的一個獨特嗜好。
平時總是不喜歡那些「正統」「正宗」的概念,總想在大家都在走的路上另闢蹊徑,去找一些人跡罕至的風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於是,就有了之前很多奇思妙想的實驗,有的確實不靠譜,而有的還真打造出了獨具特色的產品,用在經營上,贏得了不錯的口碑。
當然,創新的前提是對於餐飲調味、食材、香料等基礎知識一定要有一定的把握,在紮下了根的基礎上,才去發揮創新,可不是啥也不懂去天馬行空喲!
現在看到我的文章的都是朋友,是朋友就有資格得到我們的真誠,給大家分享些至少我們證明過是有價值的東西,也算是一種態度。
之前我們開店主做陝西小吃的時候,我就把學到的陝北涼皮在紅油涼皮、麻將涼皮的基礎上又做了幾個別人沒有過的,甚至中西結合的品種,把它形成了一個獨有的系列,讓大家驚艷了一下,讓我這「野路子」顯了一下身手,但這個略微複雜些,以後咱再說,再說現在也不是做涼皮的季節。
我就給大家說說我在做肉夾饃的滷肉方面做的一次實驗。
我在延安向好兄弟的母親學小吃的時候,拿到了一個滷肉的方子,回家試做後,感覺是中規中矩,因為我延安那兄弟家的滷肉,是有著一鍋老湯的,沒有這個沉澱,總是不好達到那個效果的。
後來我就琢磨,怎麼能在沒有老湯的情況下,讓自家的滷肉迅速達到出香的效果呢?
為了這個目的,自己開始研究資料,偶然在一本清代食譜中發現一個6味香料的老鹵配方,但它的香料配比和我們一般的認知是有出入的,尤其是丁香的使用是大大不符合我們的認知,我們看現在的香料配比資料,說到丁香都是點到為止,絕不可多,多了會毀一鍋湯。
但這個配方里的丁香竟然是主料,天哪!不是這老前輩們寫錯了吧!但前看後看又不像是寫錯了,可是這6味香料都是出香的,我分析也可能是在有前提的條件下使用的。
幾經斟酌,我想了一個折中的方法來做實驗,就是在滷肉中使用雙料包,這6味做提香包為1號,之前我們用著的滷肉包做賦香壓異包為2號,雖然其中有些香料是重合的,但不同的搭配起不同的作用,各干各的活兒。
而提香包為了避免香氣太強發悶,只使用有限的時間就撈出,之後的時間可以讓香氣融合。
於是在我這個「野路子」的人的豪不顧章法中,進行了幾次試驗,沒想到大家品嘗都反應這樣鹵出的肉有一股別具一格的清香,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好吃就是硬道理!
後來我又經過幾次調整,把提香包不動,感覺前輩們那麼配肯定有道理,把之前我們使用的料包進行了一些增減,最終形成了一個獨特的配方,後來也得到了顧客的認可,回頭客眾多。
把這個配方分享給大家,也許很多的配比和您之前學到的常規不一樣,但您別急,有時間可以試驗一下,效果說明一切。
自然門肉夾饃滷肉配方
五花肉20斤,
香料包:
一號:丁香10克,桂皮10克,八角8克,砂仁8克,花椒8克,小茴香5克
二號:肉蔻6 八角10 小茴香10 花椒12 香葉6 桂皮10 草果10 良姜6 白芷5 山楂10 甘草15 陳皮15 干辣椒13
肉切塊後用冷水浸泡,然後用慢火緩緩加溫,擠出殘留血液,撇去表面不斷浮出的泡沫,將近開時關火,把肉塊撈進湯中,根據加入肉水的量,加入調料,20斤肉的話,建議加白糖400克炒好糖色,草菇老抽100克,紅曲米50克調水,(糖色、紅曲米、老抽結合調色)食鹽等其它調料適量調味添加。
2號包正常使用,可以用3次,滷肉一般大塊的滷製一個半小時。燜兩個小時,具體靈活掌握。
1號香料包每次只放進去半小時就撈出,第3次味淡些之後可以和2號包一同使用後丟棄,再換新一輪料包。
最後還是關鍵一點,掌握原則,具體發揮,靈活運用為上!
自然門美食偵探社-美食圈的江湖派 愛探索!愛分享!愛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