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言文斷句翻譯100題專項練習!(下)

文言文斷句翻譯100題專項練習!(下)

原標題:文言文斷句翻譯100題專項練習!(下)


51.石勒不計前嫌


後趙王勒悉召武鄉耆舊詣襄國與之共坐歡飲初勒微時與李陽鄰居數爭漚麻池相毆陽由是獨不敢來勒曰陽壯士也漚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豈仇匹夫乎遽召與飲引陽臂曰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因拜參軍都尉


原文:


後趙王勒悉召武鄉耆舊詣襄國,與之共坐歡飲。初,勒微時,與李陽鄰居,數爭漚麻池相毆,陽由是獨不敢來。勒曰:「陽,壯士也;漚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豈仇匹夫乎!」遽召與飲,引陽臂曰:「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因拜參軍都尉。

譯文:後趙王石勒請武鄉有聲望的老友前往襄國(今河北省邢台市),同他們一起歡會飲酒。當初,石勒出身貧賤,與李陽是鄰居,多次為爭奪漚麻池而相互毆打,所以只有李陽一個人不敢來。石勒說:「李陽是個壯士,爭漚麻池一事,那是我當平民百姓時結下的怨恨。我現在廣納人才,怎麼能對一個普通百姓記恨呢?」於是急速傳召李陽,同他一起飲酒,還拉著他的臂膀開玩笑說:「我從前挨夠你的拳頭,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隨後任命李陽做參軍都尉。


52.韓信袴下受辱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原文: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譯文:淮陰屠宰場里有侮辱韓信的年青人,對韓信說:「你即使長得高高大大,喜歡佩帶刀劍,內心還是膽怯的。」他當眾侮辱韓信說:「韓信如果不怕死,用刀刺我;如果怕死,從我褲襠下鑽過去。」於是韓信仔細看著他,俯下身子從他褲襠下匍匐鑽過去。整個市場中的人都嘲笑韓信,認為他是膽怯的。


53.世評華歆王朝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原文: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譯文:華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很為難。王朗卻說:「幸好船還寬敞,有什麼可為難的。」一會兒賊寇要追上來了,王朗想丟下剛才搭船的人。華歆說:「剛才我所以猶豫,正是這個原因。既然已經接納了他來船上託身,哪裡能因為情況危急就丟下他呢。」於是就繼續帶著他趕路。世人也由此判定華王二人的優劣。


54.周處改過自新

周處年少時凶強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並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余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與處之俱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並雲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為忠臣孝子


原文:周處年少時,凶強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並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余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與處之俱。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並雲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為忠臣孝子。


譯文:周處年少時,為人蠻橫強悍,打架斗歐,為當地一大禍害。此外,義興水中有條蛟龍,山上有隻白額虎,一起禍害百姓,百姓將他們並稱為「三害」,三害當中屬周處最為厲害。於是有人便問周處:既然你這麼有本事,何不去殺死猛虎蛟龍,證明一下你的實力呢?實際上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後只剩下一個。周處聽後立即上山擊斃了猛虎,又跳入水中與蛟龍搏鬥,蛟在水中或浮或沒,漂流出數十里遠。經過三天三夜,百姓們都以為蛟龍和周處一併死了,紛紛出來慶祝。結果周處殺死蛟龍,提著它的腦袋從岸邊爬起。聞聽鄉人以為自己已死,表示慶賀的事,才知實際上大家也把自己當作一大禍害,不禁滿面淚流,萌生悔改之意。遂往吳郡尋找陸機、陸雲這兩位當時東吳的名士。恰巧陸機不在,只見到陸雲。周處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他,並說:「自己想改正錯誤,可歲月皆已荒廢了,怕最終沒有什麼成就可言。」陸雲說:「古人珍視道義,認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再說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並努力去做,又何必擔憂好名聲得不到傳揚呢?」周處聽後決定改過自新,最終成為一代忠臣孝子。


55.齊宣王好諛


宣王好射說人之謂己能用強也其實所用不過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試之中關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說之然則宣王用不過三石而終身自以為九石三石實也九石名也宣王說其名而喪其實


原文:宣王好射,說人之謂己能用強也,其實所用不過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試之,中關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說之。然則宣王用不過三石,而終身自以為九石。三石,實也;九石,名也。宣王說其名而喪其實。


譯文:齊宣王喜愛射箭,喜歡人家誇耀他能夠使用強弓,其實他用的弓只要三百多斤的力氣就可以拉開。他在大臣面前顯示弓,大臣們都拉著弓試一試,都只拉到一半,便說:「拉開它至少要一千多斤的力氣,不是大王,誰能拉得開?」宣王非常高興。但是,宣王用的不過是三百多斤的弓,但是他一輩子都以為自己拉開了一千多斤的弓。三百多斤是實,一千多斤是名,宣王喜歡的是名而失了實。


56.陳寔曉喻梁上君子


(陳)寔在鄉閭平心率物其有爭訟輒求判正曉譬曲直退無怨者至乃嘆曰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陳君所短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於樑上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於地稽顙歸罪寔徐譬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當由貧困令遺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竊


原文:(陳)寔在鄉閭,平心率物。其有爭訟,輒求判正,曉譬曲直,退無怨者。至乃嘆曰:「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陳君所短。」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於樑上。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於地,稽顙歸罪。寔徐譬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當由貧困。」令遺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竊。

譯文:陳寔在鄉間,以平和的心對待事物。百姓間出現爭執官司時,陳寔判決公正,告訴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後沒有埋怨的。大家感嘆說:「寧願被刑罰處治,也不願被陳寔批評。」當時年成不好,民眾沒有收成,有小偷夜間進入陳寔家裡,躲在房樑上。陳寔暗中發現了,就起來整頓衣服,讓子孫聚攏過來,正色訓誡他們說:「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勵。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壞的,(壞)習慣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養而形成,於是到了這樣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這樣的人!」小偷大驚,從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誠懇認罪。陳寔慢慢告訴他說:「看你的長相,也不像個壞人,應該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這種行為當是由貧困所致。」結果還贈送二匹絹給小偷。從此全縣沒有再發生盜竊。


57.蕭何追韓信


(韓)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上復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於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原文:(韓)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上復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於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譯文:韓信又多次和蕭何談天,蕭何也很佩服他。(漢王的部下多半是東方人,都想回到故鄉去,)因此隊伍到達南鄭時,半路上跑掉的軍官就多到了幾十個。韓信料想蕭何他們已經在漢王面前多次保薦過他了,可是漢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把此事報告漢王,就徑自去追趕。有個不明底細的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極為生氣,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兩天,蕭何回來見漢王,漢王又是生氣又是喜歡,罵道:「你逃跑,是為什麼?」蕭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來的是誰?」蕭何說:「韓信啊。」漢王又罵道:「軍官跑掉的有好幾十,你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撒謊。」蕭何說:「那些軍官是容易得到的,至於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漢中王,當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也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罷了。」


58.漢高祖論三傑


帝置酒洛陽南宮上曰列侯諸將毋敢隱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其利項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字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供給軍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所禽也


原文:帝置酒洛陽南宮,上曰:「列侯、諸將毋敢隱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其利;項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字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供給軍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所禽也。」


譯文:劉邦在洛陽南宮擺酒宴,說:「各位王侯將領不要隱瞞我,都說這真實的情況: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麼呢?項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麼呢?」高起,王陵回答說:「陛下讓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來親附他們,與天下的利益相同;相與卻不是這樣,殺害有功績的人,懷疑有才能的人,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劉邦說:「你只知道那一個方面,卻不知道那另一個方面。(就拿)在大帳內出謀劃策,在千里以外一決勝負(來說),我不如張良;平定國家,安撫百姓,供給軍餉,不斷絕運糧食的道路,我不如蕭何;聯合眾多的士兵,打仗一定勝利,攻佔一定取得,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豪傑的人,我能夠利用他們,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項羽有以為范增而不利用(他),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59.東吳四英傑

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於策權之雄略然一時英傑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自古將帥未嘗不矜能自賢疾勝己者此諸賢則不然孫權初掌事肅欲北還瑜止之而薦之於權曰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後瑜臨終與權箋曰魯肅忠烈臨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肅遂代瑜典兵呂蒙為尋陽令肅見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蒙遂亦代肅蒙在陸口稱疾還權問誰可代者蒙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無復是過也遜遂代蒙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為威名將曹操劉備關羽皆為所挫雖更相汲引而孫權委心所之吳之所以為吳非偶然也


原文: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於策、權之雄略,然一時英傑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自古將帥,未嘗不矜能自賢,疾勝己者,此諸賢則不然。孫權初掌事,肅欲北還,瑜止之,而薦之於權曰。「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後瑜臨終與權箋曰:「魯肅忠烈,臨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肅遂代瑜典兵。呂蒙為尋陽令,肅見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蒙遂亦代肅。蒙在陸口,稱疾還,權問:「誰可代者?」蒙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無復是過也。」遜遂代蒙。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為威名將,曹操、劉備、關羽皆為所挫。雖更相汲引,而孫權委心所之,吳之所以為吳,非偶然也。


譯文:孫吳之所以擁用江東,抗衡於中國,根本是因為孫策、孫權的雄才大略。當時東吳的英傑,(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個人,是當時的(東吳)的所謂社稷心膂,)都是能與國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為自古將帥,大都認為自己是賢能之人,害怕有勝過自己的。但是上面這些賢能的人則不是這樣。孫權剛接執掌政權,魯肅(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孫權推薦:「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後瑜臨終給孫權寫信推薦:「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如果能用他來代替我,我死不後悔!」肅遂代瑜治軍。呂蒙為尋陽令,肅見之曰:「你現在的才略不再是當年吳下阿蒙(因為呂蒙已學習了大量的知識)。」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呂蒙後來也代替了魯肅執掌軍權。呂蒙在陸口,因有病辭職,權問:「誰可代你?」蒙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無復是過也。」遜遂代蒙。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為威名將,曹操、劉備、關羽皆曾被他們打敗。雖然他們互相推薦引見,而孫權又能委心聽之,東吳之所以為吳,並非是偶然的。


60.治本在得人


苻堅召見(高泰)悅之問以為治之本對曰治本在得人得入在審舉審舉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國家不治者也堅曰可謂辭簡而理博矣


原文:苻堅召見(高泰),悅之,問以為治之本。對曰:「治本在得人,得入在審舉,審舉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國家不治者也。」堅曰:「可謂辭簡而理博矣。」


譯文:符堅召見高泰,很喜歡他,向他請教治國的根本辦法。高泰回答說:「治國的根本辦法在於得人才,得人才在於慎重推薦,慎重推薦在於考察這人的真實情況。每個官位得到合適人選,國家卻治理得不好的情況,是不會有的。」苻堅(聽後)說:「說的真是言詞簡略而道理深廣啊。」


61.齊桓公登門訪士


齊桓公見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見也從者曰萬乘之主見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見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祿者固輕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輕其士縱夫子傲爵祿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後得見天下聞之皆曰桓公猶下布衣之士而況國君乎於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原文:齊桓公見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見也。從者曰:「萬乘之主,見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見,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祿者,固輕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輕其士。縱夫子傲爵祿,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後得見。天下聞之,皆曰:「桓公猶下布衣之士,而況國君乎?」於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譯文:齊桓公召見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沒被允許見面。跟隨的人說:「有萬量馬車的國君,召見平民百姓,一天去三次都沒被允許見面,也該停止了。」齊桓公說:「不是這樣的。讀書人輕視有權有錢的人,所以一定輕視他的國君;他的國君(如果)輕視其他國君,也輕視他的城民。即使稷輕視有權有錢的人,我又怎麼敢輕視其他國君呢?」去了五次之後,終於允許見面。天下人知道後,都說:「桓公尚且放下架子對待平民百姓,何況我們這些國君呢?」於是一同前往朝拜齊桓公,沒有不前往的。


62.陸贄論人才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長必有所短若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責短舍長則天下無不棄之士加以情有愛憎趣有異同假使聖如伊周賢如墨楊求諸物議孰免譏嫌昔子貢問於孔子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蓋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惡君子亦如君子之惡小人將察其情在審其聽聽君子則小人道廢聽小人則君子道消


原文: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長,必有所短。若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責短舍長,則天下無不棄之士。加以情有愛憎,趣有異同,假使聖如伊、周,賢如墨、楊,求諸物議,孰免譏嫌?昔子貢問於孔子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蓋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惡君子亦如君子之惡小人。將察其情,在審基聽,聽君子則小人道廢,聽小人則君子道消。


譯文:人的才能和德行,從古代到現在就很少(有人)全部具備,如果任用長處然後補充缺點,那麼天下沒有不能被錄用的人,只看見短處就捨棄長處,那麼天下就沒有可以錄用的人了,再加上感情有愛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聖明的像伊尹、周公,賢德像墨翟、楊朱,求他們好壞,誰能避免被譏笑?從前子貢問孔子:「一個鄉村的人都喜歡,那該怎麼辦?」孔子說:「不能肯定。」「一個鄉村的人都討厭,那該怎麼辦?」「不能肯定。不能因為鄉村的人喜歡就認為好,不喜歡就討厭他.」那是因為好人和壞人行事必定不同,就好像小人討厭君子也像好人討厭壞人,要認真調查清楚實情,聽君子的話那麼小人之道就會廢止,聽小人的話那麼君子之道就會消失。


63.物各有短長


甘戊使於齊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間耳君不能自渡能為王者之說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長謹願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騏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宮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幹將為利名聞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隨流吾不如子說千乘之君萬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原文:甘戊使於齊,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間耳,君不能自渡,能為王者之說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長,謹願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騏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宮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幹將為利,名聞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隨流,吾不如子;說千乘之君,萬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譯文:甘戊出使齊國,要渡過一條大河。船戶說:「河水那麼淺,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又怎麼能做出使齊王高興的事呢?」甘戊說:不是這樣的,你不知道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老實謹慎地做事,輔助主人不戰而勝;騏驥、騄駬這樣的好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們放在家裡,讓它們去捕老鼠,還不如小貓;幹將這樣鋒利的好劍,工匠用來伐木還不如斧頭的作用大。而現在在河中搖船,進退自如,我不如你;遊說那些國君,國王,你就不如我了。


64.漢武帝下詔求賢

詔曰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dì)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跅(tuò)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


原文:詔曰:「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dì)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跅(tuò)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


譯文:漢武帝下詔書說:「大概有異乎尋常的事業,一定要依靠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完成。因此,有的千里馬飛速賓士而卻能日行千里,有些有本事的人背著世俗譏議的包袱,卻能建立功名。難於駕馭的馬,放縱不羈的人才,只不過在於人們如何駕馭、如何使用他們罷了。命令州郡長官考察並向上推薦當地官民中具有超等傑出的才能、可以作為將相以及能出使極遠國家的人。」


65.宋仁宗重用王安石


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難大任帝曰文學不可任耶經術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介對曰安石好學而泥古故議論迂闊若使為政必多所變更帝不以為然竟以安石參知政事謂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經術不曉世務安石對曰經術正所以經世務帝曰然則卿設施以何為先安石對曰變風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納之


原文: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難大任。帝曰:「文學不可任耶?經術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介對曰:「安石好學而泥古,故議論迂闊,若使為政,必多所變更。」帝不以為然,竟以安石參知政事,謂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經術,不曉世務。」安石對曰:「經術正所以經世務。」帝曰:「然則卿設施以何為先?」安石對曰:「變風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納之。


譯文:皇帝(宋仁宗)想啟用王安石,唐介說:「安石難以擔當大任。」皇帝說:「(他)文學方面不可信任嗎?經術方面不可信任嗎?吏事方面不可信任嗎?」唐介答:「安石好學但是思想古板,以前討論的時候,他的思想行為不切實際事理,如果他做了官,(他的)政策肯定經常變更。」皇帝卻不這樣認為,最終(還是)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對(王安石)說:「別人都不了解你,認為只知道儒家經術,不清楚世務,」王安石答道:「儒家經術正是用來規劃處理世務。」皇帝說:「你認為現在應該先實施什麼政策?」王安石說:「要改變現在的風氣、禮節、習慣,公布新的法令,(這)正是現在所急需要做的事。」皇帝深信並採納了(他的意見)。


66.唐太宗論舉賢


上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


原文:上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

譯文:唐太宗讓封德彝舉薦有才能的人,他過了好久也沒有推薦一個人。太宗責問他,他回答說:「不是我不盡心去做,只是當今沒有傑出的人才啊!」太宗說:「用人跟用器物一樣,每一種東西都要選用它的長處。古來能使國家達到大治的帝王,難道是向別的朝代去借人才來用的嗎?我們只是擔心自己不能識人,怎麼可以冤枉當今一世的人呢?」


67.何充直言不諱


王含作廬江郡貪濁狼籍王敦護其兄故與眾坐稱家兄在郡定佳廬江人士咸稱之時何充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廬江人所聞異於是敦默然旁人為之反側充晏然神意自若


原文:王含作廬江郡,貪濁狼籍。王敦護其兄,故與眾坐稱:「家兄在郡定佳,廬江人士咸稱之。」時何充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廬江人,所聞異於是。」敦默然。旁人為之反側,充晏然,神意自若。


譯文:王含作廬江郡郡守的時候,貪污很厲害。王敦袒護他的哥哥,有意在與很多人說話時誇口說:「我的哥哥在廬江郡一定做得很好,廬江郡的人都稱讚他。」當時何充擔任王敦的文書,也在座,就臉色嚴肅地說:「我何充就是廬江郡的人,我所聽到的與這種說法不同。」王敦一下子沒話可說了。在座的其他人都為何充擔心,很不安。而何充顯得態度平和,神色自如,和平常一樣。


68.呂僧珍不仗勢


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親戚從父兄子先以販蔥為業僧珍既至乃棄業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國重恩無以報效汝等自有常分豈可妄求叨越但當速反蔥肆耳僧珍舊宅在市北前有督郵廨鄉人咸勸徒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郵官廨也置立以來便在此地豈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適於氏住在市西小屋臨路與列肆雜處僧珍常導從鹵簿到其宅不以為恥


原文: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親戚。從父兄子先以販蔥為業,僧珍既至,乃棄業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國重恩,無以報效,汝等自有常分,豈可妄求叨越,但當速反蔥肆耳。」僧珍舊宅在市北,前有督郵廨,鄉人咸勸徒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郵官廨也,置立以來,便在此地,豈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適於氏,住在市西,小屋臨路,與列肆雜處,僧珍常導從鹵簿到其宅,不以為恥。


譯文:呂僧珍在位期間,公平對待屬下,不徇私情。堂兄的兒子呂宏起先以販蔥為業,在呂僧珍就任以後,就放棄販蔥業想求他在州里安排個官噹噹,呂僧珍說:「我蒙受國家大恩,沒有什麼可以報效的。你們本來有適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職業,怎麼可以胡亂要求得到不該得的職份!還是應當趕快回到蔥店去吧。」呂僧珍老家在市北,前面建有督郵的官署,鄉人都勸他遷移官署來擴建住宅。呂僧珍惱怒地說:「督郵這官署,從建造以來就一直在這裡,怎麼可以遷走它來擴建我的私宅呢?」他姐姐嫁給於氏,住在市西,小屋面臨馬路,又混雜在各種店鋪中間,呂僧珍經常引帶著儀仗隊到她家,並不覺得辱沒了身份。


69.劉庭式娶盲女

齊人劉庭式未及第時議娶其鄉人之女既成約而未納幣也庭式及第其女以疾兩目皆盲女家躬耕貧甚不敢復言或勸納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許之矣雖盲豈負吾初心哉卒取盲女與之偕老


原文:齊人劉庭式未及第時,議娶其鄉人之女,既成約而未納幣也。庭式及第,其女以疾,兩目皆盲。女家躬耕,貧甚,不敢復言。或勸納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許之矣。雖盲,豈負吾初心哉。」卒取盲女,與之偕老。


譯文:齊地人劉庭式還沒中舉時,心想迎娶自己的同鄉的女兒,兩家已草成婚約然而還沒給女方送禮。到劉庭式中舉,自己的未婚女友因患病,兩眼都瞎了。女家是農耕之家,很窮,不敢再提起婚事。有人規勸他迎娶那家小女,劉庭式笑著說:「我的心已經許配給她了。雖然她兩眼瞎了,怎能違背我當初的本心呢。「最後迎娶了盲女,並和她共同生活到老。


70.範式言而有信


範式字巨卿少游太學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並告歸鄉里式謂元伯曰後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乃共剋期日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之審邪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母曰若然當為爾醞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原文:範式字巨卿,少游太學,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並告歸鄉里。式謂元伯曰:「後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乃共剋期日。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之審邪?」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母曰:「若然,當為爾醞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譯文:範式字巨卿,山陽金張(今山東金山縣)人。年輕時在太學求學,成為眾多求學者之一,與汝南張劭是同窗好友,張劭字元伯,兩人同時離開太學返鄉,範式對張劭說,二年後我將到你家拜見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於是約好了日期。後來當約好的日期快到的時候,張劭把這件事告訴他母親,請他母親準備酒菜招待範式。母親問:你們分別已經兩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麼認真地相信他嗎?張劭回答:範式是一個講信用的人,他一定不會違約的。母親說,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就為你釀酒。到了約好的那日,範式果然來到。大家一起飲酒,盡歡而別。


71.王坦直言驚益王


王帝第五子元傑也嘗作假山召僚屬置酒眾皆褒美坦獨俯首王強使視之坦曰但見血山安得假山王驚問故坦曰坦在田舍時見州縣督稅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滿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時帝亦為假山未成聞之亟毀焉


原文:王,帝第五子元傑也。嘗作假山,召僚屬置酒,眾皆褒美,坦獨俯首。王強使視之,坦曰:「但見血山,安得假山。」王驚問故,坦曰:「坦在田舍時,見州縣督稅,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滿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時帝亦為假山未成,聞之亟毀焉。

譯文: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兒子,叫趙元傑。曾經修建了一座假山,召集僚屬飲酒,眾人都誇讚假山,而王坦卻獨自低著頭。益王強迫他看(假山),他說:「我(在這裡)只看到血山,根本沒看到什麼假山。」益王很驚訝,問他(只看到血山的)原因,姚坦說:「我在田間時,看見州縣的官吏督促交稅,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滿身。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稅築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麼呢?」當時(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還沒完成,聽到王坦的話之後馬上命人砸毀(假山)。


72.餓死不吃"嗟來之食"


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履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原文: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履,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譯文:齊國出現了嚴重的饑荒。黔敖在路邊準備好飯食,以供路過飢餓的人來吃。有個飢餓的人用袖子蒙著臉,無力地拖著腳步,莽撞地走來。黔敖左手端著吃食,右手端著湯,說道:「喂!來吃吧!」那個饑民揚眉抬眼看著他,說:「我就是不願吃嗟來之食,才落地這個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終於餓死了。(錯不在黔敖韓信還受胯下之辱呢何況黔敖的語氣在常人看來並無侮辱之意)


73.殿上虎劉安世


安世儀狀魁碩音吐如鍾初除諫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須明目張胆以身任責脫有觸忤禍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辭當可免母曰不然吾聞諫官為天子諍臣汝父平生欲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當捐身以報國恩正得罪流放無問遠近吾當從汝所之於是受命在職累歲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爭或帝盛怒則執簡卻立伺怒稍解復前抗辭旁侍者遠觀蓄縮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時無不敬懾


原文:安世儀狀魁碩,音吐如鍾。初除諫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須明目張胆,以身任責,脫有觸忤,禍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辭,當可免。」母曰:「不然,吾聞諫官為天子諍臣,汝父平生欲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當捐身以報國恩。正得罪流放,無問遠近,吾當從汝所之。」於是受命。在職累歲,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爭,或帝盛怒,則執簡卻立,伺怒稍解,復前抗辭。旁侍者遠觀,蓄縮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時無不敬懾。


譯文:安世身材魁偉,容貌端莊,聲如洪鐘。起初任命為諫官,還未受命,回到家裡對母親說:「朝廷不因為我安世不賢,讓我任諫官。倘若就任這個官職,那就要有膽識也敢於伸張正義而無所畏懼,以自己的生命來擔負起職責。如果冒犯了皇上,災禍貶官就會立刻到來。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說我以母親年老為託辭,應當可以避免任此官職。」母親說:「這就不對了。我聽說諫官是皇上面前的敢於直言諍諫的重臣,你父親一生都想做這樣的官卻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職,你應當獻出生命來報效國家的大恩。縱使遭罪被流放,不論遠近,我一定會隨你去的。」(安世)於是接受了官職。他在職多年,神色嚴肅立於朝廷之上,主持公道。他當面指斥,在朝廷上諫爭,有時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著手板退一步站立,等皇上怒氣稍解,再上前爭辯。旁邊陪侍的人在遠觀看,縮著頭害怕得身上冒汗,把他稱作「殿上虎」,一時間沒有人不敬仰他。


74.婁師德與狄仁傑


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則天問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對曰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則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實師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篋得十許通薦表以賜梁公梁公閱之恐懼引咎則天不責出於外曰吾不意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


原文: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則天問狄公


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對曰:「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則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實師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篋,得十許通薦表,以賜梁公。梁公閱之,恐懼引咎,則天不責。出於外曰:「吾不意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


譯文:狄梁公與婁師德一同作相國。狄仁傑一直排斥婁師德,武則天問他說:「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嗎?」狄仁傑回答說:「我因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並不是無所作為而依靠別人。」過了一會,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不了解你,你作了高官,全仗婁師德提拔。」於是令侍從拿來文件箱,拿了十幾篇推薦狄仁傑的奏摺給狄仁傑。狄仁傑讀了之後,害怕得連忙認錯,武則天沒有指責他。狄仁傑走出去後說:「我沒想到竟一直被婁大人容忍!」而婁公從來沒有驕矜的表現。


75.司馬遷贊李廣


《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原文:《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可是「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李廣致死都未被當朝封侯。)


譯文:《論語》講:「一個在上位的人,他自己行為正直,不下命令,教化也能推行;他自己行為不正,即使下了命令,人們也不會聽從。」這正好用來說明李將軍。我看李將軍誠誠懇懇嚴肅認真,像一個質樸的鄉下人,不善於講漂亮話。但是當他死的時候,普天下的人,不論是認識他的還是不認識他的,全都沉痛地哀悼他。這是因為他那忠誠樸實的品德,實實在在地展現在士大夫面前啊。諺語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話講的雖是平常小事,卻說明了一個大道理。


(可是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李廣致死都未被當朝封侯)


76.何岳得金不昧


秀才何岳號畏齋曾夜行拾得銀貳百餘兩不敢與家人言之恐勸令留金也次早攜至拾銀處見一人尋至問其銀數與封識皆合遂以還之其人慾分數金為謝畏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數金乎其人感謝而去又嘗教書於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於畏齋中有數百金曰俟他日來取去數年絕無音信聞其侄以他事南來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齋一窮秀才也拾金而還暫猶可勉寄金數年略不動心此其過人也遠矣


原文:秀才何岳,號畏齋。曾夜行拾得銀貳百餘兩,不敢與家人言之,恐勸令留金也。次早攜至拾銀處,見一人尋至,問其銀數與封識皆合,遂以還之。其人慾分數金為謝,畏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數金乎?」其人感謝而去。又嘗教書於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於畏齋,中有數百金,曰:「俟他日來取。」去數年,絕無音信,聞其侄以他事南來,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齋一窮秀才也,拾金而還,暫猶可勉;寄金數年,略不動心,此其過人也遠矣!


譯文:秀才何岳曾經在夜間走路時,撿到銀子二百多兩,不敢和家裡人說這件事,擔心家人會勸告他把銀子留下。第二天早晨他帶著銀子回到拾到銀子的地方,看見一個人回來尋找。何岳問他那人銀子的數目和封存標識,回答全都符合,於是就把銀子還給了他。那個人要分一些銀子給他來感謝他,何岳就說:「我拾到銀子而別人又不知道,銀子全都可以成為我的財物啊,我為什麼要貪圖這幾兩銀子的好處呢?」那個人感謝了他才就離去。何岳曾在當官的人家教書的時候,那個當官的人有時要去京城,寄存一個箱子給何岳,箱子裡面有幾百兩銀子。告訴何岳等有機會的時候再來取回。他一離開就是幾年,沒有任何消息。何岳聽說那官員的侄子有別的事到南方來,就把箱子交給那官員的侄子托他帶回給那位去京城官員了。何岳是一位窮秀才,他撿到銀子就還給別人,短時期內不起貪心還可以勉勵:但那官把銀子寄在他家多年,卻毫不動心,這種高尚的品質遠遠超過了普通人!


77.錢金玉捨生取義


錢金玉官松江千總性剛果尚廉節道光壬寅鴉片釁起錢方假歸省親聞訊即束裝起行其親友尼之曰軍事方急禍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為?錢不聽既至吳淞從守西炮台與部卒同飲食卧起以力戰相勖及東炮台陷彈丸咸集於西炮台錢奮勇督戰喋血數小時左臂中三彈曾不少卻其近卒泣陳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謝曰焉有食國之祿而逃其難者乎?幸勿為吾母慮也!未幾一彈來中左乳遂仆彌留之際猶大呼賊奴誤國不置


原文:錢金玉官松江千總,性剛果,尚廉節。道光壬寅鴉片釁起,錢方假歸省親,聞訊,即束裝起行。其親友尼之曰:「軍事方急,禍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為?」錢不聽。既至吳淞,從守西炮台,與部卒同飲食卧起,以力戰相勖。及東炮台陷,彈丸咸集於西炮台。錢奮勇督戰,喋血數小時,左臂中三彈,曾不少卻。其近卒泣陳:「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謝曰:「焉有食國之祿而逃其難者乎?幸勿為吾母慮也!」未幾,一彈來,中左乳,遂仆。彌留之際,猶大呼「賊奴誤國」不置。


譯文:錢金玉做松江縣的千總官,性情剛毅果敢,崇尚廉潔的氣節。道光壬寅年間(1842年)鴉片戰爭爆發。錢金玉正在休假回鄉探親,聽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裝動身。他的親友阻止他說:「戰事正緊急,是禍是福不可知曉,您正在休假,上級官員又沒有文件催促您前去,為什麼急急忙忙地回去呢?」錢金玉不聽,回到吳淞口後,就跟從軍隊守衛西炮台,和士兵一起吃飯睡覺,一起行動,他們用努力作戰的話相互勉勵。到了東炮台陷落後,槍彈炮彈全都落到西炮台。錢金玉奮勇指揮戰鬥,浴血奮戰幾個小時,左臂中了三彈,卻毫不後退。他身邊的士兵哭著說:「您有老母親在,不能死。」錢金玉笑著辭謝說:「哪裡有享受國家俸祿卻在國家有難時逃避的道理呢?希望你不要為我母親擔心。」不久,一顆槍彈飛來,擊中了左胸,他於是倒下了。在臨死的時候,他還大喊「賣國賊害了國家」不停。


78.鄭玄謙讓無私


鄭玄欲注《春秋傳》尚未成時行與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識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己注《傳》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聽君向言多與吾同今當盡以所注與君遂為服氏注


原文:鄭玄欲注《春秋傳》,尚未成。時行,與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識。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己注《傳》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聽君向言,多與吾同,今當盡以所注與君。」遂為服氏注。(文曰:成人之美風格高,如此良人何處找)


譯文:鄭玄想注《春秋傳》,還沒有完成。這時有事到外地去,,與服子慎(虔)不期而遇,同住一個客店,起初彼此互不認識。服虔在客店外的車上和別人談論自己注這部書的想法。鄭玄聽了很久,覺得服虔的見解多數和自己相同。於是走到車邊,對服虔說:「我早就想注《春秋傳》,目前還沒完成。聽了您剛才的話,看法大多與我相同。現在,我應該把自己所作的注全部送給您。」這就是服氏《春秋注》。


79.李績煮粥侍姊


英公雖貴為僕射其姊病必親為粥釜燃輒焚其須姊曰仆妾多矣何為自苦如此勣(Jī)曰豈為無人耶顧今姊年老勣亦年老雖欲久為姊粥復可得乎


原文:英公雖貴為僕射,其姊病,必親為粥,釜燃輒焚其須。姊曰:「仆妾多矣,何為自苦如此?」勣(Jī)曰:「豈為無人耶!顧今姊年老,勣亦年老,雖欲久為姊粥,復可得乎?」(文曰:身高僕射之職,卻親為病重姐姐熬粥,可敬可賀!)


譯文:唐英公李績,身為僕射,他的姐姐病了,他還親自為她燒火煮粥,以致火苗燒了他的鬍鬚。姐姐勸他說:「你的妾那麼多,你自己為何要這樣辛苦?」李回答說:「難道真的是沒有人嗎?我是想姐姐現在年紀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即使想長久地為姐姐燒火煮粥,又怎麼可能呢?」


80.海瑞遺物


都御史剛峰(海瑞的號)海公卒於官舍同鄉宦南京者惟戶部蘇懷民一人蘇點其宦囊竹籠中俸金八兩葛布一端舊衣數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鳳洲評之雲不怕死不愛錢不立黨此九字斷盡海公生平即千萬言諛之能加於此評乎?


原文:御史剛峰(海瑞的號)海公,卒於官舍,同鄉宦南京者,惟戶部蘇懷民一人。蘇點其宦囊,竹籠中俸金八兩,葛布一端,舊衣數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鳳洲評之云:「不怕死,不愛錢,不立黨。」此九字斷盡海公生平,即千萬言諛之,能加於此評乎?


譯文:都御史海瑞,死在官衙的屋子裡。他在南京做官的同鄉人,只有戶部蘇民懷一個人。蘇民懷檢查清點海瑞做官的俸祿,竹箱中只有八兩銀子,兩丈麻布,幾件舊衣服罷了。像這樣的都御史怎麼會多呢?王鳳洲對海瑞評價說:「不怕死,不愛錢,不結黨。」這九個字寫全了海公的一生,即使千言萬語讚揚他,能勝過這評論嗎?


(文曰:歷來這樣的官少之又少,故世人贊之又贊)


81.腹朜(黃享)大義滅親


墨子有巨子腹朜居秦其子殺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長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誅矣先生之以此聽寡人也腹朜對曰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夫禁殺傷人者天下之大義也王雖為之賜而令吏弗誅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許惠王而遂殺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義巨子可謂公矣


原文:墨子有巨子腹朜,居秦,其子殺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長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誅矣,先生之以此聽寡人也。」腹朜對曰:「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夫禁殺傷人者,天下之大義也,王雖為之賜,而令吏弗誅,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許惠王而遂殺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義,巨子可謂公矣。


譯文:墨家有一個領袖叫腹朜(月改黃),居住在秦國。他的兒子殺了人。秦國的惠王(對他)說:「先生你的年事已高,又沒有別的兒子。寡人已經命令官吏不殺你的兒子了。先生你這件事就聽我的吧。」腹朜(月改黃)回答道:「墨家的法律說:『殺人的人處死,傷人的人處刑。』這是用來禁止殺人和傷人。而禁止殺人和傷人的法,是天下(人應該遵守)的大義啊。王您雖為了他開恩而命令官吏不要殺他,腹朜(月改黃)我卻不可以不按照墨家的法行事。」腹朜(月改黃)不聽惠王的,還是殺了兒子。兒子,每個人私人所愛啊,忍受私利而行大義,領袖[腹朜(月改黃)]可說是公道啊。


82.閔仲叔辭侯霸


太原閔仲叔者世稱節士雖周黨之潔清自以弗及也黨見其含菽飲水遺以生蒜受而不食建武中應司徒侯霸之辟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勞苦而已仲叔恨曰始蒙嘉命且喜且懼今見明公喜懼皆去以仲叔為不足問邪不當辟也辟而不問是失人也遂辭出投劾而去


原文:太原閔仲叔者,世稱節士,雖周黨之潔清,自以弗及也。黨見其含菽飲水,遺以生蒜,受而不食。建武中,應司徒侯霸之辟。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勞苦而已。仲叔恨曰:「始蒙嘉命,且喜且懼;今見明公,喜懼皆去。以仲叔為不足問邪,不當辟也。辟而不問,是失人也。」遂辭出,投劾而去。


譯文:太原有個叫閔仲叔的人,世人都說他是有氣節的人,即使是周黨那樣廉潔清高的人也自以為不如閔仲叔。周黨見到閔仲叔口中含著豆子來喝水,給他生蒜,閔仲叔接受了卻沒有吃。建武年中,閔仲叔受司徒侯霸的徵召做了官。等到他上任,司徒侯霸不談及治國正事,只是噓寒問暖罷了。仲叔遺憾地說:「開始受到您的任命時,我又高興又害怕,現在見到了您,我既沒有了興奮也沒了恐懼。如果您覺得仲叔才智不足以來談論政事,您就不應該徵召我來做官。既然徵召我來卻又不用我,這是對人認識不清。」於是他辭去官職,扔下一封抱怨信走了。


83.楊震論"四知"


(楊)震少好學……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後轉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業震不肯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原文:(楊)震少好學……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後轉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業,震不肯,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譯文: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賢明就派人徵召他,推舉他為秀才,多次升遷,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他赴郡途中,路上經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荊州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裡,王密懷揣十斤銀子來送給楊震。楊震說:「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為什麼這樣呢?」王密說:「夜裡沒有人知道。」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拿著銀子)羞愧地出去了。後來楊震調動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潔,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見。他的子子孫孫常吃蔬菜,步行出門,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長的人想要讓他為子孫開辦一些產業,楊震不答應,說:「讓後代被稱作清官的子孫,把這個饋贈給他們,不也很優厚嗎?」


84.祁黃羊去私


晉平公問於祁黃羊曰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祁黃羊對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孔子聞之曰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


原文:晉平公問於祁黃羊曰:「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祁黃羊對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孔子聞之曰:「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


譯文:晉平公問祁黃羊說:「南陽這個地方缺個長官,誰適合擔任?」祁黃羊答道:「解狐適合(補這個缺)。」平公說:「解狐不是你是的仇人嗎?」(祁黃羊)回答說:「您問(誰)適合,不是問我的仇人是(誰)。」平公(稱讚)說:「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稱讚(任命解狐)好。過了一些時候,平公又問祁黃羊說:「國家少個掌管軍事的官,誰擔任合適?」(祁黃羊)答道:「祁午合適。」平公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祁黃羊)回答說:「您問(誰)適合,不是問我的兒子是(誰)。」平公(又稱讚)說:「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稱讚(任命祁午)好。孔子聽到了這件事,說:「祁黃羊的話,真好啊!(他)薦舉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薦舉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開自己的兒子,祁黃羊可以稱得上是大公無私了。」


85.宋濂不隱真情


宋濂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翼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間召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原文:宋濂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翼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間召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譯文:宋濂曾經在自己的家中與客人飲酒,皇帝派人進行秘密的監視。第二天,皇帝問:在座的賓客是哪些人?吃了什麼食物?宋濂一一將事實回答。皇帝笑著說:好啊,你沒有欺騙我。皇帝曾經私下召見大臣們,向他們詢問朝廷的官員誰好誰壞,宋濂只列舉那些好的來回答。他說:那些好的官員能和我友好相處,所以我知道他們。那些不好的官員,我不了解他們。


86.裴佶姑父外廉內貪


裴佶常話少時姑夫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會其朝退深嘆曰崔昭何人眾口稱美此必行賄者也如此安得不亂言未竟閽者報壽州崔使君候謁姑夫怒呵閽者將鞭之良久束帶強出須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饌又令秣馬飯僕姑曰前何倨而後何恭也及入門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學院中佶未下階出懷中一紙乃昭贈官絁千匹


原文:裴佶常話:少時姑夫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會其朝退,深嘆曰:「崔昭何人,眾口稱美。此必行賄者也。如此安得不亂!」言未竟,閽者報壽州崔使君候謁。姑夫怒呵閽者,將鞭之。良久,束帶強出。須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饌,又令秣馬、飯仆。姑曰:「前何倨而後何恭也?」及入門,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學院中。」佶未下階,出懷中一紙,乃昭贈官絁千匹。


譯文:唐朝人裴佶,曾經講過這樣一件事:裴佶小時候,他姑夫在朝中為官,名聲很好,被認為是清官。一次,裴佶到姑夫家,正趕上姑夫退朝回來,深深嘆口氣,自言自語地說:「崔昭何許人也,眾口一致說他好。這一定行賄得來的美譽。這樣下去,國家怎麼能不混亂呢。」裴佶的姑夫話還未說完,守門人進來通報說:「壽州崔刺史請求拜見老爺。」裴佶的姑夫聽了後很是生氣,呵斥門人一頓,讓門人用鞭子將崔刺史趕出府門。過了很長工夫,這位崔刺史整束衣帶強行拜見裴佶的姑夫。又過了一會兒,裴佶的姑夫急著命家人給崔刺史上茶。一會兒,又命準備酒宴。一會兒,又命令給他馬吃草,給他僕人吃飯。送走崔刺史後,裴佶的姑姑問他姑夫:「你為什麼前邊那麼傲慢而後又那麼謙恭?」裴佶的姑夫面帶有恩於人的神色走進屋門,揮手讓裴佶離開這裡,說:「去,到學堂休息去。」裴佶出屋還沒走下門前的台階,回頭一看,見他姑夫從懷中掏出一張紙,上面寫著:贈送粗官綢一千匹。


87.李林甫口蜜腹劍


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去之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原文: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去之;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譯文:李林甫為宰相後,對於朝中百官凡是才能和功業在自己之上或受到玄宗寵信或官位快要超過自己的人,一定要想方設法除去,尤其忌恨有文學才能而進官的士人。有時表面上裝出友好的樣子,說些動聽的話,而暗中卻陰謀陷害。所以世人都稱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88.秦檜專橫跋扈


秦丞相晚歲權尤重常有數卒皂衣持梃立府門外行路過者稍顧謦咳皆呵止之嘗病告一二日執政獨對既不敢它語惟盛推秦公勛業而已明日入堂忽問曰聞昨日奏事甚久執政惶恐曰某惟誦太師先生勛德曠世所無語終即退實無他言秦公嘻笑曰甚荷蓋已嗾言事官上章執政甫歸閣子彈章副本已至矣其忮刻如此


原文:秦丞相,晚歲權尤重。常有數卒,皂衣持梃,立府門外,行路過者,稍顧謦咳,皆呵止之。嘗病告一二日,執政獨對,既不敢它語,惟盛推秦公勛業而已。明日入堂,忽問曰:「聞昨日奏事甚久?」執政惶恐曰:「某惟誦太師先生勛德曠世所無,語終即退,實無他言。」秦公嘻笑曰:「甚荷!」蓋已嗾言事官上章,執政甫歸,閣子彈章副本已至矣。其忮刻如此。


譯文:秦檜到了後來權勢更加厲害,平時都有幾個軍士,穿著黑衣、手持棍棒站在秦府門口,走過路過的人稍微朝門裡看幾眼,就會受到訓斥。曾經生病告假一二天不上朝,另一個執政大臣獨自在朝堂上應答皇上,這位大臣不敢說他什麼,只是一直在皇上面前極力讚頌他。第二天秦檜來早朝,突然問這位大臣:「聽說你昨天在皇上面前說了很久?」執政大臣害怕地說:「我只是讚頌您的功德舉世無雙,講完了就退下來了,實在沒講別的。」秦檜嬉笑著說:「太感謝了!」原來已經唆使官員上奏,這位執政大臣剛回到家裡,內閣彈劾他的副本已經送到他的家裡。秦檜的狠毒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89.治國必先富民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則安鄉重家安鄉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輕家危鄉輕家則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則難治也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後治之


原文: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則安鄉重家,安鄉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輕家,危鄉輕家則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則難治也。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後治之。


譯文:大凡治國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貧窮就難以治理。憑什麼這樣說?人民富裕就安於鄉居而愛惜家園,安鄉愛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懼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貧窮就不安於鄉居而輕視家園,不安於鄉居而輕家就敢於對抗君上而違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難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國家往往是富的,亂國必然是窮的。因此,善於主持國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來,然後再加以治理。


90.治國猶栽樹


(唐)太宗謂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不足徵求無已兼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亡滅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穀豐稔百姓安樂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君能清凈百姓何得不安樂乎


原文:(唐)太宗謂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不足,徵求無已,兼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亡滅。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穀豐稔,百姓安樂。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君能清凈,百姓何得不安樂乎?」


譯文:唐太宗對侍臣說:「以前(隋煬帝)剛剛平定了京師,宮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沒有一個院子不是滿滿的。隋煬帝仍舊不滿足,並且東西討伐,用盡兵力發動戰爭,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導致了滅亡。這些都是我親眼所見的。因此我從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靜靜,這使得天下平安無事。於是就能不興徭役,穀物豐收,百姓安居樂業。治理國家就像種樹一樣,根基不動搖,才會枝繁葉茂。帝王能做到清靜,百姓怎麼會不安居樂業呢?


91.陸贄論審察群情


(唐)德宗問陸贄以當今切務贄以鄉日致亂由上下之情不通勸上接下從諫乃上疏其略曰臣謂當今急務在於審察群情若群情之所甚欲者陛下先行之所甚惡者陛下先去之欲惡與天下同而天下不歸者自古及今未之有也未理亂之本繫於人心況乎當變故動搖之時在危疑向背之際人之所歸則植人之所去則傾陛下安可不審察群情同其欲惡使億兆歸趣以靖邦家乎此誠當今之所急也


原文:唐)德宗問陸贄以當今切務。贄以鄉日致亂,由上下之情不通,勸上接下從諫,乃上疏,其略曰:「臣謂當今急務,在於審察群情,若群情之所甚欲者,陛下先行之;所甚惡者,陛下先去之。欲惡與天下同而天下不歸者,自古及今,未之有也。未理亂之本,繫於人心,況乎當變故動搖之時,在危疑向背之際,人之所歸則植,人之所在則傾,陛下安可不審察群情,同其欲惡,使億兆歸趣,以靖邦家乎!此誠當今之所急也。」


譯文:德宗向陸贄詢問當今最為急切的事務。陸贄認為,往日導致變亂,是由於上下之情不相通。勸說德宗接觸下情,聽從諫諍。於是他進上章疏,大略是說:「我認為當今最為急切的事務,在於詳細察明眾人的心志,如果是眾人非常喜歡的,那麼陛下先去施行它;如果是眾人非常憎惡的,那麼陛下先去除掉它。陛下所喜歡和憎惡的與天下人相同,而天下人不肯歸向陛下的事情,從古到今,都是沒有的。一般說來,治與亂的根本,與人心密切相關,何況正當變故發生、人心動搖時,處於危險疑慮、人心向背的關頭!人心歸向,就會萬事振興;人心離異,就會萬事傾危。陛下怎麼能不審察眾人的心志,與他們同好同惡,使民眾嚮往歸附,以安定國家呢!這一點就是當前所最為急切的啊。」


92.齊威王行賞罰


齊威王召即墨大夫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辟人民給官無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萬家召阿大夫語之曰自子守阿譽言日至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昔日趙攻鄄子不救衛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於是群臣聳懼莫敢飾詐務盡崐其情齊國大治強於天下


原文:齊威王召即墨大夫,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辟,人民給,官無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萬家。召阿大夫,語之曰:「自子守阿,譽言日至。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昔日趙攻鄄,子不救;衛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於是群臣聳懼,莫敢飾詐,務盡崐其情,齊國大治,強於天下。(高舉雙手讚頌齊王威王的作為!)


譯文:齊威王召見即墨大夫,對他說:「自從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責你的話傳來。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卻是田土開闢整治,百姓豐足,官府無事,東方因而十分安定。於是我知道這是你不巴結我的左右內臣謀求內援的緣故。」便封賜即墨大夫享用一萬戶的俸祿。齊威王又召見阿地大夫,對他說:「自從你到阿地鎮守,每天都有稱讚你的好話傳來。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見田地荒蕪,百姓貧困飢餓。當初趙國攻打鄄地,你不救;衛國奪取薛陵,你不知道;於是我知道你用重金來買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說好話!」當天,齊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說好話的左右近臣。於是臣僚們毛骨聳然,不敢再弄虛假,都儘力做實事,齊國因此大治,成為天下最強盛的國家。


93.治國不私故人


濮州刺史龐相壽坐貪污解任自陳嘗在秦王幕府上憐之欲聽還舊任魏徵諫曰秦府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為善者懼上欣然納之謂相壽曰我昔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獨私故人大臣所執如是朕何敢違賜帛遣之相壽流涕而去


原文:濮州刺史龐相壽坐貪污解任,自陳嘗在秦王幕府;上憐之,欲聽還舊任。魏徵諫曰:「秦府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為善者懼。」上欣然納之,謂相壽曰:「我昔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獨私故人。大臣所執如是,朕何敢違!」賜帛遣之。相壽流涕而去。


譯文:濮州的刺史龐相壽因為貪污而被解除職任,自己說曾經在唐太宗作秦王是在他手下工作。皇上可憐他,想讓他重新歸來擔任(職務)。魏徽規勸說:「秦王身邊宮內宮外的故人很多,恐怕人人都依賴親情私交,足以使善良的人害怕。」皇上開心的接納了他,對相壽說:「我今天總秦王,是一府的王,現在居於重要的地位,是整個國家的主人,不能夠獨自偏私故人,魏徽等大臣所堅持的是對的,我怎敢違背!」皇上賜他帛之後打發他走,相壽流著眼淚而去。


94.孟子對滕文公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間於齊楚事齊乎事楚乎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築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也


原文: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間於齊、楚。事齊乎?事楚乎?」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築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也。」


譯文:滕文公問道:「滕國是個小國,夾在齊國和楚國的中間,侍奉齊國呢,還是侍奉楚國呢?」孟子回答道:「謀劃這個問題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說,就只有一個辦法:深挖護城河,築牢城牆,與百姓共同守衛,百姓寧可獻出生命也不逃離,這樣就好辦了。」


95.晏子論社鼠


景公問晏子曰國何患?晏子對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謂也?對曰夫社束木而塗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敗其塗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會故也夫國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內則蔽善惡於君上外則賣權重於百姓不誅之則為亂誅之則為人主所案據腹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


原文:景公問晏子曰:「國何患?」晏子對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謂也?」對曰:「夫社束木而塗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敗其塗。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會故也。夫國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內則蔽善惡於君上,外則賣權重於百姓。不誅之則為亂,誅之則為人主所案據,腹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


譯文:齊景公(姜姓,名杵臼)問晏子:「治理國家怕的是什麼?」晏子回答說,「怕的是社廟中的老鼠。」景公問:「說的是什麼意思?」晏子答道:「說到社,把木頭一根根排立在一起(束:聚,這裡指並排而立),並給它們塗上泥,老鼠於是前往棲居於此。用煙火熏則怕燒毀木頭,用水灌則有怕毀壞塗泥。這種老鼠之所以不能被除殺,是由於社廟的緣故啊。國家也有啊,國君身邊的便嬖小人就是社鼠啊。在朝廷內便對國君蒙蔽善惡,在朝廷外便向百姓賣弄權勢,不誅除他們,他們便會胡作非為,危害國家;要誅除他們吧,他們又受到國君的保護,國君包庇他們,寬恕他們,實在難以對他們施加懲處。」這就是國家的社鼠啊。


96.唐太宗"五事"治天下


上御翠微殿問侍臣曰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之自不諭其故諸公各率意以實言之群臣皆稱陛下功德如天地萬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勝己者朕見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備朕常棄其所短取其所長人主往往進賢則欲置諸懷退不肖則欲推諸壑朕見賢者則敬之不肖者則憐之賢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惡正直陰誅顯戮無代無之朕踐祚以來正直之0士比肩於朝未嘗黜責一人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顧謂褚遂良曰公嘗為史官如朕言得其實乎對曰陛下盛德不可勝載獨以此五者自與蓋謙謙之志耳


原文:上御翠微殿,問侍臣曰:「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之,自不諭其故,諸公各率意以實言之。」群臣皆稱:「陛下功德如天地,萬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勝己者,朕見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備,朕常棄其所短,取其所長。人主往往進賢則欲置諸懷,退不肖則欲推諸壑,朕見賢者則敬之,不肖者則憐之,賢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惡正直,陰誅顯戮,無代無之,朕踐祚以來,正直之士,比肩於朝,未嘗黜責一人。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顧謂褚遂良曰:「公嘗為史官,如朕言,得其實乎?」對曰:「陛下盛德不可勝載,獨以此五者自與,蓋謙謙之志耳。」


譯文:唐太宗在翠微殿,問侍臣:「自古以來的帝王,雖平定中原華夏,但不能使西北方少數民族臣服。我才能不超過古代帝王,而成績比他們大,不知什麼原故。請你們坦率說說。」群臣都說:「陛下功德像天地一樣廣大,其他萬事萬物沒有什麼可說的了。」唐太宗說:「不能這麼講。我之所以有如此功勞,不過做到五條罷了:一是自古帝王多忌妒勝過自己的人,我見別人優點,把它當作自己的優點對待,好像自己優點一樣。二是每人的行為能力,不能十全十美,我棄其短取其長。三是一般的君主,看到好的,恨不得把他抱在懷中;看到不好的,恨不得把他推到深淵之中。而我見賢才,則尊敬他;見表現不好的人,則從愛護的角度教育他。使賢與不賢的人都各得其所。四是君主多半不喜別人當面批評,對直言者暗中加害或公開打擊,沒有那個朝代不這樣。而我即位以來,直言者比比皆是,沒有一人因此而免職。五是傳統以漢族為貴,歧視少數民族,而我獨一視同仁加以愛護,所以少數民族依靠我,像依靠父母一樣。以上五條,是我能有今天成就的原因。」


97.用心不倦


貞觀三年太宗謂司空裴寂曰比有上書奏事條數甚多朕總粘之屋壁出入觀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盡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寢亦望公輩用心不倦以副朕懷也


原文:貞觀三年,太宗謂司空裴寂曰:「比有上書奏事,條數甚多,朕總粘之屋壁,出入觀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盡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寢。亦望公輩用心不倦,以副朕懷也。」


譯文:貞觀(李世民年號)三年,太宗(李世民)對司空(官職)裴寂說:「每當有人呈上奏報的摺子,內容很多,(看不過來時)我總是把摺子粘在牆壁上,每天出入都要看看,用這種方法勤勉不懈怠,想方設法做到了解臣子們要表述的情況。常常思考政事,有時到了三更才休息,也希望你們這些臣工們也用心政事不知疲倦,來報答我的心意。」


98.魏徵論隋煬帝


戊子上謂侍臣曰朕觀《隋煬帝集》文辭奧博亦知是堯舜而非桀紂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對曰人君雖聖哲猶當虛己以受人故智者獻其謀勇者竭其力煬帝恃其俊才驕矜自用故口誦堯舜之言而身為桀紂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遠吾屬之師也


原文:戊子,上謂侍臣曰:「朕觀《隋煬帝集》,文辭奧博,亦知是堯、舜而非桀、紂,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對曰:「人君雖聖哲,猶當虛己以受人,故智者獻其謀,勇者竭其力。煬帝恃其俊才,驕矜自用,故口誦堯、舜之言而身為桀、紂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遠,吾屬之師也!


譯文:戌子這一日,皇上(唐太宗)對陪立兩旁的大臣說:「我讀了《隋煬帝集》這部書,發現文章的辭藻深奧淵博,也知道是肯定堯、舜而否定桀、紂的,但是做起事來為什麼又相反了呢?」大臣魏徵答道:「百姓的君主雖然都是賢哲聖明,但也應當虛心接受別人的勸諫,這樣才能使有智慧的人貢獻他的才能。勇敢的人竭盡他的全力。隋煬帝這個人,卻是依仗他的地位,狂妄自大,剛愎自用,所以儘管他嘴裡說的是堯舜之美德,乾的卻是桀紂的行為。他沒有自知之明,結果遭到覆亡的下場。」皇上聽了,深有感觸地說道:「前人的教訓離我們不算遠啊,應當引為借鑒。」


99.創業與守成


上問侍臣創業與守成孰難房玄齡曰草昧之初與群雄並起角力而後臣之創業難矣魏徵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於艱難失之於安逸守成難矣上曰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業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常恐驕奢生於富貴禍亂生於所忽故知守成之難然創業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與諸公慎之玄齡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原文:上問侍臣:「創業與守成孰難?」房玄齡曰:「草昧之初,與群雄並起角力而後臣之,創業難矣!」魏徵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於艱難,失之於安逸,守成難矣!」上曰:「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業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常恐驕奢生於富貴,禍亂生於所忽,故知守成之難。然創業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與諸公慎之。」玄齡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譯文:太宗問身邊大臣:「創業與守成哪個難?」房玄齡:「建國之前,與各路英雄一起角逐爭鬥而後使他們臣服,還是創業難!」魏徵說:「自古以來的帝王,莫不是從艱難境地取得天下,又於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難!」太宗說:「玄齡與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體會到創業的艱難。魏徵與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擔心富貴而導致驕奢,忘乎所以而產生禍亂,所以懂得守成更難。然而創業的艱難,已成為過去的往事,守成的艱難,正應當與諸位慎重對待。」玄齡等人行禮道:「陛下說這一番話,是國家百姓的福氣呀!」


100.子奇治縣


子奇年十六齊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載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決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鑄庫兵以作耕器出倉廩以賑貧窮阿縣大治魏聞童子治邑庫無兵倉無粟乃起兵擊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戰遂敗魏師


原文:子奇年十六,齊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載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決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鑄庫兵以作耕器,出倉廩以賑貧窮,阿縣大治。魏聞童子治邑,庫無兵,倉無粟,乃起兵擊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戰,遂敗魏師。


譯文:子奇十六歲的時候,齊國的國君派(他)去治理阿縣。不久,齊君反悔了,派人追趕。追趕的人回來說:「子奇一定能夠治理好阿縣的,同車的人都是白髮老人。那麼憑藉老人的智慧,憑著年輕的人的決策,一定能治理好阿縣啊!」子奇到達阿縣,把兵庫里的兵器鍛造成為耕田的農具,打開糧倉來救濟貧窮的人民,阿縣治理得整整有條。魏國的人聽說小孩子治理阿縣,兵庫里沒有武器,糧倉里沒有積糧,於是就起兵攻打(齊國)阿縣,阿縣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勵,以自己家的兵器打敗了魏國軍隊。


|聲明:綜合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標籤:文言文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考語文資訊 的精彩文章:

基礎知識:古代文學常識練習80題(附詳細答案和解析)
四大名著倒著看,結局完全不一樣,竟然是另一個故事!

TAG:高考語文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