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冷了,古人有哪些取暖神器?

天冷了,古人有哪些取暖神器?

小雪節氣已過,寒冷的冬天已經到來,現代人有暖氣、空調、暖寶等取暖裝備,古人又是怎麼禦寒取暖的呢?

古人冬季禦寒服飾:裘皮、棉衣

首先在服飾上,古人會選擇厚實保暖的衣物,最常見的有裘衣、棉袍等。當然皇親貴族的服飾會更高級,皇帝冬季的龍袍,用黑狐皮製作,用海龍、紫貂滾邊,保暖效果出眾。王室貴族一般用羔羊皮、狐白裘等高檔動物毛製作。

古代在沒有發明電的情況下,火就成為了取暖的重要能源。古人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火為媒介創造出各種取暖神器,甚至有些一直沿用至今。

經久不衰的熱源:火坑、火盆

雍正行樂圖——圍爐觀書圖

「圍爐而坐」是古代非常普遍的冬日景象,有條件的用精緻點的火盆,沒條件的用泥盆,不過是「精裝版」、「簡裝版」的區別罷了。因此,不管是詩詞還是書畫,火盆的出現頻率非常高。

古代的暖手寶:手爐、足爐

古代手爐

到了唐代,人們用銅製成手爐。手爐呈橢圓形,裡邊放火或尚有餘熱的灶灰,爐外加罩,類似於現在的暖寶寶。不過大部分手爐有提梁(提柄),古人寬袍大袖,可將手爐放在袖裡暖手,隨身攜帶,溫暖方便。

廣東省博物館藏清銅胎掐絲琺琅手爐

腳爐比手爐要大,可放在腳下暖足。此外,還有暖足瓶,俗稱「湯婆子」,裡邊灌上熱水,晚上放在被窩裡。宋代黃庭堅有首詩說,「千錢買腳婆,夜夜睡天明」,指的就是這種暖具。

冬日辦公、居家神器:暖爐、暖椅

古人真的很講究,室內取暖,就要用上專用的「暖爐」。皇宮裡多用銅質暖爐,做工精緻華美;民間多用陶土或鐵質暖爐,更看重實用功能。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暖閣春初入,溫爐興漸闌。晚風猶冷在,夜火且留看」,說的正是這暖爐。

古代暖爐

無論居家還是辦公,當暖爐滿足不了需求時,更有創意的取暖工具——暖椅就誕生了。清代典籍《閑情偶寄》的作者李漁,是古代文人中少有的「高端技術宅」,他在著作里專門講訴了自己設計暖椅的經歷。他在椅子下面設計了一個抽屜用來放炭爐,坐在這樣的椅子上,全身都能暖和。

主人辦公,倆家奴在一旁伺候

穿越時空的「中央空調」:火牆

古時帝王們取暖,更享受著「中央空調」般的體驗。從明代開始,皇宮裡為了取暖,設了「惜薪司」,這就是最早的供暖辦了。能工巧匠們將宮殿的牆壁砌成空心夾牆,俗稱「火牆」,通熱入牆即可取暖,比如秦代咸陽宮遺址的火牆結構就非常出名。

精神驅寒法:九九歌

寒冷的天氣雖然十分難熬,卻熬出了古人過冬的情趣。據傳,遠在公元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九九歌》就已經被古人創製並廣泛使用。「一九二九,縮腳縮手;三九四九,凍死豬狗;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八九,搖腳擺手;九九八十一,老農田中犁。」

九九消寒圖

當然,人們也不忘苦中作樂。在古時,民間還相繼流行了許多冬日消遣方法。一到入冬,有的畫素梅一枝,花八十一朵,從冬至日起,每日染紅一朵,謂之《九九消寒圖》。還有的畫一幅九行八十一格表,叫《九九消寒表》,日塗一格,上陰下晴,左風右雨雪當中,格子滿則寒消。

清代火鍋

話說回來,冬季取暖最實用的是什麼?當然是火鍋!直到明清,火鍋才真正興盛起來。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辦了530桌宮廷火鍋,其盛況可謂是當時中國火鍋之最,火鍋簡直是全中國人民抗寒利器!

溫馨提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中華古玩藝術網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

中華古玩藝術網

古玩古董、藝術品、收藏品、歷史人文、茶道、香道、盆景

插花藝術、旅行攝影、心靈雞湯、養生美食

服務與合作

收藏界大咖都在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古玩藝術 的精彩文章:

美國的一家博物館裡,陳列著中國最頂級的瓷器!
弘一法師佛系書法,褪盡煙火!

TAG:中華古玩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