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下達一道命令,看似實現戰略目標,實則錯失殲滅劉備最佳機會

曹操下達一道命令,看似實現戰略目標,實則錯失殲滅劉備最佳機會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發生在劉備兵敗長坂坡之後,相關人物分別為劉備、曹操和關羽。原文如下:

卻說玄德行近漢津,忽見後面塵頭大起,鼓聲連天,喊聲震地。玄德曰:「前有大江,後有追兵,如之奈何?」急命趙雲準備抵敵。曹操下令軍中曰:「今劉備釜中之魚,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時擒捉,如放魚入海,縱虎歸山矣。眾將可努力向前。」眾將領命,一個個奮威追趕。

忽山坡後鼓聲響處,一隊軍馬飛出,大叫曰:「我在此等候多時了!」當頭那員大將,手執青龍刀,坐下赤兔馬,原來是關雲長,去江夏借得軍馬一萬,探知當陽長坂大戰,特地從此路截出。曹操一見雲長,即勒住馬回顧眾將曰:「又中諸葛亮之計也!」傳令大軍速退。雲長追趕十數里,即回軍保護玄德等到漢津,已有船隻伺候,雲長請玄德並甘夫人、阿斗至船中坐定。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劉備兵敗長坂坡,不得不放棄原定前往江陵的計劃,轉而向漢津前進,打算經漢津逃往沔陽。不料還沒等到劉備來到漢津,曹操率領的大隊人馬已經逼近。正在走投無路之際,關羽突然出現。原來他從江夏借來了一萬兵馬,特意在此地等候劉備。曹操見狀,以為又中了諸葛亮的計策,下令撤退,劉備等人終於平安脫險。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曹操口中的「縱虎歸山」, 意為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三國志?劉巴傳》注引《零陵先賢傳》中的「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

劉備兵敗當陽,被迫轉道漢津,小說中的這段情節並非虛構,而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據《三國志?先主傳》載:「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之長坂。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先主斜趨漢津,適與羽船會,得濟沔,遇表長子江夏太守琦眾萬餘人,與俱到夏口。」

從這段記載中得知,歷史上劉備兵敗當陽時,所遭遇的並非曹操本人,而是曹操的堂弟曹純所統率的曹軍最為精銳的部隊——虎豹騎。在虎豹騎的追殺下,劉備不但損失了自己的兩個女兒,還失去了謀士徐庶,可見失敗之慘痛。劉備之所以逃過此劫,原因在於關羽恰巧出現在自己的逃亡路線上。至於小說中描述的關羽率領一萬將士前來救援,純屬作者的虛構而非歷史的真實。事實上,此戰過後,劉備自己的軍隊損失殆盡,唯一可以仰仗的是劉琦在夏口的一萬兵力,這也成了後來劉備東山再起的本錢。

最後再來說說劉備逃過此劫的另外一個原因。按照小說的描述,劉備兵敗當陽後逃往漢津,曹操在後僅僅追趕。而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奉命追擊劉備的曹純在獲得當陽之戰勝利後便放棄了對劉備的追擊。據《三國志?曹仁傳》載:「(曹純)追劉備於長坂,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進降江陵,」這也就意味著曹純在當陽獲勝後,打掃完戰場便向江陵進軍並順利拿下了該城。

曹純為何放棄殲滅劉備的機會而去搶佔江陵呢?答案出現在《三國志?先主傳》當中。據該傳記載:「曹公以江陵有軍實,恐先主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這也就是說曹操認為佔據江陵這個軍需重鎮比殲滅劉備的意義更為重大,故此才下令曹純追擊劉備,目的是為了阻止劉備佔據江陵。從後來的歷史進程來看,這或許是曹操在荊州之戰中的最大失誤。如果當初曹操下令曹純消滅劉備,估計劉備插翅難飛,曹操也就不存在後來的赤壁慘敗了。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劉備收劉封為義子,為何令關羽非常不滿,其實原因並不複雜
周瑜首創一成語, 明確了東吳發展方向,令張昭從此失勢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