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博學書院:解讀《道德經》思想精髓,回味千年國學經典!

博學書院:解讀《道德經》思想精髓,回味千年國學經典!

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博學書院:解讀《道德經》思想精髓,回味千年國學經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譯文】

深知什麼是強雄,卻安於柔雌的地位,甘做天下的溪澗。甘作天下的溪澗,水恆的「 德」就不會離失,而回復到嬰兒似的單純質樸狀態。深知什麼是光彩,卻安於暗昧的地位,甘作預測天下的工具。甘作預測天下的工具,永恆的「德」就不會有過錯,而回復到最後的真理。深知什麼是榮耀,卻安於卑辱的地位,甘作天下的川穀。甘作天下的川穀,永恆的「德」才得以充足,而回復到真朴的狀態。真朴的「道」分散形成萬物,有「道」的「聖人」沿用真朴,則成為百官的首長。所以完善的政治制度是制然天成、不能割裂的。

【解讀】

在這一章中老子提出這樣的一個原則:知雄、守雌,用這個原則去從事政治活動,參與社會生活。這種原則在老子所處的時代,可以作為一種生活態度的選擇。當時正處在春秋末年,政治動蕩、社會混亂、你爭我奪,紛紜擾攘,面對這樣一種社會狀況,老子提出了「守雌」的處世原則。他認為,只要人們這樣做了,就可以返樸歸真,達到天下大治。當然「守雌」的前提是「知雄」。

【事例】

在三國人物中,司馬懿無疑是應用老子思想最成功的一位,當諸葛亮攻打到司馬懿的城池時,無論諸葛亮如何在城池門口罵戰,司馬懿就是不應戰,諸葛亮沒有任何辦法,最後想到了一個損招,著人給司馬懿送去了一套女人的衣服,司馬懿見後不僅不生氣,反倒當著使者的面把諸葛亮送來的衣服穿在身上並且在使者面前展示一番,並對使者說,」回去替我好好謝謝諸葛先生,就說這身衣服做得非常合身,我非常喜歡!「司馬是大丈夫無疑,但面對如此得羞辱,並不在意,反倒來了一次時裝表演,如此一來,諸葛亮反倒顯得小器了。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處眾之所惡,統統都在守心,允執厥中,這才是道之用。

博學書院:解讀《道德經》思想精髓,回味千年國學經典!

第29章: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

【原文】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故無失。夫物或行或隨;或覷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譯文】

想要治理天下,卻又要用強制的辦法,我看他不能夠達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聖的,不能夠違背他們的意願和本性而加以強力統治,否則用強力統治天下,不能夠違背他們的意願和本性而加以強力統治,否則用強力統治天下,就一定會失敗;強力把持天下,就一定會失去天下。因此,聖人不妄為,所以不會失敗;不把持,所以不會被拋棄。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後隨,有輕噓有急吹,有的剛強,有的贏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聖人要除去那種極端、奢侈的、過度的措施法度。

博學書院:解讀《道德經》思想精髓,回味千年國學經典!

【解讀】

這章可以看作老子論「無為」之治,對於「有為」之政所提出的警告,即「有為」必然招致失敗,「有為」就是以自己的主觀意志去做違背客觀規律的事,或者把天下據為已有。事實上,老子所講的「無為」,並不是無所作為,也不是在客觀現實面前無能為力。他在這裡說,如果以強力而有所作為或以暴力統治人民,都將是自取滅亡,世間無論人或物,都有各自的秉性,其間的差異性和特殊性是客觀存在的,不要以自己的主張意志強加於人,而採取某些強制措施。理想的統治者往往能夠順應自然、不強制、不苛求,因勢利導,遵循客觀規律。

【事例】

有一天,一隻狐狸走到一個葡萄園外,看見裡面水靈靈的葡萄垂涎欲滴。可是外面有柵欄擋著,無法進去。於是它一狠心絕食三日,減肥之後,終於鑽進葡萄園內飽餐一頓。當它心滿意足地想離開葡萄園時,發覺自己吃得太飽,怎麼也鑽不出柵欄了。

相信任何人都不願做這樣的狐狸。所以,走運時一定要做好倒霉的準備。 俗話說得好「過飽飯不可吃,過頭話不可講」,確實很有道理。在大多數情況下,要特別注意才不可露盡,力不可使盡,為人不可把事做絕,要時時處處為自己留有餘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