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斧神工賞盆景之十四:枯乾式盆景
鬼斧神工賞盆景之十四:枯乾式盆景
花木君
在傳統樹樁盆景造型當中,枯乾式盆景造型是爭議最多的,不但名稱五花八門,有枯乾式、劈乾式、剖乾式、腐乾式、朽乾式、舍利乾等等等等,而且不少人認為不是傳統造型,而是從日本傳來的,為此,筆者曾專門撰文《「舍利干」盆景起源於中國還是日本?》進行考據,批駁舍利干起源於日本之說。
十八學士圖 閻立本
從筆者查找的資料和以往盆景歷史來看,枯乾式盆景造型源自我國古代盆景製作的「枯木藝術」(簡稱「枯藝」),最遲在唐代即有,現藏於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館的《十八學士圖》,是唐代畫家閻立本創作的立軸絹本設色畫,其中就繪有老乾虯枝、懸根出土的古松盆樁,可看出高超的盆景製作技藝,從而證明當時人們的盆景就有了「枯藝」。
十八學士圖(下部為枯乾式盆景)
宋代大詞人蘇軾元祐三年(1088年),畫了一幅《小山枯木圖》,他的屬官同是詩人的大書法家黃庭堅題了一首詩《題子瞻枯木》來稱讚:「折衝儒墨陣堂堂,書入顏楊鴻雁行;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這說明宋朝當時就有枯木盆景存在,而且枯藝製作技術已經相當嫻熟。
到了明清時代,「枯藝」製作越來越受人追捧,出現了不少專門製作「枯藝」的手藝人,甚至有一種過於追求病態的盆景文化,這在清代文學家龔自珍的《病梅館記》中有記述,指出當時人們的因為書畫文化求奇求僻的影響,把梅花樹樁「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這些都對一衣帶水的日本盆景技藝形成重要影響。
近代把枯藝傳播到世界並且發揚光大的,日本盆景藝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們把枯藝分別命名為「舍利干」和「神枝」,在國際展覽上頻頻亮相,從而得到眾多認可,枯藝盆景也隨之蜚聲世界。
然而國內卻對枯藝並沒有比較正式的命名,不同流派不同藝人對枯藝的叫法各不相同,對外傳播缺乏一定的文化意識,因而阻礙了盆景枯藝的對外交流。
鑒於以上原因,本文想系統化的對枯藝進行整理規範,從枯藝的命名特點和意境特色進行著手,以管窺豹,拋磚引玉,希望可以振聾發聵,藉以振興盆景「枯藝」藝術。
枯藝的靈感源自自然界,自然界山野中一些生長多年的老樹,在漫長的幾十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歲月中,電閃雷擊、風霜雨雪、石砸火燒、蟲蛀獸咬,在大自然的外力作用下,歷經摧殘,使得樹體一部分枯萎,或者樹皮剝落,露出木質部,呈現白骨化;或者腐朽乾枯,木質部腐蝕嚴重,只剩皮層來包裹支撐,樹皮斑駁,洞穴嵌空,呈現枯木狀。然而部分枝幹或者樹皮生機未斷,絕處逢生,煥發新枝,頗具蒼古奇絕之意趣。於是盆景藝人們借鑒自然界的形態進行創作,從而形成了「枯藝」技法。
枯藝是一個盆景造型的一大門類,無論何種造型形式,包括直乾式、曲乾式、卧乾式、懸崖式、雙乾式、叢林式、臨水式等等,都可以用枯藝來展現,甚至可以把盆景造型分為兩大類,那就是「枯藝」和「綠藝」,只要用乾枯的莖幹來展現盆景藝術形態,那就是枯藝,反之則是綠藝。
枯藝既可以是大分類,又可以是盆景造型下的形式之一,二者並不矛盾。在盆景造型當中,可以稱之為「枯乾式」,和其他造型形式並列。
用枯乾式命名,可以涵蓋現在存在的所有名稱形式。比如日本稱之為「舍利干」和「神枝」,只不過是不同部位的命名,國內的朽乾式、腐乾式、劈乾式、剖乾式、斧劈式、洞穴式同樣是製作手法和部位的不同形成的小名稱,都可歸納為枯乾式的範疇。
舍利干:干身部分木質部白骨化,枯藝體現在主幹部位,藝術特色:完美、潔白、寂靜、生滅、禪意等。
神枝:枝條先端樹皮剝落的,枯藝體現在枝幹部位。藝術特色:缺憾、從容、飄逸、幻化等。
黃荊
朽乾式(腐乾式):部分木質部位腐朽,樹皮剝落,枯藝體現部位在基幹。藝術特色主要表現歲月滄桑、枯木逢春、絕處逢生、生機盎然等。
剖乾式:主幹大部分樹皮及木質部被剖掉或者被火燒蟲蛀風化,木質部中空,枯藝體現部位在主幹。藝術特色主要表現風骨剛健、老當益壯、神采奕奕、蒼勁矯健、虛懷若谷、含蓄包容等。
劈乾式:多為劈去一半樹榦,樹榦半爿枯朽,體現雷擊石砸之勢,枯藝體現部位在主幹。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頑強的生命力,鐵骨錚錚、不屈不撓、頑強抗爭、不向命運低頭的氣勢等。
洞穴式:主幹被蟲蛀造成孔洞,只剩皮層,枯藝體現部位主幹基部。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歲月滄桑、老態龍鍾、老氣橫秋、線條曲奇、古樸情趣等。
以上幾種叫法和命名,不一定能夠完全包含所有形態,藝術特色各有千秋(筆者總結也不全面,只是簡單說明一些主要特點),筆者認為都屬於枯乾式的某種表現形態,可以根據樹樁雛形進行不同創造,總體還是以枯乾式命名較為適宜。
枯乾式造型手法方式其實還有很多種,除了挖掘收集山野自然古樁,還可用人工手法,採用雕、劈、灼、鑿、磨、撕等技法來塑造,尤其是如今輔助電動工具得以廣泛推廣,給枯藝快速製作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如何布局如何製作的書籍文章也是連篇累牘,這裡就不贅述,只不過想談談當前枯藝的一些誤區。
枯藝盆景是近些年世界盆景大賽常見的獲獎作品,尤其是在日本和歐洲盆景界非常普遍,使得國內不少青年盆景藝人崇洋迷外,出現浮躁盲從心理,往往拋棄自己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實質,去追求虛無縹緲的名利,邯鄲學步,亦步亦趨,一些似是而非、嘩眾取寵的所謂作品不斷被吹捧,以至於誤導了很多盆景愛好者。
日歐的「舍利」「神枝」等盆景枯藝,師從我國,然而偏重於機械加工,人工雕鑿痕迹嚴重,缺乏含蓄自然的凝練和歲月感,尤其是歐洲一些盆景愛好者,視頻上經常有一些所謂的盆景達人,在短短一小時或者幾小時,就可以把一盆青翠的樹木,斧鋸刀砍,火燒煙熏,呈現出貌似枯藝的白骨錚錚的「作品」,圍觀者無不讚歎,令人嘆息,這完全失去了枯藝的內涵和藝術的本質。
枯藝盆景,主要體現的不是人工雕琢的直白淺顯,不是「只可遠觀不可近瞧」的粗糙浮躁,更不是是盆景都有枯枝的俗態,更多的是一種自然的優美,含蓄包容和蘊含哲理的體現,體現的是一種人文思想和深邃意境。通過枯榮對比,展現自然界的歲月滄桑,意境深遠,值得深深體味,重點在於自然美和和諧美,更多的是給人一種振奮的力量和禪機的美學渲染。
關於病態的「枯藝」,早在清代龔自珍的《病梅館記》就批駁了這種極端的做法和淺薄的審美情趣,我們如今也要提醒那些功利心重的藝人和愛好者,不要浮躁,不要盲從,要秉持我們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內涵,不要隨波逐流,而是要吸其精華,去其糟粕,去蕪存菁,繼承和發揚我們優秀的傳統盆景文化。
那麼,該如何製作枯乾式盆景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首先,加強文化積累和美學修養。了解盆景藝術內涵,增強審美情趣,從而可以在布局構圖中有宏觀的思維,構思出精美的造型,體現優美的文化意境。第二,就是因材施藝。不要動不動就來枯乾式,而是根據樹樁的形態變化予以不同處理,有枯乾基礎就予以加強,沒有不要勉強。第三,自然形態為主,輔助加工為輔。不要過分追求枯藝,造成水線險峻,稍有不慎造成整個樁材死亡,得不償失還暴殄天物。
枯乾式盆景造型的樁材,大多以樹齡較大的樹樁為宜,常用素材有古柏、松樹、黃荊、銀杏、石榴、梅樹、榆樹、朴樹等,多以田野採掘的樁材為基礎,然而要注意的是,在採掘樹樁的時候,一是不能違法有關法律法規,二是要愛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不要亂采亂挖,三就是要有憐惜之情,不要為了片面追求枯藝,胡亂鑿鋸斧砍,最後出現張牙舞爪、白骨嶙峋、猙獰可怕的「四不像」,還有可能造成樹樁夭折死亡,暴殄天物,有損陰德。
以上就是筆者關於盆景造型的枯乾式盆景的一點看法,局限於學識淺薄,技藝粗糙,難免有失誤之處和以管窺豹,敬請諸位大家前輩批評指正,歡迎砸磚,謝謝!
(部分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2018-11-25易花得木
更多精彩文章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易花得木(yihuademu)(服務號)
宜花得木(yihua-demu)(閱讀號)
※鬼斧神工賞盆景之五:叢林式盆景
※多肉推薦:沙漠玫瑰四季開花不斷
TAG:易花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