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有多大?馳道有多寬?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原標題:阿房宮有多大?馳道有多寬?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史記》作為「二十四史」之首,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自然毋庸置疑。不過,《史記》中的記載也並非完全靠譜,其中有部分內容可以說讓人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史記》以及其他正史資料中關於秦朝一些數字方面的「硬傷」。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於公元前212年在龍首原(今西安市龍首村未央區、新城區和蓮湖區三區交界處)西側開始建造新的宮殿,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阿房宮。《史記·秦始皇本紀》中這樣描寫阿房宮的中央大殿:「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要解釋這段話的意思,首先就要說說秦朝的度量衡。秦朝時期的一步為六尺,一尺等於今天的0.232米,「東西五百步」就相當於696米。秦朝的一丈等於今天的2.31米,「南北五十丈」就是115.5米。按這樣來計算的話,阿房宮的中央大殿面積就是80388平方米。這是個什麼概念呢?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是故宮中的太和殿,它的建築面積為2377平方米。阿房宮大殿比太和殿大出三十多倍?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秦朝另一項大型工程是「馳道」。秦始皇在公元前220年下令修築以咸陽為中心的、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通俗地說,馳道就是當時的高速公路。《漢書·賈山傳》中描寫馳道在平坦之處,道寬五十步,隔三丈栽一棵樹。道寬五十步相當於今天的69米,而如今的雙向八車道,道路寬度也只有30米。所以,馳道69米的寬度顯然令人難以置信。可能當初班固在寫作《漢書》的時候,直接引用了歷史資料,而沒有詳細思考過這個問題。另一種可能就是單位出錯,將五十尺誤寫成了五十步。即便是五十尺,馳道的寬度也達到了11.5米,這樣的寬度在古代來說,完全可以做到暢通無阻了。
正史資料中關於秦朝的還有一處「硬傷」是各地貴族遷移到咸陽的人口規模。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防止原來六國的貴族造反,就下令將這些人舉家遷移到咸陽。《史記》中給出的數字是12萬戶。用最保守的數字假設一戶為5人的話,12萬戶就是60萬人。這還不包括貴族家庭中的大量姬妾、僕役等人員。如果這麼多人都遷移到咸陽,那還不得把咸陽城給擠爆了。而且古代的生產、運輸條件落後,光是糧食這一項就限制了城市的人口規模,根本不可能容納的了那麼多人在一個城市中生活。因此,12萬戶這個數字顯然是值得商榷的。
當然,話又得說回來。雖然《史記》、《漢書》等正史資料中有部分不合常理的地方。但這並不影響這些書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以當時的情況而言,要完成這樣的鴻篇巨著,出現少許瑕疵也是在所難免的情況。只是後人在解讀的時候如果遇到類似「硬傷」之處應當理性和客觀的分析,而不是認為正史上說的就全對。孟子曰: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歷史上的傅恆是怎樣一個人?26歲官居一品,生了個兒子比他還牛
※秦始皇焚書,其實留了後手,此人來到咸陽後下令:一把燒光
TAG:夜讀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