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40年 |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原標題:我家40年 |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兒時的我也曾是幸福的,爸爸是高陽一中的老師,媽媽在我們村子裡教書,那時雖然清貧,但是一家也其樂融融。
1978年的時候,父親英年早逝,時年哥哥8歲,我6歲,弟弟3歲。
我們兄妹三人就這樣"與眾不同"了。別人家孩子還在街上嬉戲玩耍的時候,哥哥就要跟著媽媽去地里澆地、收種。我也要一邊背著弟弟,還要學著做飯,六七歲時我就會烙餅,這樣媽媽勞累回家,也好能稍稍休息一會兒。
自打爸爸走後,我總會感覺人們用一種異樣看我們,還總是問我「想你爸爸嗎」?我也總是說「想」。殊不知那是我們的最痛處。當時的農村都是用人力拉小車,播種、收割都是純人力的勞動,媽媽每天要去學校教書,種地要起早貪黑的才行。我就在媽媽所教的那個班,記憶中媽媽每天走路都是急匆匆的,她說:"你爸爸不在了,我們不能讓人看笑話,你們要記住,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張皮。你們要自強自立,奮發圖強,不怕吃苦,窮人的孩子就要早當家,在最困難的時候誰幫助過咱要記一輩子!"
「自強自立,知恩圖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也就成了我們家的家風。
我們那時沒有暑假,就是麥假與秋假。
一到麥收季節,經常鬧風火天,就怕有風雨雷雹天氣,那是要搶收搶種的,我們那時候年齡很小,媽媽怕鐮刀剌傷我們的小手,就給我們倆每人一把打菜用的刀子,幫媽媽割麥子,學著擰葽打捆兒,鋒利的麥芒扎得我倆嬌嫩的胳膊,划出一道一道的血印子......收完麥子還要連夜用鍘刀攔腰鍘斷,一頭是麥穗兒,一頭是麥稈兒,再各自堆垛起來,排隊挨溝等著脫粒,媽媽哥哥負責往脫粒機輸送,我負責用簸箕接住脫粒機的出粒口,再一趟趟的運到一邊......緊張激烈的搶收過後,就要搶種了,那時候不像現在有現代化的機井,那時候都是潛水井,經常不上水,又怕燒了泵,還是分工合作,哥哥和媽媽需要來來回回巡視著土渠的土埝兒是否有開口,要不就給人家白白澆了地,有時給人家跑了漏子,還遭人家劈頭蓋臉的埋怨。我則負責蹲守在井邊,按照媽媽告訴我的,只要是井裡不上水了,就要把電閘拉下來,估摸著三五分鐘後再把電閘合上。還告訴我,只允許碰那個白瓷的閘頭,不許碰白瓷頭下面的金屬片,碰了就電死了。小孩子就是對什麼都好奇,我除了按照媽媽告訴我的反覆的拉閘合閘,還好多次萌發了碰碰那幾片金屬片究竟能怎樣,但是看到一合閘呲呲冒出的火光,可能還是怕電死吧,最終還是沒碰,我每每想起這些,就好後怕,但是一個6歲的孩子最終還是堅守戰勝了好奇,守住了媽媽說的底線,也守住了自己的生命!
轉眼就到了秋天,白天要跟著媽媽去地里收莊稼,還要一小車一小車的往家拉。媽媽駕著車轅子,哥哥要傍著媽媽拉一個長套兒,(多添上點力氣),一次,在哥哥拉套兒的時候,繩子斷了,哥哥一個大馬趴磕在了地里,那不是平地,那是長著滿地高粱茬子的地!非常的慶幸,真是老天有眼,哥哥正好趴在了高粱茬子狹窄的縫隙中才躲過一劫。媽媽的眼淚刷刷的流了下來。秋收過後,地里沒有著急的活計了,哥哥騎著自行車,帶著我,就去地里挖倉鼠窩,哥哥可是個挖倉鼠窩的高手,通過經驗和分析,就知道哪個窩裡有糧食,哪個窩裡沒糧食,窩裡有什麼糧食都知道,每次都頭頭是道的說給我聽,我只是傻傻的恩恩額的應著。最興奮要數挖出糧食囤了,這個時候哥哥總是讓我下到坑裡掏,我身子小,好動轉,用哥哥的話說,就是掏囤最過癮,我們也有「奢侈」的時候,碰到有大糧囤的時候,小糧囤會不屑一顧,把倉鼠窩裡的糧食運回家,用水淘了,再晒乾,磨成面,摻到豬糠里就是豬最好的飼料,我們一秋天挖的倉鼠糧足足能夠養出一頭大肥豬!
除了勞動,功課也不能荒廢,我們兄妹的功課都是出了名的好,我們知道只有靠自己奮鬥,才能改變命運,我們窮,窮人的孩子要早當家。一晃40年過去了,哥哥早已是北華航的大學教授了,我在郵政儲蓄銀行供職,弟弟雖說在家務農,但是要強的性格早已形成,我們三兄妹的孩子們也都已經上了大學,媽媽退休在家,兒孫繞膝,侍弄著自己的小菜園,享著天倫之樂。
時過境遷,我家40年,發生了太大的變化,「不怕吃苦,自強自立,懂得感恩」已然成為了家風,我們將一代代傳承下去。這正是:
從小生活多磨難,
自強自立度苦關,
知恩圖報謝雨露,
善美家風代代傳。
(崔曉娟)
(來源:河北新聞網)
TAG:文明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