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者來稿 | 略述樂平籍歷史文化名人戴儒

讀者來稿 | 略述樂平籍歷史文化名人戴儒

原標題:讀者來稿 | 略述樂平籍歷史文化名人戴儒


關注


Copyright ?本文為樂平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許有林的投稿,並授權本號發表,感謝來稿!文中觀點僅代表個人立場,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同時我們也期待您的來稿。


略述樂平籍歷史文化名人戴儒


文 | 許有林

今年是明朝嘉靖年間江西樂平戴村籍的應天府府尹、都御史戴儒誕辰530周年,由於之前文獻上關於他的記載很少,而筆者自上世紀90年代起即有志於研究樂平古代的人文歷史,陸續搜集到有關戴儒的豐富史料,今不揣淺陋,謹以此文紀念這位文采斐然、直言敢諫、心繫民眾、為民請命的先賢,並致以深沉的懷念。


功勛卓著的伐閱望族


樂平戴氏,可以溯源至上古黃帝時期,先祖姬姓,夏商為子姓。春秋時宋國第十一任國君?公,因有功於民,深受百姓愛戴,萬民所仰,死後周平王賜謚為「戴」,史稱「宋戴公」,為戴氏得姓之祖。唐僖宗乾符年間,戴護(858年—914年)以軍功補都散員兵馬使,退休後定居於婺源桃溪。南唐時戴護的孫子戴安(901年—949年)以軍功升至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監祭酒、監察御史、上柱國,欽賜宅第於江西饒州樂平縣黃柏原仙人峰下,死後謚「忠恭」,敕葬於樂平縣萬全鄉(今涌山鎮一帶)八澗橋涌陂山西檳榔山下。他的兒子戴賢從此就在這裡定居下來。宋朝時,戴賢的孫子戴匡宗遷居到本縣樂安鄉,並命名這個地方為戴村。戴匡宗是戴儒的十八世祖。明朝初年,戴儒的曾祖父戴麟德攜兄弟子侄遷居到鄰近的德興縣化龍里鴻源塢,從此這一支戴氏後裔就定居於德興。戴儒的祖父叫戴潮,他生了三個兒子,戴儒的父親戴繩是次子。戴繩繼承祖輩的傳統,他飽讀詩書、博覽經史、孝敬尊長、待人友善,娶妻李氏。


名滿饒州的青年才俊


戴儒生於弘治元年(1488年)9月初5日,字汝真,號小川。他從小就聰明活潑,相貌英俊,酷愛讀書,善賦詩作文。年齡稍大些又開始學習《周易》,從小就顯露出過人的才華。20歲時進入德興縣儒學讀書,補弟子員,這時候他已經是個氣質儒雅、高大帥氣,在德興頗有名氣的青年才俊了。在儒學裡戴儒學習刻苦、博覽群書、文章通達、文采斐然,他曾經到饒州府城遊學,督學邵二泉、李崆峒、蔡雲齋這些名儒都覺得他決非凡器,前途不可限量。正德八年(1513年),26歲的戴儒參加江西鄉試,榮獲第二名的好成績,正德十五年前後,戴儒家裡接連遭遇大變故,他的父親又不幸去世。遵照民間的習俗,他必須在家守孝三年,不得遠離家門,以盡人子之禮。守孝期間,他依然發憤讀書,準備去北京參加會試,以求出人頭地。


嘉靖五年(1529年)正月,39歲的戴儒來到北京參加會試,三月禮部發榜,戴儒以優異的成績榮登科甲,位列三甲第49名,賜同進士出身朝廷授予他中書行人的官職(從七品)。嘉靖八年,擢升戴儒為刑科給事中。當時嘉靖帝想追謚自己的生父(興獻王朱祐杬)廟號為「睿宗」,舉行郊廟大禮,召集百官商議。戴儒援引歷代舊例和典章制度,提出追謚興獻王為「皇考」,頗合嘉靖帝心意。刑部主事石英中的家僮與媵妾私通,被石英中處死並碎屍,他派人把屍體扔到鄰居的井裡。後來這件事被人告發,刑部定石英中犯故意殺人罪,論律當斬。當時有很多人為石英中辯冤,認為應該重新審理。可是大理寺在第一次審理結束後就打算處斬石英中,戴儒上奏皇上,說:「遵照祖先的律法,應該經過三次會審才能執行死刑,不能輕易殺人,以免產生冤案。」


不畏權奸的科道良臣


不久,戴儒轉任工科右給事中,他帶頭清查宦官掌管的二十四監局,發現有很多冒領工匠和人員薪俸的作弊行為,經過一段時間的清查,註銷了很多沒有在職卻冒領薪俸的名額、每年可以為朝廷減少十七萬擔祿米的開支。宦官戴永擔心戴儒會繼續嚴查下去,他闖入六科給事中辦事的衙門,想大鬧一場,戴儒不卑不亢地和他並列而坐,曆數二十四監局的各種作弊行為,說得戴永又氣又無言以對,他從此對戴儒懷恨在心。


嘉靖十一年,戴儒轉任戶科左給事中,不久又升任工科都給事中(正七品)。戴儒上任後經過巡查,向朝廷告發派往江西監督燒造御用瓷器的宦官在地方上無惡不作,索要財物無所忌憚,地方官和百姓都深受其害,迫使皇上罷免了其職責,宦官們從此對戴儒更加切齒怨恨。嘉靖十二年,張璁第二次擔任內閣首輔,宦官們爭先恐後地到張璁面前說戴儒的壞話。不久皇上下詔要求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的御史們互相檢舉對方的過失,六科給事中被彈劾的一共有六人。戴儒被彈劾後隻身騎馬返回江西饒州。


這時候他已經舉家遷到饒州府城,在停職期間他每天只是侍奉母親李恭人,督促兒孫讀書,有時也去菜園種菜,看看書,並不接待朋友,不和士大夫往來,不隨意談論朝廷政事嘉靖十五年,皇上下詔革除在科道互糾期間被彈劾官員的官職,依照舊例戴儒被迫辭職。

稱職能幹的太僕寺少卿


嘉靖十六年(1540年),江西巡撫和按察使同時上奏朝廷,一致推薦戴儒擔任南京九卿衙門裡的職務,六科和都察院的同僚們也上奏推薦戴儒重新出來為官。皇上又任命他擔任刑科都給事中(正七品)。當時昭聖太后的弟弟建昌候張延齡因被革除世襲的封號而橫行不法,被判下詔獄。皇上打算處死他,群臣爭相諫言,希望免除他的死罪。戴儒也上疏懇請寬大處理,說殺了他會讓健在的昭聖太后(明孝宗朱祐樘的皇后)過分悲痛,不合孝道。嘉靖十七年,禮部商議嘉靖皇帝的生父興獻王稱皇考和祔廟祭祀的大禮,禮部尚書嚴嵩的提議不合嘉靖皇帝的心意,皇帝對嚴嵩深為不滿。戴儒上奏說:「稱皇考可以,興獻王作為藩王沒有大功勛於國家,祔廟祭祀於禮不合。太宗皇帝(朱棣)神謀遠略,決策定鼎,雖然他也是藩王出身,但是他的功勞和開國皇帝不相上下,應該特別尊崇對他的廟號追謚,以別於其他的皇帝」皇上認為他說的有一定的道理,對他頗為讚賞。嚴嵩看到戴儒受到皇上賞識,從此對他心懷嫉恨。


嘉靖十八年(1539年),冊立朱載壑為東宮太子,皇上命內閣輔臣和六科給事中商定各項禮儀,向天下發布冊封太子的詔令。同僚們一致推舉戴儒來主筆,於是戴儒依照典章制度和前朝舊例把應該入貢的祭品和各項儀式都詳細列出,博得了皇上的褒揚皇上很高興,命令把太廟祭祀多餘的貢品賞賜給六科給事中,這是難得的恩賞。皇上還賞賜過《御制敬一箴》等碑文拓片,《孝慈高皇后傳訓》以及《明倫大典》等御書給戴儒。


這一年二月,戴儒陪同嘉靖帝巡幸他當藩王時的湖廣安陸州,回京後皇上又賞賜他很多銀兩和新的朝服,擢升戴儒為太僕寺少卿(正四品)。太僕寺掌管全國的馬政,擔負著為軍隊培養戰馬的職責。當時太僕寺分散養在北方各地的母馬因為生病和營養不良被淘汰的比例很高,不能滿足為軍隊輸送戰馬的需求,明朝時北方的游牧民族經常來侵略,要征服他們必須組建強大的騎兵部隊,所以太僕寺的責任極其重要。經過戴儒和屬下官員認真調查,發現官府讓百姓代養母馬每年繳納青年馬的差役有嚴重的弊端,百姓不能保證母馬年年懷孕,而且母馬還有可能因病死亡,所以不能保證每年都能繳納規定數量的青年馬,而官府不管實際情況,交不上青年馬就必須賠錢或者買馬補上。而地方上的豪強富戶因為替朝廷養馬得不償失,大都通過賄賂地方官員,把自己的養馬差役從名冊上註銷,貧困戶因為無錢賠償,相繼逃亡外地,致使太僕寺名冊下收回來的青年馬的數量和質量遠遠不夠。戴儒責令屬下嚴密清查,發現有數萬戶沒有承擔養馬的差役,戴儒下令責成和幫助他們恢復飼養母馬。戴儒又主持修改了有關馬匹牧養、訓練、使用、採購的管理制度,修改有缺隙的條款達二、三十頁,對恢復和提高青年馬的數量和質量都大有幫助。因為戴儒在太僕寺的出色工作,三年後皇帝晉陞他為中憲大夫,贈予他的父母榮譽和封號。


勤政愛民的應天府府尹


嘉靖二十二年,皇帝擢升戴儒為北京大理寺右少卿(正四品)。他到任後,經過認真審理,很多懸而未決的疑案冤案都得到了公正的判決。這一年的十月,又升他擔任應天府府尹,到南京去就職。當時南京遇上長時間的乾旱,莊稼地里的小麥都快要乾死了,戴儒作為地方行政長官,為了表示替萬民求雨的誠意,在祭祀雨神的前一天,他步行前往浦口求雨山,並在那裡吃齋,單獨住宿一晚上,很快就求來了及時雨澆灌麥苗。他接著發布告示,提防盜賊和搶劫糧食的行為,禁止哄抬糧價,把南京糧倉里的糧食按平價賣給百姓,因此當年南京並沒有餓死多少人。他又徵集民夫,挑石擔土,修築堤壩和江浦城、疏浚河溝,以防來年洪澇災害。他又下令開放糧倉賑濟廣德州的災民,把豪強富戶侵吞的土地發還給平民耕種。他在任期間,這樣的善政還做了不少,深得當地百姓的愛戴。


嘉靖二十三年八月,皇帝擢升戴儒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四川巡撫。這時候嚴嵩已升任內閣首輔,他一直以來對戴儒都心懷嫉恨,沒過多久,他就嗾使禮科給事中徐養正出面彈劾戴儒,徐養正上疏說「戴儒奸貪不堪大寄」,再加上嚴嵩的死黨們同聲附和,皇上下詔讓戴儒以原官退休,回到江西饒州養老。這一年戴儒57歲。


文采斑斕的退休高官


回到饒州府城後,他在城東靠近東湖的松樹林里買了一片地,在這裡興建了「三圃草堂」和供子孫們讀書的家塾,每天在書房和庭院之間吟詩作賦,有時也唱唱戲曲,有清越疏爽之趣。他有時也到各地走親訪友,和他們詩酒唱和,樂此不疲。原嘉靖二年進士北京禮部主客司郎中樂平人程嘉行和鄱陽雙溪的徐聽松生前都是他的好友,二人死後他都應邀撰寫了文采華麗的墓志銘,以示真摯的懷念。他還經常到祖籍地樂平戴村拜望宗親,敘談家族親情,熱心資助村中貧寒儒生,鼓勵並指導他們研習經史。嘉靖二十九年九月,饒州府為了紀念唐朝至德年間擔任饒州知府的顏真卿,重建魯公亭,時任知府黃宗器邀請戴儒撰寫銘文,嘉靖三十七年二月樂平戴村重建古城隍廟,戴氏宗親來饒州府請他寫文章紀念,他都欣然命筆。至今《乾隆樂平縣誌》和《康熙鄱陽縣誌》上還記載了他寫的文章,文筆流暢而氣勢恢弘,議論精闢而見識深遠。他還應同科進士雲南右布政使山東章丘人李冕邀請前往章丘補修了由楊循吉主修的《章丘縣誌》。他把自己多年來撰寫的詩文編集成書,命名為《鴻源集》,又把自己上奏朝廷的奏疏副本整理成冊,命名為《奏議》。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戴儒的兒子戴懋擔任文華殿中書舍人任滿,根據朝廷的推恩制度,晉陞戴儒為通議大夫(正三品)。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江浙沿海一帶,朝廷大臣舉薦戴儒去平定倭寇,說以他的才能和威望一定能夠勝任。可是皇上經過權衡後還是派了戚繼光去沿海平定倭寇。1567年正月,隆慶帝登極,廣施恩澤給前朝的老臣,下詔晉陞戴儒為正議大夫,資治尹(正三品)。

隆慶四年初冬,戴儒家的房頂上飛來了很多白鶴,白鶴來回飛翔,每天都鳴叫不停,不肯離去。忽然有一天,戴儒把親朋好友都召集到家裡來,殷勤地款待,大家美美地吃了一頓,親友們互相熱情地敘說著家常,暢談著親情友情,熱熱鬧鬧地度過了快樂的一天。第二天早上,他洗漱完畢,換上新衣服和新鞋子,把子孫們叫過來,說:「我這一生無愧於忠和孝二字,我在這個世界上的使命完成了,希望你們今後好好做人,互相勉勵吧!」說完就坐在椅子上去世了。這一天是1570年十二月初八日,戴儒享年83歲。


戴儒死後,第二年十月十八日下葬,由他在京城為官時結下的三個志趣相投的好友書寫墓志銘,都察院副都御史朱衡撰文,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禮書丹,戶部尚書張守直篆蓋。他的墓在鄱陽縣番山橫龍崗之原。大約上世紀末,他的墳墓被發掘出來,墓碑被有心人收藏起來,並被鄱陽縣聶清榮同志編入他的《雁過覓聲——鄱陽墓志銘裒集》一書中,至此,湮沒了四百多年的樂平籍歷史名人戴儒前輩的不平凡的事迹才得以為世人所知曉。


贊曰:


勤政愛民博學已稱官聲遠


清正廉明賢能足證風節高


2018年10月4日改於金匯蘭庭


(鳴謝: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南炳文教授


對本文的寫作給予指導)


作者簡介


許有林,執業獸醫師、中國獸醫協會會員、中國畜牧獸醫學會會員、樂平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業餘愛好文史,尤熟諳明史,專註於明朝樂平歷史文化名人史料的深度發掘。





1、《雁過覓聲一鄱陽墓志銘裒集》


2、湯綱、南炳文著《明史》


3、《明實錄世宗實錄》


4、呂思勉《中國通史》


5、清·張廷玉等撰《明史》


6、清·康熙《鄱陽縣誌》

7、清·乾隆《樂平縣誌》


本期編輯:張友維


瑤湖讀史


Big History Reading Club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瑤湖讀史 的精彩文章:

為何中國人偏愛紅色?

TAG:瑤湖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