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全息理論、相對論、時光隧道,已經過時2500年了?!——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第32課

全息理論、相對論、時光隧道,已經過時2500年了?!——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第32課


若有錯漏,歡迎大家留言指出~


鞠躬感謝!



1~31課講記


可以在後台回復:

維摩詰經


也可以點擊「

閱讀原文

」獲取






  第32課  







(上師念傳承)




學院的道友下課後留一下,我有些事情要交代。




繼續講《維摩詰經》。上節課講到文殊菩薩及眷屬去看望維摩詰居士時,舍利弗心想,這裡怎麼沒有坐的地方?維摩詰居士當時說:「你來這裡是求法還是求床座的?」舍利弗說:「我是為法而來,不是求床座的。」然後維摩詰居士就宣講了法。聽法後,五百位天子獲得了法眼凈。窺基大師的注釋中說,法眼凈是預流果的境界;僧肇大師則認為是獲得了見道的境界。這是上節課的大概內容。



我們雖然沒有得到「法眼」,但當年文殊菩薩,包括舍利弗、目犍連等眷屬所得到的法益,其實也或多或少得到了部分。沒有信仰或對佛法毫無興趣的人,不一定會聽課,即使聽了,也可能毫無感受、一無所獲;若你誠信佛法,對維摩詰居士有信心,那我相信,對於今天所聽到的這些大乘佛法的真理,即使未身在2500多年前的法會現場,我們也會滿心歡喜,深感意義非凡。




前面的內容,是對佛法的甚深方面闡述得比較多,今天主要講佛法的不可思議。按照前輩大德們的解釋,此處大概有13個「不可思議」,包括大小、廣狹、時間長短等不同的對應。也許對世間人,尤其是實執嚴重,只承認「客觀世界」的人來講,這些「不可思議」的境界極其難以想像。當然,這也無可厚非。




因為這裡講了很多「不可思議」,我們以分別念可能無法想像,以有限的語言也難以表述清楚,所以對「不可思議」的法門先要有個心理準備。否則就會疑惑:「我怎麼無法想像這些境界呢?」




其實,我們的想像力是十分局限的。因為它必須遵守、符合我們這個社會群體公認的,在有限的時空當中適用的規則和規律。但這個規律是否完全與萬法實相吻合呢?我們自己也不敢確定。




不要說三千大千世界的宇宙規律,甚至我們連自己親朋好友的心態和行為習慣,也很難理解和捉摸。比如父母和伴侶的一切身體行為和心理狀態,以及我們自己的身心規律,誰都無法完全掌控。人們常說:「我今天心情愉快,但不敢保證明天也是如此。」因為雖然大家都不願意傷心懊惱、痛苦萬分,但有時就像神經病人一樣,突然間煩惱烏雲密布,自己也無法操控。



我們的想像力確實極其有限,所以不要夜郎自大,認為自己是全知或遍知,只要是自己無法理解的事情,就斷然肯定不會存在或發生。

一般來說,對於外界信息,人們的主觀意識並不能全然接納。至於不能接納的部分是否真的不符合真理,卻需要仔細思考和探討。

今天在正式開講之前,先講這麼一番道理,下面接著講課。




前面維摩詰居士講法以後,許多人已獲得法眼,這時維摩詰居士對文殊菩薩說:






爾時,長者維摩詰,問文殊師利:「仁者游於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國,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師子之座?」




文殊菩薩特別喜歡「出國」,以神通、神變遊歷了無量無邊的剎土。現在有些人財力豐厚,拿著護照,就可以雲遊全世界。有的人說:「我已經去了一百多個國家,還準備在有生之年,把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走一趟!」因為有些人的護照不受限制,世界上一百九十多個國家,都可以隨便進出。而文殊菩薩以神變力,能夠自在無礙地去往各個國土。




於是,維摩詰居士問文殊菩薩:「仁者,您經常游訪於無量阿僧祇的國家,去過無數佛剎,可謂游化無疆。那麼請問,您在哪一尊佛陀的國土中,見過成就殊勝善妙功德的獅子座呢?」維摩詰居士現在屋子空空,沒有法座提供給眾多客人,因此「請教」文殊菩薩,如果哪個佛國有特別殊妙的法座,他也想請回來。(上師笑)


 




文殊師利言:「居士!東方度三十六恆河沙國,有世界名須彌相,其佛號須彌燈王,今現在。彼佛身長八萬四千由旬,其師子座高八萬四千由旬,嚴飾第一。」




文殊師利菩薩回答說:「維居士(有些外文譯成:「先生,您好!」(上師笑,眾笑)藏文版中也譯為居士),由此往東,越過三十六個恆河沙數不可數的國土,有一個世界名『須彌相』」。這裡說是三十六恆河沙數,藏文版中是三十二恆河沙數,但對比梵文和其它譯文,都是三十六恆河沙數。應該三十六是準確的,可能因為版本不同的緣故。


 


彼世界佛陀的名號為須彌燈王如來。他恆時安住於此剎土中,廣轉法輪、利益有情。該佛國中的人和娑婆世界之人的身量有很大差別。佛身高八萬四千由旬,他的獅子座也高達八萬四千由旬,珍寶嚴飾,曼妙殊勝,無與倫比。




文殊菩薩告訴他:「您不是要勝妙功德的獅子座嗎?在我去過的世界當中,須彌燈王的法座堪為第一,莊嚴無比,高達八萬四千由旬。」




「由旬」是古印度的一個長度單位。還有個長度單位,叫俱盧舍。《智者入門》中講到,一由旬相當於八俱盧舍。《大唐西域記》中提及,帝王一日行軍的路程為一由旬。以前印度的數字和單位概念不是特別統一,還有些上、中、下不同的由旬單位等。不管怎樣,這是一個數量較大的衡量單位,以現代的計量單位估算,一由旬大約是11.2公里。




這裡所講的「八萬四千由旬」,與藏文版和其他譯本中的數字也不盡相同:比如有的藏文版本中說是八百四十萬由旬,吳支謙說是六萬八千由旬,玄奘又說是八十四億由旬。也許是版本不同,或是譯者的個人理解和翻譯方式有差別。我看到的這幾個不同的版本中,關於此處的數字描述也不同,但究竟孰對孰錯,我們也沒必要在細枝末節處深究,只要能根據這些數據看出彼佛身相高大莊嚴、法座也異常高廣就行了。其他譯本中還講到了菩薩的身量約是佛陀身量的一半,菩薩法座的高度也是佛陀法座尺量的一半……總之,無論哪個版本中所描述的佛陀身量與法座的高廣,若用現在的「公里」等單位來計量,都是一個天文數字,完全超越了人類的常識,是難以想像的高大。




大乘佛教中也經常提到這種「不可思議」的概念——比如,《大寶積經》中有一個故事,目犍連尊者有一次想知道釋迦牟尼佛的音聲所能傳到的距離,於是依靠佛的神通力,向西一路飛行,經過了九十九個恆河沙世界,抵達了名為「光明幡」的世界。光明幡如來身高四十里,其菩薩眷屬身長二十里,就連他們所使用的缽盂也有一里之高。目犍連尊者很好奇,於是想一探究竟,就倚在缽盂上,但就像小蟲爬在我們碗上一樣,根本無法了知缽盂的高度。這時,有位菩薩看到他,非常驚訝地問佛陀:「這裡有個人頭小蟲,它是從哪裡來的?」(眾笑)光明幡如來說:「你們不能輕視他,他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足下神通第一的弟子目犍連。」(上師笑)我們的目犍連在那裡像小蟲一樣,好可憐啊(眾笑)!後來目犍連祈禱了釋迦牟尼佛後,才又回到了娑婆國土。可見,這個世界的顯現是如此不可思議,連目犍連尊者都有這樣尷尬的經歷。




《毗奈耶經》也講過,佛陀的身相與一般人迥然有別,佛陀的法衣、腳印、牙齒乃至整個身量與現在的人相比,都有巨大差異。以前我們在印度金剛座時,看到的佛陀腳印,在成都寶光寺看到的佛陀牙齒,都可以佐證這一點。儘管在娑婆世界中,本師釋迦牟尼佛比一般聲聞、凡夫弟子高大,但與其他世界的佛相比,其身量也並不是特別高大。這個故事以前也講過。




文殊菩薩已經向維摩詰居士介紹了東方剎土中的法座——不管質量還是其他方面,在其見過的法座中最為上乘。可能文殊菩薩心裡正在暗自得意:「是你自己要最好的法座哦,看你那個小屋子能不能裝得下吧,要是能裝下,那可是東方須彌相剎土最好的法座。」






於是長者維摩詰現神通力,即時彼佛遣三萬二千師子座,高廣嚴凈,來入維摩詰室。




這時,只見維摩詰居士以神通力,立刻就將東方須彌相剎土須彌燈王如來的法座變到屋裡來了。隨後,須彌燈王如來又將其餘三萬二千個法座運到維摩詰居士的室內——這裡沒說是派哪位菩薩運過來的,但他們完全不像我們的道友那樣,認為搬動法座是很累的事。前天在網路開示的時候,我說:「前面的這個桌子有點遮擋視線,看能不能搬走?」他們忙說:「不能搬!否則攝像組的人會抓狂的。」(眾笑)而如來的這些弟子們並沒有「抓狂」,輕而易舉就將三萬二千個高廣、莊嚴、清凈的法座自然而然地搬到維摩詰居士的屋子裡來了。看上去好輕鬆啊,就像演電影一樣,「嗚」一下就把法座搬好了。




關於法座的具體數量也有不同記載,梵文版中好像說的是三百零二萬,但大多數版本中還是三萬二千。三萬二千其實已經挺多了,現在世界上很多大型奧林匹克中心都有兩、三萬個座位,像「鳥巢」那種不到兩萬座位的場館已經很少了。當然,一間房子里能容納下這樣的「鳥巢」都是無法想像的,更何況是這麼多高大莊嚴的法座了,但它們全都被運到了維摩詰居士家裡。




現在法座已經有了,到處都是法座。(眾笑)








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見。




這時,諸大菩薩、還有很多前面講到的菩薩、聲聞弟子以及帝釋天、梵天、四大天王等

全都紛紛前來

(平台君疑問:是因為房子太小了,他們之前沒有擠進來么?)

,深感極其莊嚴、前所未聞、十分稀有!






其室廣博,悉皆包容三萬二千師子座,無所妨礙;




這些廣大的法座全都安置在維摩詰居士的家裡,維摩詰居士的家好像也變得廣大起來,像這樣的三萬二千個法座也能全部容納,無一餘留,哪怕僅僅一個安置不下的情況都沒有,且毫無障礙、不顯狹窄。






於毘耶離城,及閻浮提四天下,亦不迫迮,悉見如故。




不僅如此,整個毘耶離城(廣嚴城)乃至整個娑婆世界、四天王天以下的所有世界,也不顯得局促和窘迫,都與平時的布局一樣。

這樣的世界觀確實很奇妙,一方面,這間小小的屋子跟以前一模一樣;但另一方面,又能將三萬二千個高大的法座全部容納。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以常人的思維是很難揣度的。




湛然大師在《維摩經略疏》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以前有本叫作《靈鬼志》的世間書籍,說是一隻修行千年的狐狸,在一個小小的墳墓洞穴中竟然可以推動大車,車沒有減小,洞也沒有增大,車卻可以行動自如、運行無礙。無論這是民間傳說還是傳統說法,至少這個故事說明,時空確實是很難想像的。




當這些法座突然進入維摩詰居士家裡的時候,一般人也會覺得不可思議,且難以接受。但無論他們接不接受,座位已經顯現在這個往常看似狹窄的空間中了。




《大寶積經》中還有類似的道理。吾等導師釋迦牟尼佛顯現於人世間時,從兜率天入母胎,後以十二瑞相成道,這段經歷摩耶夫人曾給善財童子講過,在《華嚴經》第七十六卷中有記載——大菩薩入胎後,母胎得到加持,無數世界的佛、菩薩、天人以及其他有緣眾生到達胎宮(母胎),恭敬供養並請轉法論,祈請佛陀為他們宣說妙法。此時,母胎其實並沒有變化,但佛陀也確實轉了法輪。




這樣的道理講給別人聽,有的人是很難理解的—— 如此狹小的母胎之內,佛陀卻在此為無數世界的無量佛、菩薩和眾生轉法輪?怎麼可能!




但我們一定要意識到:這是因為我的分別念非常狹隘有限所致……

我們要反思自己的局限,調整固有的態度,面對未知之事,至少要以開放的方式來接納。




當然,我並非強迫大家盲目接受佛教中的所有理論,因為這與個人習慣、前世福報或當下的心態有關。有些人因成長中的教育背景所限,還有些人總是懷著固有見解,頑冥不化、墨守成規,很難接受與自己認知不符合的見解與知識。




但在真理面前,再怎麼一味否認也是徒勞,不僅在佛教中如此,在其他宗教中也有類似的情況。雖說有些學者認為,佛教的地獄、天堂等時空觀念,與許多科學研究不謀而合,而其他宗教的有些理論,則與現代科學相悖離。但不管怎樣,我覺得每個宗教都有一些不可思議的現象,如基督教《聖經》的四福音書里的一些故事,也與我們現在所講的不可思議的加持、神變、神通力等有異曲同工之妙。




基督教或天主教經常講一些神跡,有的聽起來也不一定能讓人接受。包括基督教和天主教在內的很多西方宗教,在不同場合中吸煙、吃餅乾、喝紅酒等習俗,有些是有來源和出處的:比如門徒供養了五塊餅和兩條魚,但現場卻有五千人之多,顯然不夠分,耶穌便顯現神跡(就如佛教所說的「作加持」),將餅粉碎後分給大家,不但讓五千個人都吃飽了,最後還剩餘頗多。如果是現在,有的唯物主義者就會質疑:「五塊餅分給五千人吃,一千個人只吃一塊餅,怎麼可能吃得飽?」以我們的現量或思維觀察,這確實很難接受,但因為在場的人都獲得了神或上帝的加被之力,也就有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感受。




眾多西方國家在不同的場合中都是如此,把餅乾之類的東西當作上好的加持品來對待,就像我們會供時一樣。因為某些不共的加持力,這些故事也能被普羅大眾所接受。




文中說到,南瞻部洲、四天王天以下的所有世界都毫無遮掩、纖毫畢現,同時屋子沒有增大,法座也沒有減小,確實不可思議。




這時,維摩詰居士已經將法座安置妥當。之前有些弟子一直渴望有個法座,聲聞眷屬也正為沒有法座而暗自發愁。現在法座是有了,但又爬不上去,也麻煩。(眾笑)




所以有些實執比較重的人經常會遇到麻煩,修行時也是這樣,修某些法的時候,有的實執特別重的人就修這個不行,修那個也不行。確實,不管怎樣,雖然我們現在沒有這麼強大的神通神變力,但大家平時修行時,

最根本的仍是要學習般若法門,了知諸法實相為空性,這個很重要。






從未接觸過空性法門的道友,則凡事都反映出根深蒂固的實執紮根心底,不管學加行、修凈土還是修禪宗,總會疑慮重重:「本尊是實有的,我也是實有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牢不可破的實有法。那麼,如果本尊來了怎麼辦?本尊是很堅固的實體,我也是很堅固的實體,本尊現前時,我倆怎麼融入啊?」(眾笑)就會像這樣杞人憂天。如果懂得空性法門,則許多方面都能無礙通達,因為

緣起空性當中,一切皆有可能。




法王如意寶以前有一個教言:「什麼都不是當中,什麼都可以出現。」他說這是有一次夢見托嘎如意寶時,上師賜給他的教言。那時應該是87年,當時法王在喇榮傳講了《定解寶燈論》,隨後準備去中國高級佛學院傳講這部法。在這之前的一天,法王如意寶深有感觸地說:「(上師念藏文:「借樣馬因巴理借樣恰巴。」)

什麼都不是當中,什麼都可以顯現。

」這是

托嘎如意寶給他的最殊勝的甚深教言。




如果不懂空性,就無法理解一切萬法在無實的當下仍可以顯現的原理。尤其對一些唯物論「功底紮實」的佛教徒來說,在沒有了解中觀之前,理解起來確實頗費周折。所以我們會要求大家從一開始就多學一些空性法門方面的知識,了知一切萬法的確是依靠自己的分別念而存在的,本來並無實體,而分別念也是空性的,並且到最後,這一點也是自己可以證悟到的。




密法里的直指心性,是依靠一種表示方法來當下開悟,這有一定的困難。但中觀是以輪番觀察的方式來認識萬法的自性真相,就並非難事。而且對每個人來說,這種證悟空性的方式都是適用的。依靠這種觀察方式,不僅可以讓那些比較成功的知識分子,能夠得出萬法空性的結論;而且也能讓那些境況平平,卻有一定觀察能力的人,也得到同樣的見解。




聲聞弟子的分別念還是層出不窮的,無論走到哪裡,分別念都此起彼伏,這一點我也能感覺得到。比如,我們有些道友分別念真的格外粗重,這樣也不信,那樣也不信,怎麼樣都不信,修行過程當中也特別苦惱:「我參加這個班可不可以?參加那個班可不可以?」患得患失、左右為難。最近我身邊一直有人來問:「我可不可以打個卦?可不可以問問您?」其實,對哪個法門有信心,自己去參加就可以了,又不是參加戰爭(眾笑),既不是阿富汗戰爭,也不是敘利亞戰爭。你對哪個法師有信心,對哪個法門有信心,就毫不猶豫去參加即可。「我可不可以求個加持?我中觀……我不敢求中觀!俱舍怎麼樣?俱舍也不行,我沒有信心。」(上師模仿,眾笑)昨天在上下樓的樓梯口,無數人擋住我:「哪個班好?給我打個卦吧。」(上師模仿,眾笑)「聲聞乘」的這些……(上師笑,眾笑)不過還是可以理解,剛來的時候都會這樣。








爾時,維摩詰語文殊師利:「就師子座。與諸菩薩上人俱坐,當自立身如彼座像。」




維摩詰居士對文殊菩薩說:「法座準備好了,你們現在可以入座了。」前面大家一致認為,維摩詰居士的房間空空如也,沒有任何法座。現在維摩詰居士對文殊菩薩說:「你們請坐吧,所有的菩薩上人,統統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量,坐在相應的法座上。」




「當自立身如彼座像」,可以解釋為「根據自己的身體度量就坐」,也可以解釋為「根據自己的智慧、福報和能力就坐」。因為法座很大,如果體型不合適……好像我的這個法座也大了一點(上師笑,眾笑),是吧? 






其得神通菩薩,即自變形為四萬二千由旬,坐師子座。諸新發意菩薩及大弟子皆不能升。




這時,具備神通的菩薩就把自己的身體也變成四萬二千由旬,坐到獅子座上。本來娑婆世界的菩薩個子很小,但通過加持、顯現神變,就坐上了法座。有一些剛剛才發心的菩薩,剛剛來的那些個(上師笑,眾笑)……還有聲聞乘的大弟子們,都不能上升而坐。因為法座太高了,他們在法座面前就像小蟲一樣,沒法直接坐上去,也沒有能力上升而坐。鳩摩羅什的譯本是這麼翻譯的,但藏文和其它個別譯本翻譯的是:新發心的菩薩剛開始沒辦法坐上去,維摩詰居士給他們傳了法,得到神通後才坐上去,但聲聞弟子一直無法坐上去。




爾時,維摩詰語舍利弗:「就師子座。」




因為舍利弗尊者之前顯得很需要法座,一直擔心沒地方坐,現在有了法座,於是維摩詰居士對他說:「那你上去坐唄。」(上師笑,眾笑)






舍利弗言:「居士!此座高廣,吾不能升。」




舍利弗說:「居士啊,這個法座太高了!」(上師笑,眾笑)智者大師曾引用

《妙法蓮華經》云:「諸法空為座。」

顯現上法座很高,但因為諸法空性,而且菩薩們通達了空性,所以駕馭自如,有能力坐上去。而聲聞弟子沒有通達法無我,所以不能直接坐上去。






維摩詰言:「唯,舍利弗!為須彌燈王如來作禮,乃可得坐。」於是新發意菩薩及大弟子,即為須彌燈王如來作禮,便得坐師子座。




這時,維摩詰居士告訴舍利弗尊者:「舍利弗,你如果實在坐不上去,我教你一個辦法:在須彌燈王如來面前頂禮。依靠佛陀不可思議的加持力,你就有可能坐得上去。」於是,新發心的菩薩和以舍利弗為主的大弟子們,立即頂禮須彌燈王如來,依靠佛陀的加持力,終於坐上獅子座。




當時菩薩們都已經上了法座,他們坐不上去就很著急,就像有些道友找不到班級(上師笑,眾笑)……找不到班級沒什麼,領不到生活費才麻煩。(眾笑)




窺基大師在

《說無垢稱經疏》的講義中講道:「座出燈王。故令禮敬。要加神力。方能升故。顯歸敬者願必滿故。」

因佛加持力的緣故,頂禮佛陀一方面能滿足自己的願望,另一方面能成辦一切善法事業。






對不相信佛有不可思議加持力的人而言,說什麼都無濟於事;反之,對信心滿滿的人來說,決定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加持。如

《幻化網續》云:「何人敬三門,頂禮如來身,福德若有形,世間不可容。」

身口意三門虔誠恭敬地頂禮如來的身體,所獲得的福德如果有形狀,整個世界都容納不下。如同一些教證講到皈依的功德一樣,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我們向佛陀祈禱,也有這樣的力量。




所以,我自己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會

祈禱上師三寶

。比如晚上做了惡夢就會祈禱,而且確實通過祈禱改變了許多緣起;出門的時候,自己會祈禱或請僧眾念經;生病時常常請僧眾及大德作加持,也確實感受到不可思議的功德。而且有時候,我在佛前以身口意三門頂禮,

自己的恭敬心與佛像不可思議的加持融匯成一種力量,依靠它,一些惡運得以改變,並讓我所願圓滿,心想事成。






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廣之座,於毘耶離城無所妨礙,又於閻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諸天龍王,鬼神宮殿,亦不迫迮。」




舍利弗說:「居士,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景象。這麼小的屋子裡卻能容納如此巨大的法座,不僅對整個毘耶離城沒有妨礙,而且對南瞻部洲所有的聚落、城鎮、村邑等全都沒有任何阻礙,甚至四天王天以下的所有天龍鬼神宮殿,也不會有緊迫逼仄的感覺,完全可以容納。」




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如

《華嚴經》云:「一身跏趺坐,充滿無量剎,眾生不迫迮,清凈法身力。」

佛陀的跏趺坐能充滿無量剎土,但即便如此,眾生也沒有感覺到擁擠,這就是清凈法身的力量。




那麼,佛經中對大小的差別是如何宣講的呢?




維摩詰言:「唯,舍利弗!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




維摩詰居士說:「唯,舍利弗!諸佛菩薩有一個解脫法門,名字叫做『不可思議』。」




「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無所增減;




如果菩薩能夠安住在不可思議的解脫法門中,就可以把高大的須彌山容納進一個芥子當中。然而須彌山沒有減小,芥子也沒有增大,二者均無增無減。




「須彌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諸天不覺不知己之所入,唯應度者乃見須彌入芥子中,是名住不思議解脫法門。




須彌山王的本相與之前相比沒有任何變化,而且四天王天、忉利天的天人、三十三天的天人也不知不覺地進入到芥子當中。依靠神變得到解脫的菩薩,知道須彌山入於了芥子當中,其他人都全然不覺。這叫「住不可思議解脫法門」。




這一品宣講了幾個方面的「不可思議」法門

,首先就是大與小。




大小是相對的,小小的芥子可以容納巨大的須彌山,可能這讓我們很難接受,但可以對此進行思考。




不知在座各位是否還記得上個世紀提出的全息理論?「全息」的意思,是「全部的信息」,這個概念在當時非常超前,也震驚了科學界。按照全息理論的觀點,組成人體的微小物質當中,也會容納更大的組成部分,乃至整個人體的信息。或者,在花朵的一個小小花籽上,能夠包含整朵花,乃至整株植物的全部結構與信息。這是一個全新的科學概念。




有些人會覺得難以接受:「那麼微小的原子中,不可能包含整體的全部信息!」但實際上,科學界已經發現這樣的「不可思議」。還有關於時間和空間的理論,也是如此。




我曾講過唐朝的一個公案。李渤先生有一次問智常法師:「你們佛教說須彌山能夠納入芥子中,這完全就是在騙人哪!」法師反問道:「有個說法叫『讀書破萬卷』,那你們讀過的萬卷書都放在哪裡的呢?」李渤回答:「當然都存在腦袋裡了!」法師又說:「可是你的頭也不過只有椰子大小,又怎麼可能裝得下萬卷書呢?」李渤聽後無言以對。




其實李渤可以辯解:「頭腦中保存的是書里的內容。」我們也可以反駁:「這就是說,雖然書中的內容是印刷在紙張上的,但其內容便代表了書本身。如此一來,萬卷書都能裝入你頭腦當中,那須彌山又為何不能納於芥子之中呢?」在某種意義上,「小」中也有「大」的成分,就像全息理論所闡述的一樣。




「大」和「小」都是我們的分別念。若萬法存在實有的「大」或「小」,那的確無法相互含藏。此處最關鍵的概念是:

不論是大如須彌山,又或是小如粒子、原子,兩者的本體都不是實有的。




現代科學也證實了這一點:萬法只是我們五根前虛假的顯現,並非實有。若以破解微塵的方式來觀察,任何一法都並非真正實有。既然如此,我們所謂的大和小,也都只是習慣性的概念而已。正如中觀里所講,若實有法存在,則萬法無法顯現。倘若真有一法實有存在、具有自性,那所有人對它的看法應當完全一致,如一致認為「這是好吃的東西」等等,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此處探討的「芥子納須彌」的道理,在米拉日巴尊者和惹瓊巴的公案中也有提及:惹瓊巴想到印度去研習無二空性,米拉日巴告訴他沒有必要,可惹瓊巴還是堅持去了印度。當惹瓊巴學成歸來時,他對於自己新學到的知識感到十分驕傲。米拉日巴去迎接他,師徒二人在回家的途中,突然落下一陣大冰雹,米拉日巴見路邊有個氂牛角,便鑽入牛角中,牛角並沒有變大,米拉日巴也沒有變小。這時,米拉日巴在牛角里呼喚惹瓊巴,讓他也進來躲雨,惹瓊巴卻無力效仿。其實,米拉日巴是想以此摧毀他心中的傲慢,因為惹瓊巴認為自己畢竟是從印度留學回來的「海歸」。(眾笑)




現在,不論是國外的人來到中國留學,還是中國人去西方留學,這些留學生們都有些傲慢。惹瓊巴也一樣,他有機會去印度留學,而自己的上師沒有見識過,因此心中產生了一些傲慢。米拉日巴尊者雖然是他的上師,但惹瓊巴在最初依止時並不順服,之後才逐漸對上師有了信心。直至米拉日巴尊者示現圓寂時,惹瓊巴才對上師生起了無比的信心。






上師法王如意寶經常引用一句

米拉日巴尊者

的教言,上師當年在印度時,也為弟子們宣講過,我對此記憶猶新(上師念藏文):

「前後藏之四翼地,舍了義尋不了義,請尋了義惹瓊巴;多康六岡之地域,不喜智者喜愚者,請依智者惹瓊巴。」

此處,「前後藏之四翼地」和「多康六岡之地域」,是指我們藏地分為三大區域——上阿里三圍,中衛藏四如,下多康六崗。這句意為:前後藏之四翼地區的人們,會捨棄了義而尋求不了義,惹瓊巴,請你尋求了義之法;下多康六岡之地的人們,會不喜歡智者卻喜歡愚者,惹瓊巴,請你依止智者。希望大家也去尋求了義的法,依止有智慧的上師。這是米拉日巴尊者對惹瓊巴的遺教,他們師徒的關係顯現上時好時壞,就像中美關係一樣。(眾笑)




以上,是從大與小的角度進行宣講。接下來,是第二種,從廣狹的層面進行闡述。




「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嬈魚鱉黿鼉水性之屬,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諸龍鬼神阿修羅等,不覺不知己之所入,於此眾生亦無所嬈。




如同將四大海洋的水全部納入於一個毛孔之中,且不擾亂其中的魚、鱉、黿鼉等等,大海的本相也絲毫未改變,依舊如如不動,海中的龍、鬼神、阿修羅等一切眾生全都不知不覺,未受任何驚擾。






遼闊的大海入於一個微小的毛孔之中,並且大海並未縮小,毛孔也並未增大,這也是極其難以想像的。

《文殊師利發願經》中云:「一一微塵中,見不思議剎,於一一剎中,見不思議佛。」

一個微塵中,可以現見不可思議的剎土;於一一剎土中,亦能現見不可思議無量佛。這與《普賢行願品》中的「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意義相同。




這些道理的確非常不可思議,也許有些人十分不解:「大海中的眾生竟能全部入於一毛孔中,並且大海還毫無動搖和改變,這怎麼可能呢?」其實,這是完全可能的。例如,一些現代人習以為常的知識,對於幾百年、幾千年前的人們而言,也是難以置信的。大家都知道地球有自轉和公轉,山川湖海每時每刻都在隨著地球一起轉動,但我們卻對這種運動渾然不覺,也沒有暈車時的感受。坐飛機遭遇氣流震蕩時還會有點害怕:「會不會掉下去啊?」但不由自主跟隨地球轉動的我們,卻對地球的運轉毫無察覺,只是理論上知道它在轉動而已。




曾經有人質疑:「佛教關於須彌山的說法是不是很搞笑?」這並不是「搞笑」的荒唐之說。地球上存在著許多我們並不知曉的生存方式,以及許多不可思議的現象。我書房中有一個地球儀,有時看著它我會想:「我們生活在北半球,但那些生活在澳大利亞、紐西蘭甚至南極等南半球國家的人們,是不是頭朝下呢?並且還不會掉下去。」還有,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多都被水覆蓋著,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水球」,但這些水都被緊緊吸附著,不會往外流失。




有些人會覺得:「啊,怎麼會這樣?融入一個毛孔怎麼會感覺不到?他們至少也是有感覺的吧?」這裡並非說的確實有其事,而是說如果菩薩獲得不可思議的解脫,那就可以把大海的水融入到毛孔中,但海里的動物也不會發覺。這主要是為了彰顯菩薩的力量不可思議。




對於這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偶爾難免會有一點不相信。但轉念又想,我們所在的這個宇宙,也有大量不可思議的現象。有些人認為,須彌山是喜馬拉雅山,這種說法是不合理的。如果聽到這種話,牙齒都要笑掉了(眾笑)。好像現在藏傳佛教中有些法師也在研究這方面的內容,基本上認為是這樣的,但這個結論是否合理,目前不是特別清楚。還有些人認為,銀河系是須彌山。但銀河系如果是須彌山,那牙齒可能更危險了(上師笑,眾笑),會不會掉?老年人本來沒有牙齒,如果真的掉下來就安一個假牙吧。




這些不多說,下面再講一點。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斷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輪,著右掌中,擲過恆河沙世界之外,其中眾生,不覺不知己之所住。又復還置本處,都不使人有往來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




維摩詰居士又告訴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的菩薩,可以自在地把玩三千大千世界,就像陶師操控旋轉拉胚的輪盤一樣,放在右手掌當中,扔到恆河沙數以外的世界,隨後又取回來。這些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卻對自己往來於恆河沙數世界的經歷毫無知覺。」(上師笑)這也有可能,菩薩之所為,眾生往往毫無知覺。




陶家輪,是指陶師的輪盤,解釋起來有點不太好懂,但也能大致明白吧。古時候有很多做陶的陶師,他們會用輪盤。當然,現在有些網上的圖像不一定準確。就像《入中論》里講的一樣,陶師剛開始旋轉輪盤時,還會依靠勤作,到了最後,輪盤就旋轉自如了,所以陶師們還是很有掌控能力的。




同樣的道理,菩薩把三千大千世界握在手裡,轉一轉又扔出去……但有些藏文版里好像不是這樣表述的,但也許只能這樣來理解吧。




這是一個比喻。






「又,舍利弗!或有眾生,樂久住世而可度者,菩薩即延七日以為一劫,令彼眾生謂之一劫;或有眾生不樂久住,而可度者,菩薩即促一劫以為七日,令彼眾生謂之七日。




之前講的是空間廣狹方面的不可思議,此處講時間長短方面的不可思議。




此處舉了一個例子——「舍利弗,如果有可以度化的眾生願意長久地住在世間,菩薩會把七日延長為眾生所認為的一劫;還有一些眾生不樂於住世,卻也想得度,則菩薩可以把一個劫縮短為七日,但這些眾生也不會感覺到時間被壓縮或延長,仍然認為還是原來的時間。」菩薩就具備這樣的任運掌控時間的能力。






這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關於時間方面的理論比較相似,如

《華嚴經》云:「無量無數劫,能作一念頃,非長亦非短,解脫人所行。」

無量無數劫可以容於一個剎那,時間並非特意延長,也沒有特意縮短,這是通達不可思議境界的解脫菩薩的行境。




科學界所說的時空隧道,其中一部分也許有些神秘的意義,有的也許只是一些神話傳說。比如,說有的人進入時空隧道,過了若干年,回來的時候,相貌等都沒什麼變化,有諸如此類的說法。但愛因斯坦的時間概念之說,已經世所公認。




好像以前我在有的學校里也講過,一對雙胞胎中的一個人去往另外一個星球,六年後回來的時候,從長相來看,雙胞胎中沒有去外太空而留在地球上的那位已經老了六歲,蒼老度比遊歷外太空回來的那位高了將近60%。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地球的時空中,有一種時間規律;到了另外一個時空中,時間規律則迥然不同。




我們這裡的人都認為,時間完全是絕對的,不應該有變化。但實際上,就像愛因斯坦說的那樣:「所謂的時間和空間,都是人們的錯覺。」正如佛經所講,一個剎那中包含三世,因為時間不是實有的。




在我們的觀念中,有過去、未來、現在三個時間,但這只不過是我們內心的分別念而已。如果時間真的實有,則誰也無法改變其長短。現代科學也在進行這方面的探索,時間的長短和我們舊有的觀念還是有一定差別。




有時候,我對這裡所講到的道理深感認同,覺得非常合理。有些內容,要從佛教、科學,以及其他宗教的層面不斷去研究。西方宗教也有很多甚深的思維方式,非常有必要去借鑒。通過學習,就能探知到以前完全不了解的深奧領域。倘若一直停留在有限的知識範圍內,鼠目寸光、見識短淺,則所得到的也十分有限。




這裡講到的「不可思議」中,眾生的壽命,也即時間的長短是不可思議的。




今天就講到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怡苑?心靈樂園 的精彩文章:

【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27課:兩位內力高手的巔峰對決
修行三個月,我還是跟他們吵了一架!

TAG:靜怡苑?心靈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