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壇經道白:與你心有靈犀的人才是有緣人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
五祖弘忍大師聽惠能這麼一講,就沒有再說話,用他的禪杖在石碓上「咚咚咚」擊了三下就走了。這杖擊三下,就像世尊拈花,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一樣,不言不語中已經會心了,已經傳法了。
明白人不用細說,心有靈犀一點通。真把話都說透說完也就沒意思了。
惠能當下就明白,五祖弘忍大師這是讓自己半夜三更去找他,有大事要交代。為什麼要三更天?夜深人靜方便密談嘛,白天人多眼雜,很容易引起徒眾的猜疑。之前五祖把神秀叫過去,也是半夜三更。
《西遊記》里講孫悟空拜師學藝,菩提老祖也是在他頭上敲了三下,孫悟空半夜三更就到菩提老祖的房間去了。這個橋段,想來應是《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讀壇經故事受到啟發了。
《西遊記》里的菩提老祖住在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靈台方寸山,什麼是方寸?方寸就是我們的心。斜月三星洞,不過是個字謎,寫出來也是「心」字。這一切都是譬喻,都是為了講心法而借用各種善巧,進行譬喻。
孫悟空從菩提老祖那裡學了七十二變, 七十二變是什麼?
《壇經》最後一品《付囑品》里,六祖惠能大師臨終前給他座下十大弟子傳授三十六對法,天地、日月、有無、色空、邪正、戒非……這些概念可都是二元對立的東西啊。
三十六對,合起來就是七十二,只要在這三十六對法中不落兩邊,那就是隨心所欲地進行七十二變啊。
在這三十六對法的七十二變中,永遠不執著,永遠不走偏,你的心就會如如不動,一切的外境都不會左右你,不會障礙你,這就是心中的三十六對法,這就是心法的七十二變。
西遊記里,二郎神楊戩跟菩提老祖學了三十六變,不如孫悟空學的多。其實他們學的是一樣的,都是三十六對法,不落兩邊就是七十二變;執著了,落入邊見了,每一組對法就僵硬了,那就成三十六變了。
我們知道,西遊記里的唐僧是以玄奘大師為原型的,那孫悟空又是以誰為原型的呢?對此,各有各的說法,這是研究西遊記的人關心的,但不是學習壇經的重點。
學習壇經,不是讓人用來做學術考據的,更不是捕風捉影牽強附會的。就像迦葉尊者看到佛陀拈花一樣,心領神會了,會心一笑,也就夠了。
壇經的思想來源於金剛經的般若空性,悟得了這個空性,就是明心見性,就是悟空,就是開悟。就算那是被罵為廣東猴子(猢猻)的南方獦獠悟了空性,那就是猻悟空。悟不了這個空,就依然不究竟,再有力氣,再有能量,僅僅悟得能力層面,那叫悟能,還是吃貨一枚。
就像吃蜂蜜一樣,真正吃了一口,就徹底明白了蜂蜜的甜,不需要寫長篇論文分析蜂蜜的分子結構,不必介紹蜜蜂是怎麼采蜜釀蜜的。就算把論文寫得天花亂墜,如果你沒吃過蜂蜜,依然不知道蜂蜜的味道。縱然你把別人吃蜂蜜的心得報告背誦得滾瓜爛熟,你依然不知道蜂蜜的味道。
對於佛法,一定要用心去品咂,只需要一句話入了心,就可以匯通全部佛法。惠能大師就是嘗了一口蜂蜜,聽心裡去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大徹大悟的。
三鼓也是三更,夜間擊鼓報時。半夜三更惠能就到了五祖弘忍大師的房間,彼此心照不宣,不需要寒喧,不需要問師父您擊杖三下是讓我三更天來找您沒錯吧?您找我有什麼事嗎?如果啰嗦出這些話來,那就是凡夫,即便蒙對了是讓三更天過來的,五祖也不可能傳法,不會給你講《金剛經》。
所以,心有靈犀的人,是不用多費口舌的。這種人悟性好,交流起來,簡單,省事,高效。生活中,工作中,找合作夥伴,也要盡量找這種心靈相契的,否則找個榆木疙瘩可真夠費勁的了。
五祖弘忍大師用袈裟遮圍,為惠能講解金剛經,這叫密室說法。有些事情,只能在密室里交流,不可以在公共場合隨意說出來。凡是憋不住話的人,都會因為嘴巴太快太大而惹麻煩,這種人成不了事。
TAG:明覺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