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希臘雕塑系列之三:其他希臘雕塑家的傑作

希臘雕塑系列之三:其他希臘雕塑家的傑作

原標題:希臘雕塑系列之三:其他希臘雕塑家的傑作



《寧芙與貝殼》(Nymph with a shell),原為希臘化時代的雕塑的羅馬複製品,這是法國雕塑家Antoine Coysevox(1640-1720)為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專門複製的一系列古希臘作品之一,現藏於盧浮宮。



《墨涅拉俄斯扶著帕特羅克洛斯的屍體》(Menelaus supporting the body of Patroclus),估計是描述特洛伊戰爭中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扶著戰死的帕特羅克洛斯(Patroclus)的屍體。公元前3世紀的希臘雕塑,羅馬帝國弗拉維王朝時代(Flavian Era,公元69-96年) 的複製品,出土於羅馬。這件雕塑,1570年成為佛羅倫薩的美蒂奇家族的收藏品(Medici collections),1741年開始在佛羅倫薩的傭兵涼廊(Loggia dei Lanzi)展出。

希臘神話:墨涅拉俄斯是斯巴達國王,海倫的丈夫,攻打特洛伊的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的弟弟。


帕特羅克洛斯是希臘最驍勇善戰的英雄阿喀琉斯(Achilles)的最好的朋友。戰爭期間,阿喀琉斯因為與阿伽門農不和而拒絕出戰,於是帕特羅克洛斯穿上阿喀琉斯的戰袍,殺死很多特洛伊人。但是在太陽神阿波羅的幫助下,特洛伊統帥,王子赫克托爾(Hector)殺死了帕特羅克洛斯:這件雕塑就是描述的這一場景。


聞知好朋友戰死後,阿喀琉斯憤而挑戰赫克托爾,最後殺死了赫克托爾(Hector)。


還有一種說法:這是特洛伊的國王普里阿摩斯(Priam),扶著戰死的王子赫克托爾(Hector)的屍體。



這是一組三篇博文的最後一篇。前兩篇介紹希臘最著名的七位雕塑大師,這一篇主要介紹其他希臘雕塑家的作品,包括羅馬人複製的其他希臘雕塑家的作品。


這樣的劃分,並不是表示,其他人的作品不如七位大師。主要的原因是:作者有據可查的古希臘雕塑並不多,很多作品無法確認作者,只好都放在最後這一篇。還有的作者一生僅僅創作了件優秀作品,作品數量上不能和七位大師相比,也只好都放在最後這一篇。



雕塑,最初用於希臘人的墓葬,後來用途逐步擴大到建設裝飾希臘神廟等等,不述。在下面的希臘雕塑作品介紹中,沒有也很難做到嚴格區分「古典希臘」和「希臘化」兩個時代的作品,主要按照作者列舉作品。


首先,我們從一件著名雕塑及其作者參與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開始。


《列達與天鵝》(Leda and Swan),作者Timotheus(?-前340年)。他是同時代的「希臘三大雕塑家之一,斯科帕斯(Scopas)的主要競爭者之一」,他曾經主持了幾個著名希臘墓葬神廟的修建,不述。


《列達與天鵝》(Leda and Swan),作品的原型是「列達保護天鵝免遭老鷹的攻擊」,而這隻天鵝其實正是宙斯的化身,他前來誘惑列達,後來宙斯與列達生下了幾個子女,其中包括引發了特洛伊戰爭的美女海倫。



這件原作的羅馬複製品「至少超過兩打」,其中最著名的一件現藏於梵蒂岡博物館,但是修復得最完美的一件就是上述這件作品,現藏於西班牙最大的博物館,普拉多博物館(Museo del Prado)。


Timotheus 參與過「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摩索拉斯王陵墓(Mausoleum of Halicarnassus)的建造。這個陵墓的外觀,涉及了六位希臘雕塑家,其中4 位雕塑家雕塑了陵墓四面的浮雕,另外2 位負責陵墓的頂部:


西面:Leochares(「凡爾賽的黛安娜」的作者)。


北面:Bryaxis(「塞拉皮斯胸像」的作者)。


東面:Scopas(希臘「三大雕塑家」之一)。


南面:Timotheus(上面的「列達與天鵝」的作者)。

頂部:Pteron,設計建造了一個金字塔墓頂結構(阿爾特米西亞二世死後)。


墓頂:Pythius,在墓頂建造了一輛馬車和四匹白馬(阿爾特米西亞二世死後)。


摩索拉斯王陵墓,建於公元前353-前350年,花費了3 年時間。原委如下。


摩索拉斯(Mausolus)在前377-前353年擔任波斯帝國卡里亞(Caria,今土耳其西南部)地區的總督,他去世後,他的妻子阿爾特米西亞二世(?-前350年)代替他統治了2年,並且聘請一批希臘建築師和雕塑家,為丈夫建造了一座大型紀念碑式陵墓。這個陵墓在摩索拉斯死後3年,他的妻子阿爾特米西亞二世死後1 年建成。


所以,阿爾特米西亞二世(Artemisia II of Caria)生前沒有看到她建造的這個「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竣工。


過了16年,希臘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佔領了這裡,改為希臘的卡里亞行政區。


下面,我們看看參與這一「世界七大奇蹟」的其他幾位雕塑家的作品。



《塞拉皮斯胸像》(Bust of Serapis),塞拉皮斯是埃及-希臘化時代的冥王,作者Bryaxis。這件雕塑原先存放在亞歷山大里亞的塞拉皮斯神廟(Serapeum of Alexandria),這件羅馬複製品現藏於梵蒂岡博物館。


Bryaxis 負責「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摩索拉斯王陵墓(Mausoleum of Halicarnassus)的北面的雕塑。


《觀景樓的阿波羅》(Belvedere Apollo),公元前330-前320年希臘雕塑家Leochares 的青銅原作,公元130-140年的羅馬大理石複製品,高度2.24米,16世紀出土,現藏於梵蒂岡博物館。


Leochares 負責「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摩索拉斯王陵墓(Mausoleum of Halicarnassus)的西面的雕塑。



《凡爾賽的黛安娜》(Diana of Versailles),原作者希臘雕塑家Leochares 創作了多件類似的黛安娜雕塑,這件原作大約創作於公元前325年。上圖是公元1-2世紀的羅馬複製品,高度2.0米,現藏於盧浮宮。


Leochares 負責「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摩索拉斯王陵墓(Mausoleum of Halicarnassus)的西面的雕塑。



《凡爾賽的黛安娜》(Diana of Versailles),丹麥哥本哈根Botanical Gardens 公園。



《伽倪墨得斯被鷹帶走》(Ganymede carried off by the eagle),原作者希臘雕塑家Leochares 作於公元前325年,這件羅馬複製品高度1.03米,現藏於梵蒂岡博物館。希臘神話:伽倪墨得斯是特洛伊城的希臘美少年,宙斯很喜歡他,化作巨鷹把他帶到奧林匹斯山,負責為眾神斟酒。

Leochares 負責「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摩索拉斯王陵墓(Mausoleum of Halicarnassus)的西面的雕塑。



《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他是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的兒子,希臘醫學之神。


希臘雕塑中,他通常手持著「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Rod of Asclepius)。後來這根神杖上開始纏繞一條蛇,最來又演化為纏繞兩條蛇:這個符號「蛇纏繞在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上」的標識,先後成為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歐美國家,直到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標誌性符號。


最後,中國的衛生部也採取了這個「蛇纏神杖」的標誌。


上面這件雕塑的作者也是前面的《列達與天鵝》(Leda and Swan)的作者,希臘雕塑家Timotheus,他負責「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摩索拉斯王陵墓(Mausoleum of Halicarnassus)的南面的雕塑。


摩索拉斯王陵墓(Mausoleum of Halicarnassus)的東面的雕塑,由希臘化時代的「三大雕塑家」之一Scopas 負責。



《(狩獵女神)阿耳特彌斯雕像》(statue of Artemis ),可能是公元前4世紀希臘雕塑家Kephisodotos 原作的羅馬複製品,1873年出土於義大利羅馬的Horti Vettiani(古羅馬城的一個古代莊園別墅群)。現藏於義大利羅馬的卡比托利歐博物館(Capitoline Museums)。


《身穿chiton的婦女》(Woman wearing the chiton)。



chiton是希臘人的一種服裝,材料是羊毛或薴麻,分為男式chiton和女式chiton,這種服裝的男式和女式又分別分為幾種類型,流行了約七百年:從公元前700年一直流行到希臘化時代結束的公元30年左右。


眾所周知,羅馬城建立在台伯河岸的七座山丘上,如右圖所示:中間最靠右邊的山丘,就是埃斯奎利諾山(Esquiline Hill),這座山丘的北邊就是羅馬最著名的特大型古迹:羅馬斗獸場。


在羅馬著名的「七座山丘」之一,埃斯奎利諾山(Esquiline Hill)的山頂,有一片古羅馬花園別墅群廢墟:Lamian Gardens別墅群。


1874年,在這個別墅群的一間地下室里,出土了這件雕塑。


這件作品的作者不詳,屬於希臘化時代原作的羅馬複製品。考古學家估計這是一位繆斯在演奏里拉琴(a Muse playing the lyre),現藏於義大利羅馬的卡比托利歐博物館(Capitoline Museums)。



希臘女式chiton 的穿著方法示意圖,還有一種chiton 是短袖的。


《蹲著的阿芙羅狄蒂(維納斯)》(Croching Aphrodite),公元前1世紀複製的公元前3世紀希臘化時代的Doidalsas of Bithynia的原作,現藏於義大利羅馬國立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Rome)所屬的Palazzo Altemps 博物館。



《蹲著的阿芙羅狄蒂(維納斯)》(Croching Aphrodite),作者不詳,希臘化時代的雕塑,公元2世紀的羅馬複製品,高度0.72米,現藏於盧浮宮。



《拉奧孔和他的兒子們》(Laocoon and his sons),又稱《拉奧孔群雕》(Laocoon Group)。


這是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希臘化時代的雕塑的羅馬複製品,1506年出土於圖拉真浴場( Baths of Trajan)後,米開朗基羅建議教皇買下,現藏於梵蒂岡博物館。


作者三位:Agesandros,Athenedoros 和Polydoros。他們三個人的名字僅在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的著作中出現,老普林尼非常喜歡這件群雕。他們的生平至今無人知曉,這件作品被稱為「三重奏」。


人們原以為他們只有一個《拉奧孔群雕》作品,1959年,在義大利Sperlonga 的羅馬皇帝台比留(Tiberius Julius Caesar Augustus,42-37年)的著名莊園里,又發現了若干件他們三人的「三重奏」作品。



《Giustiniani 型的雅典娜》(Athena of the Giustiniani type),公元前5 世紀後期的希臘原作的羅馬複製品,高度2.04米,現藏於義大利羅馬的卡比托利歐博物館(Capitoline Museums)。


《馬太的雅典娜》(Mattei Athena),作者可能是希臘雕塑家Cephisodotos或Euphranor,作於公元前4世紀的雅典比雷埃夫斯港口(Piraeus),這件公元1 世紀的羅馬複製品高度2.30米,現藏於盧浮宮。



《比雷埃夫斯港口的雅典娜》(Piraeus Athena),作者可能是公元前4世紀的Kephisodotos 或Euphranor,也有人認為這是希臘化時代模仿古希臘風格的一件雕塑創作。


現藏於雅典的比雷埃夫斯考古博物館(Archaeological Museum of Piraeus of Athens)。



《坐著的戰士》(Seated warrior),作者不詳,希臘化時代雕塑的羅馬複製品,現藏於義大利羅馬國立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Rome)所屬的Palazzo Altemps 博物館。



《Borghese 的角鬥士》(Borghese Gladiator),作者希臘雕塑家Agasias of Ephesus,1611年從尼祿莊園(Nero"s Villa)的廢墟出土,高度1.99米。現藏於盧浮宮。


《Borghese 的角鬥士》(Borghese Gladiator),德國柏林夏洛滕堡宮(Charlottenburg Palace)。



《受傷的高盧戰士》(Wounded Gaul warrior),公元100年左右的Pergamenian school 學校的作品,作者不詳,出土於義大利Delos島的Agora,現藏於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Athens)。



《阿波羅與七弦琴》(Apollo Citharoedus),公元前一世紀的羅馬複製品,原件是希臘化時代的雕塑。這件作品在17世紀由義大利雕塑家 Ippolito Buzzi(1562-1634)進行了修復,現藏於義大利羅馬國立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Rome)所屬的Palazzo Altemps 博物館。



《法爾內塞公牛》(Farnese Bull),德國柏林的石膏複製品,另外一個視角。



《法爾內塞公牛》(Farnese Bull),希臘原件,近景。



《法爾內塞公牛》(Farnese Bull),希臘群雕原件,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大的希臘雕塑」,現藏於義大利那不勒斯國立考古博物館(Naples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根據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的記載:這件作品的作者是卡里亞(Caria)的雕塑家Apollonius of Tralles 和他的兄弟Tauriscus,作於公元前2世紀,用一塊完整的大理石雕刻而成。這件群雕最初是羅馬帝國的將軍,政治家,藝術家和歷史學家Gaius Asinius Pollio(公元前75年-公元4 年)的私人收藏。


1546年,教皇保羅三世(Pope Paul III,1468-1549)的考古隊在羅馬的卡拉卡拉浴場(Baths of Caracalla)的廢墟中發現了這件群雕。從此,和其他法爾內塞的文物一樣,進入義大利的博物館裡。



《沉睡的赫耳瑪弗洛狄特》(Hermaphroditus asleep),希臘化時代的雕塑,公元2世紀的羅馬複製品,1619年David Larique 進行了修復,1619 年貝爾尼尼(Gianlorenzo Bernini)加上了大理石床墊。現藏於盧浮宮。希臘神話:赫耳瑪弗洛狄特是兩位12主神,赫耳墨斯和維納斯的兒子,俊美少年,後來女性化了。不述。



《沉睡的赫耳瑪弗洛狄特》(Hermaphroditus asleep),局部。



《一位運動員的青銅雕像》(Bronze statue of an athlete),出土於希臘的以弗所(Ephesos),現藏於奧地利維也納的以弗所博物館(Ephesos Museum,專門收藏以弗所文物的博物館)。



《一個青年的雕像》(Bronze statue of a youth),青銅作品,原作者為希臘雕塑家Euphranor,作於公元前340-前330年,來自希臘Antikythera 島遇難沉船。這件作品有時又被稱為《帕里斯》或《帕休斯》(Paris or Perseus),估計《帕里斯》的可能性較大。現藏於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Athens)。



《Cape Artemision 的天神》(God of Cape Artemision),希臘第二大島,埃維亞島(Euboea)北端的Cape Artemision 海角發現的一件青銅神像,現藏於雅典國立考古博物館(M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of Athens)。


這尊天神可能是宙斯(Zeus)或者波塞冬(Poseidon):宙斯在發射雷電,或者波塞冬在投射三叉戟的形象。作者和製作年代均未能最後確認,估計是公元前460年前後的作品。



《奧特里科利的宙斯》(Zeus of Otricoli),公元前4 世紀希臘雕塑的羅馬複製品,現藏於梵蒂岡博物館。奧特里科利是義大利的地名,1775年在這裡考古發現了羅馬浴場,劇場和很多其他古羅馬建築物,其中在浴場里出土了很多古羅馬文物,包括這尊宙斯頭像。



《戴王冠的赫拉頭像》(Head of Hera with diadem),公元前5世紀Barberini 型赫拉頭像的羅馬帝國時期的複製品,現藏於梵蒂岡博物館。Barberini 是義大利的一個貴族世家,這件雕塑原來是其家族收藏。



《帕加馬大祭壇》(Pergamon Altar),現藏於德國柏林,帕加馬博物館(Pergamon Museum)。



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希臘將軍們建立了十幾個希臘化國家,帕加馬(Pergamon)是其中之一。


帕加馬大祭壇(Pergamon Altar)是阿塔羅斯王朝(Attalid dynasty,前282-前129年)建造的紀念性神廟。



1878-1886年,德國考古隊在帕加馬大祭壇遺址花費了8 年時間,挖掘出這座完整的神廟:寬度35.64 米,深度33.4 米,寬大的台階近20米,四周布滿了希臘化時代的精美的浮雕。



經過與土耳其政府反覆協商和討價還價,最後決定:「帕加馬大祭壇的所有文物歸德國所有」。


德國人在柏林全面恢復了整個神廟及希臘浮雕:從1901動工,到1930年正式對外開放,這個博物館的設計建設和文物復原進行了整整30年,義大利的雕塑修復專家,將「成千上萬塊雕塑殘片修復成完整的故事」:從宙斯領導的奧林匹斯山的眾神大戰巨人(Gigantomachy)開始,直到最後幾個希臘名城的建成的傳說。



帕加馬大祭壇的希臘浮雕,希臘化時代原件:月神和狩獵女神,阿爾特彌斯(Artemis)部分。



帕加馬大祭壇的希臘浮雕,希臘化時代原件: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部分。



結束這三篇希臘雕塑博文之前,讓我們再回顧一遍影響了整個人類歷史的希臘化時代的歷史:


公元前490年,馬拉松戰役,希臘擊敗了波斯第一次大規模入侵的關鍵戰役。


公元前480年,薩拉米海戰,希臘擊敗了波斯第二次大規模入侵的關鍵戰役。然後,希臘各個城邦大興土木,建造了雅典衛城帕台農神廟(「帕台農」的希臘文意思為「處女」,雅典娜是希臘神話中的三個處女神之一)為代表的一系列古典希臘的輝煌建築:慶祝戰勝波斯帝國。


公元前334年,薩拉米海戰將近150年之後,希臘聯軍出兵攻伐波斯帝國。幾幅示意圖,如下:



上圖為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Philip II of Macedon,前382-前336年,在位23年:前359年-前336年)稱霸希臘示意圖:橙色為馬其頓,黃色為馬其頓為首的科林斯同盟成員(只有斯巴達沒有參加)。


希臘地區的霸主,先後為雅典-斯巴達-底比斯-馬其頓。



前338年,喀羅尼亞戰役(Battle of Chaeronea)中,3.2萬馬其頓軍隊戰勝3.5萬雅典-底比斯聯軍,如右圖所示:雙方陣列長達4公里,腓力二世年僅18歲的兒子亞歷山大擔任左翼,他一方面衝擊雅典和底比斯兩軍結合部,一方面全殲了底比斯的「王牌軍」底比斯聖隊(Sacred Band of Thebes,300名男同性戀組成的敢死隊:150對格鬥能力極強的組合)。


前337年,科林斯同盟(League of Corinth)成立,馬其頓王國成為這個同盟的盟主:科林斯同盟決定討伐曾侵略希臘的波斯帝國。


前336年,腓力二世被親隨護衛官刺殺身亡,他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繼位,繼續準備討伐波斯帝國。


前334年,亞歷山大大帝率領希臘聯軍,開始跨海攻擊波斯帝國:世界希臘化時代拉開帷幕。希臘的文化藝術也從古希臘時代(Classical Greece)走向希臘化時代(Hellenistic Greece)。



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大帝從Pella 出發,攻入波斯境內。「希臘軍隊放棄了海軍,沿路奪取波斯人的戰船」。在5月份的格拉尼庫斯戰役(Battle of the Granicus,三大戰役之一)中,2.5萬希臘聯軍擊敗4-5萬波斯軍隊,亞歷山大大帝身先士卒「親自用投槍遠距離投射穿透面額」殺死了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女婿Mithridates 將軍。



公元前333年:4.1萬希臘聯軍在伊蘇斯戰役(Battle of Issus)中,擊潰波斯精銳部隊約13萬軍隊。



公元前332-前331年:希臘聯軍連續攻陷敘利亞,腓尼基和埃及等地,並在埃及建築了一座以亞歷山大大帝的名字命名的新的城市:亞歷山大里亞(Alexandria),見上圖。這座城市現為埃及第二大城市。註:從公元前331年到穆斯林佔領埃及的公元641年,亞歷山大里亞作為埃及首都長達972年。公元641年,穆斯林修建了Fustat 城作為埃及新的首都,後來Fustat 又被合併入10世紀新建的開羅。不述。


公元前331年11月,希臘聯軍攻佔波斯帝國的首都之一,巴比倫城。波斯帝國當時共有四個首都:巴比倫,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埃克巴坦那(Ecbatana),蘇薩(Susa)。



公元前331年年底開始,希臘聯軍從巴比倫出發,迅速佔領了波斯的四個首都的其他三個首都:蘇薩(Susa),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埃克巴坦那(Ecbatana),攻擊路線詳見上圖。「波斯波利斯」的希臘文意思是「波斯城」,當時屬於「波斯財富的中心」。然後希臘聯軍繼續進攻,攻佔了伊朗到印度的大片領土。


公元前323年6月10日,在位13年遠征11年的亞歷山大大帝病逝:此時已有13座城市命名為「亞歷山大里亞」。



《亞歷山大的石棺》(Alexander Sarcophagus),伊斯坦布爾考古博物館(Istanbul Archaeology Museum)。石棺的浮雕描述了亞歷山大大帝滅亡波斯帝國的「三次決定性戰役」中最著名的伊蘇斯戰役(Battle of Issus):


公元前333年11月5日,4.1萬希臘聯軍對陣超過13萬的波斯軍隊主力,兵力約1:3。經過一天激戰,亞歷山大擊潰了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前380-前330年),大流士三世逃走,他的母親,妻子和女兒被俘。



《亞歷山大進入巴比倫》(Entry of Alexander into Babylon ),作者Charles Le Brun (1619-1690)。


公元前331年10月1日,伊蘇斯戰役兩年後,「規模巨大」的高加米拉戰役(Battle of Gaugamela)開戰:4.7萬希臘聯軍對陣大約20-30萬的波斯軍隊(號稱百萬大軍,各種數據不一),大流士三世再次慘敗。


公元前331年11月,高加米拉戰役後一個月,亞歷山大進入巴比倫:從公元前540年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攻佔巴比倫之後的110年里,巴比倫一直是波斯帝國的四個首都之一,經濟和文化中心。


攻佔巴比倫之後,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沿著皇家幹道(Royal Road)直奔波斯帝國另外三個首都」。


據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前485-前425年)的記載:面積400多萬平方公里的波斯帝國過於龐大,所以修建了長達2700多公里的皇家幹道,「步行90天的路程,波斯信使的快馬可以7天到達」。亞歷山大大帝在高加米拉戰役擊敗大流士三世後,從巴比倫迅速殺奔波斯波利斯,「以防止波斯人轉移財產」。


在波斯波利斯,亞歷山大大帝允許他的軍隊肆意搶掠。最後,一場大火燒毀了這座城市。直到今天也不清楚這場大火是出於意外,還是蓄意下令縱火。部分城區被毀,其他大部分城區是後來損毀放棄的。


公元前330年,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在逃跑的途中被部下殺死,獻給亞歷山大大帝。亞歷山大大帝處死了叛徒,厚葬了大流士三世。



《蘇薩集體婚禮》(The Susa weddings):希臘滅亡了面積400多萬平方公里,歷史長達220年(前550-前330年)的波斯帝國(又稱阿契美尼德王朝或第一波斯帝國=Achaemenid Empire)之後,亞歷山大大帝及其部下約九千多人(一說上萬人)與波斯的王公貴族女子和民間女子舉行了集體婚禮。亞歷山大大帝的意圖是通過民族融合穩固統治地位。馬其頓和波斯的習俗都允許多妻,亞歷山大大帝和他的將士們大都已婚,原配妻子都在馬其頓。


公元前324年,蘇薩集體婚禮(The Susa weddings)在波斯四個首都之一,古都蘇薩舉行。


公元前323年,第二年,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後,他的部將陷入軍閥混戰,大部分波斯妻子都被拋棄。不述。


公元前323 年,亞歷山大大帝去世那一年,亞洲的形勢如下圖所示:中國處於春秋戰國時代,戰國七雄征伐不已,楚國的面積最大,秦國尚在西方一隅。



公元前323年的亞洲和中國:從這一年開始,西方世界進入了「希臘化時期」(Hellenistic period)。《米洛的維納斯》《勝利女神》等世界最著名的雕塑,都是這個「希臘化時代」的無數作品之一部分。


歷史有時候驚人的相似:當時也是處在「西方一隅」的羅馬帝國,採用了類似秦國「遠交近攻」的戰略,逐步消滅了各個希臘化國家,全盤接受了先進的希臘文明,建立了空前的羅馬帝國。



《扮作赫克里斯的康茂德胸像》(Bust of Commodus as Hercules)。


這件作品是公元192年(中國東漢末年)的羅馬人的雕塑,不是希臘人的雕塑:1874 年出土於埃斯奎利諾山(Esquiline Hill)山頂古羅馬Lamian Gardens別墅群廢墟:羅馬皇帝康茂德扮作大力神赫克里斯,披著獅子皮,手拿大棒和金蘋果。現藏於義大利羅馬卡比托利歐博物館(Capitoline Museums)。


羅馬帝國最鼎盛的時代是5個連續的賢明皇帝,西方史稱「五賢帝」(Five Good Emperors),哈德良及其指定的皇帝佔了後面的三位。五賢帝的名字和統治時間分別為:


涅爾瓦(Nerva): 96-98年


圖拉真(Trajan): 98-117年


哈德良(Hadrian): 117-138年


披烏斯(Pius): 138-161年


奧列里烏斯(Aurelius): 161-180年


這五個皇帝,繼承的方法都是一樣的:選定繼承人,收為養子,死後即位。這些皇帝之間,完全沒有血緣關係。這與中國完全不同,羅馬的「皇帝」一詞的翻譯,本來就有一些不妥。


非常有趣的是,這「五賢帝」似乎分工的也很合情合理,大體的「分工」如下:


涅爾瓦:帝國的「基本建設」,健全法律,貨幣,度量衡。


圖拉真:帝國的擴張「在圖拉真時代達到最大」,「後來的羅馬帝國版圖都沒有這麼大」。


哈德良:指定了後續的兩個皇帝,並且建設了最多的建築,其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就有4個。


披烏斯:無為而治,太平無事,與民休息。


奧列里烏斯:無為而治,又稱「哲學皇帝」。他的兒子康茂德繼位後胡作非為,羅馬陷入混亂。



左圖:美國電影《角鬥士》廣告。


這部電影獲得2000年度5項奧斯卡獎。


美國拍攝的這部著名的《角鬥士》,講述的就是「五賢帝」最後一位皇帝奧列里烏斯和他的兒子康茂德(Commodus)的故事。劇情梗概:羅馬帝國在五賢帝時期,最後一位賢帝奧列里烏斯年老時,本來想將帝位傳給愛將麥克西姆。可惜他的親生兒子康茂德卻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為了能接掌帝位,他謀殺了父皇,並下令將麥克西姆滿門抄斬。麥克希穆逃脫,但成為了奴隸,幾經輾轉,成了角鬥士,供人娛樂,最後麥克西姆在角斗場上殺死了康茂德。


歷史的真實情況,基本如此:


康茂德喜歡角斗,經常下到角斗場里參加角斗,執政的12年里沒有幹什麼正事,最後被一個角鬥士在一個羅馬浴場里掐死了。


日本人把這個故事又編成了一個著名的電腦遊戲,名字叫做「自由之路」(Road to Freedom)。


鄧小平有一句名言:「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哈德良正是一個典型的「拿來主義」者,他認為:既然希臘時代的東西樣樣都好,乾脆什麼都學希臘的算了。此外,他的前任圖拉真打下的地盤已經夠大了,再大也管不過來了:那時候沒有汽車,更沒有飛機,出動軍隊遠征非常困難。所以,哈德良沒有再擴張了。哈德良甚至放棄了圖拉真征服的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地區),因為他認為「管不過來了」。


哈德良是羅馬時代最熱衷於「蓋房子」的皇帝,「他修建的建築數量在羅馬皇帝中首屈一指」。他不僅把希臘的建築,雕塑等搬到了羅馬,還把原來希臘地區的雅典,科林斯,米利都,以及受到希臘影響的東地中海的很多城市撥款重建,促成了歷史上所謂的「希臘復興」時代。


公元192年,中國東漢末期的大軍閥董卓被殺死,中國陷入長期混戰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



公元192年,同一年,這位羅馬皇帝康茂德也被殺死:他是羅馬帝國「五賢帝」中的最後一位皇帝的兒子,生性暴虐兇殘好鬥,喜歡直接到斗獸場里與角鬥士搏鬥,最後被人殺死。此後羅馬帝國也陷入混戰和衰落。不述。美國電影《角鬥士》描述了這個康茂德的故事,電影情節與歷史事實,基本相符。


公元292年,康茂德死去100年後,羅馬「改革」為東西兩個羅馬。


公元395年,又過了100年,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東西兩個羅馬帝國。


公元476年,西羅馬滅亡。右圖是476年的東西羅馬:因為「相對矮小的羅馬人無法抵擋身材高大的北歐蠻族軍隊」。


公元1453年,西羅馬滅亡1000年後,東羅馬帝國也滅亡了:穆斯林在1453年攻佔了君士坦丁堡。


公元1452年,達芬奇出生;1475年,米開朗基羅出生,1483年,拉斐爾出生:文藝復興了。


也就是說,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的滅亡,和西羅馬所在區域的「文藝復興」幾乎同時發生了。



《亞壁古道》(Via Appia,英語 Appian Way),這是羅馬主幹道之一。史料記載:羅馬帝國的軍隊把來自古代兩河流域,古埃及,古希臘,古波斯等各地的戰利品,包括大量雕塑和浮雕,都堆放在亞壁古道兩側。


中國「萬里長城」總長約5 千公里,羅馬帝國道路體系的主幹道是長城的16倍:8 萬多公里,加上其他支線道路和通信路線更長。隨著羅馬帝國軍隊的擴張,逐漸形成了「條條道路通羅馬」的工程奇觀。



《亞壁古道》(Via Appia),作於1756年,作者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1720-1778)。這是作者根據史書的記載和傳說,誇張想像的亞壁古道兩邊堆滿各種戰利品的情景。


雖然西方各國「對於古代希臘羅馬的興趣,從來沒有間斷」,但是,從5-15世紀的約1000年里(中世紀),歐洲確實沒有再出現過希臘羅馬時代那樣精美的雕塑。其中的原因,很多,不述。有一個原因是公認的:中世紀的一千年里,沒有一個強大的歐洲帝國繼承和發揚這些文明,就像羅馬帝國曾經繼承和發揚希臘文明一樣。


文藝復興至今六百多年裡,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在努力繼承和發揚這些「全人類的共同遺產」,甚至新加坡台灣香港等地都形成了多元化文明共存的氛圍,所以社會的各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如果不清楚希臘羅馬文明(包括雕塑藝術),就無法與世界交流,更無法走向世界。不述。


事實上,後世不僅複製了希臘的單個雕塑,甚至複製了整個建築。下面就是一個真實的例子:



美國,田納西州(Tennessee),首府納什維爾(Nashville),1:1比例的雅典衛城帕台農神廟複製品。


納什維爾的城市建築具有濃郁的希臘風格,所以曾經被譽為「南方雅典」。1897年,納什維爾舉辦慶祝田納西州加入聯邦100周年的慶典活動,「田納西百年紀念與國際博覽會」(Tennessee Centennial and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修建了一批仿古建築物,包括這座「1:1比例的帕台農神廟」。當時這是一座石膏木材磚頭的臨時建築,1920年代徹底重建為永久性建築:「完全複製和照搬了公元前438年原建築的所有建築元素」。


現在,這座帕提農神廟是藝術博物館,納什維爾百年慶典公園(Centennial Park)里的主要建築物。


現在,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發達,最強盛的國家。


END


聲明:當代雕塑及下屬各平台發布的任何文本、圖片、圖形、音頻和視頻資料產權或版權均歸屬各自的創造者或業主。如果你擁有版權的信息資料顯示在了當代雕塑及或下屬平台中,且你並不喜歡這樣,請與我們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代雕塑 的精彩文章:

人體,永遠是最美的形態!

TAG:當代雕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