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六國公都是誰?他們在靖難之役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本文作者為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李晨。
談及靖難六國公,就繞不開明朝歷史上早期歷史上發生的重要事件「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又有人稱之為靖難之變,在性質上並非王超的更迭而是皇親內部的鬥爭,這次殘酷的皇位之爭,直接影響著大明王朝的歷史走向,對於後世影響深遠。通過四年殘酷的骨肉相殘之爭,朱棣順利的登上了皇位,成為一代君王明成祖。而其侄朱允炆的下落也最終成為難解的歷史之謎。
而我們稱之為「靖難六國公」分別包括:曹國公:李景隆、魏國公:徐輝祖、成國公:朱能、淇國公:丘福、榮國公:張玉、涇國公:陳亨六人。
一、李景隆。明朝大將,小字九江,據說景隆二字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賜,可見,少年李景隆就深得朱元璋的賞識。被一同賜名的還有李景隆的兩個弟弟。洪武十九年即1386年,李景隆就襲爵曹國公,建文帝登基又稱為新帝身邊值得托福的重臣。靖難之役爆發,熟讀兵法的李景隆率領五十萬大軍討伐燕王朱棣不臣之心,可惜戰局連連失敗,心高氣傲的李景隆終究沒能抵擋住老謀深算朱棣的進攻,最終李景隆下令打開城門,由此李景隆因開城迎降有功,不但沒有受到責罰,反倒成為洪武朝班列之首,賜為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加封太子太師,並增歲祿一千石。永樂二年即1404年,被後人成為「草包將軍」的李景隆遭到群臣彈劾,李景隆被削爵圈禁。
二、徐輝祖,原名徐允恭,為避建文帝朱允炆的諱,明太祖朱元璋親自賜名為朱輝祖,徐輝祖即是曾追隨朱元璋逐鹿中原,定鼎天下的徐達之子,洪武十八年,徐達去世,徐輝祖承襲爵位,建文初年就已加封為太子太傅。在建文一朝可見其地位之顯赫。由於出身將門之後,在朱棣起兵之時,自然被朝廷委以重任,但兵敗如山倒,大廈將傾也未徐輝祖一人可以阻擋的,1404年,朱棣大軍達到南京城下,同為將臣的李景隆開門投降,但徐輝祖依然不屈,被關入獄,朱棣親自詢問,他依舊一言不發。顯示出將門之後,忠臣之節,永樂看無果就讓其回到私宅,永樂五年徐輝祖逝世。明神宗即位後,命人錄建文忠臣,追贈太師,謚忠貞。
三、朱能,生於1370年卒於1406年,終年37歲。明成祖朱棣曾評價朱能為:輔吾成大業者,能也。1394年,涉世未深的朱能就承襲父職,擔任中護衛副千戶一職。由於工作勤勤懇懇得到時為燕王朱棣的賞識,靖難之役爆發後,又被朱棣委以重任,奪取北平九門,為朱棣在戰爭初期就爭取到了主動權,此後朱能率軍越戰越勇,並且在一次戰役中,拚死保護朱棣。朱棣登基後,由於護主有功,且戰功卓著,被授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國公,獲賜鐵券,食祿二千二百石。1406年明成祖朱棣討伐安南,任命朱能為爭夷將軍,行至廣西,朱能就病逝。死後追封東平王,謚武烈。
四、丘福,是永樂年間的重要武將之一,靖難之役爆發後,曾經與朱能一同奪取北平九門,該人有勇無謀,為人耿介,與朱高煦交好,靖難之役結束後,明成祖朱棣大封功臣,以安將心,丘福被賜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為淇國公,食祿二千五百石,並被授予世襲憑證。後出塞征伐失敗,丘福的爵位被廢,全家勒令遷徙海南。
五、張玉,曾經在元朝就出仕為官,後被加封進爵的人。元朝兵敗如山倒,而昏聵無能的元順帝本來就志不在安邦治國,所以,元順帝的出逃,就連朱元璋也感到意外,張玉曾隨元順帝逃出關外,1385年又歸附明朝,由於驍勇善戰,深得朱棣的重視,靖難之役爆發後即被委以重任,1401年,在一次戰役中,因為保護朱棣,張玉戰死,此後張玉被追封榮國公,謚忠顯。
六、陳亨,也曾在元朝為官,揚州萬戶。在靖難之役中戰死。死後被追封涇國公,謚襄敏。
以上六位皆因一場叔侄的皇位之爭而將命運聯繫在一起,同時六人的生命軌跡也各有不同,縱觀六人在靖難之役的前後發展,似乎善終的並不多,在歲月慢慢封塵的今天依然可以感受到那段戰火紛飛,骨肉相殘滄桑歲月所給我們世人帶來的警醒。皇位與權力讓人喪失了理智,在帝制的中國,如果想做一個忠臣,必然會選擇站隊,有時候一次站隊的選擇,就等於一個個體命運的選擇,這種抉擇甚至關乎於一個家族的未來。
參考文獻:
明成祖實錄
明史
明史紀事本末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施祺 王雪慧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的防務由誰主持?為何最終不能力挽狂瀾?
※劉恢-身份貴重卻整日被監視,奮起反抗終被滅國!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