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孔子的故事 | 仍然回到衛國——不偷快的三年(第11期)

孔子的故事 | 仍然回到衛國——不偷快的三年(第11期)

原標題:孔子的故事 | 仍然回到衛國——不偷快的三年(第11期)



李長之(1910—1978),季羨林的同鄉、小學同學、清華大學時期同學,「清華四劍客」之一,中國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1931年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系,兩年後轉哲學系,師從張東蓀、金岳霖和馮友蘭。建國後一直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在中國文壇和國際漢學界頗有影響,包括《孔子的故事》在內的諸多著作先後被譯為外文出版。


本文選自李長之


《孔子的故事》第十八節

夢想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孔子考慮的結果,還是再回到衛國去。子貢問道:「不是和公孫戌在匡城訂過盟約,不再回衛國的么?」孔子說:「那是強迫訂下的呵,強迫的盟約就是神也不管這筆賬的。」


衛靈公聽說孔子回來了,十分高興,並且後悔前些時候不該輕信人言,派人監視。這次他親自到郊外去迎接孔子。


孔子住在老朋友蘧伯玉家裡。孔子這一回在衛國住得很久,一住住了三年。轉眼孔子已經五十九歲了。魯國國內也己經換了國君,魯定公死了,由魯定公的兒子魯哀公繼了位。


孔子在衛國的這幾年卻也並不得意。原因是,衛靈公已經老了,對孔子表面上雖然很敬重,但並不是真心的。他對於本國一些老人像蘧伯玉等尚且冷淡,如何能尊重外來的孔子?他十分荒淫,什麼事也不振作,只知道和夫人人南子、寵臣彌子瑕等鬼混而已。


衛靈公的夫人南子這時一定要見見孔子,她打發人告訴孔子說:「四方來的名人,凡是瞧得起我們國君、覺得夠交情的,沒有不來見見我的。我也很願意長長見識呢。」


孔子起初還婉謝。但謝絕不了,只好去見了她。


南子坐在紗帳里,孔子進門行了禮。南子在帳子里也回了禮。因為有帳子隔著,南子是瞧清楚孔子的,但孔子卻瞧不見南子,只聽見南子身上佩帶的玉器丁冬丁冬地響。


孔子出來告訴門徒們說:「我本來不要見這樣的女人,這次不過是禮尚往來罷了。」


可是子路很不高興。他覺得孔子有些失身份。

孔子急了,發誓說:「要是有什麼別的,我不得好死,我不得好死!」。


孔子和南子的見面也的確產生了一些不良影響。衛靈公認為孔子不是那麼嚴肅可怕了。有一天,衛靈公和南子一同坐車出門,便讓孔子在第二輛車上坐著,後面又跟著一輛車。坐的是太監雍渠。他們就這樣一塊在街市上招搖起來了。


衛靈公也許認為這是表示對孔子的親近吧,但孔子覺得這是難堪的侮辱。孔子事後說:「咳!我沒見過看重道德像看重美色那樣的人!」


有一天,衛靈公問孔子說:「討伐匡城蒲鄉的公孫戌可以不可以呢?」孔子說:「當然可以,而且應該討伐。」衛靈公又說:「但是我的大臣們不贊成呢。再說這地方是一個緩衝,可以用來應付晉楚兩國的。現在去討伐,有把握么?」孔子說:「那地方的男人現在寧願死,也不願跟著公孫戌胡鬧;那地方的婦女也肯出死力保衛自己的家鄉,而不願意受公孫戌的壓迫。我們所要討伐的,只是為首的四五個人罷了。把握是有的。」衛靈公說:「好。」可是並沒有認真去進行。


孔子知道衛靈公是不想振作了,而且也並不重視孔子。


有一天,孔子正在屋裡擊磬(當時的一種樂器),一個背草筐的老人路過門口,聽見磬聲便說:「擊磬的是個熱腸人呵!」過了一會兒,他又說:「但是太固執了。磬的聲音又響又急。看來這個人是惟恐人家不知道自己!既然沒有人知道,也就算了吧,何必呢?歌謠上不是這樣唱來著:『水深呢,脫去衣服游過去;水淺呢,撩起衣服蹚過去。』」


可是孔子這時卻還是執迷著——為夢想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得到政治地位而執迷著。



衛國政變爆發


最後衛國發生了政變。起因是衛國太子蒯聵和南子有了惡感。他派人去刺殺南子。但那個人到時候不敢下手,蒯聵屢次用眼睛向他示意,這樣便被南子覺察了,她拚命喊起來:「太子要殺我呢!」衛靈公是偏向南子的,太子蒯聵嚇得趕緊逃到晉國趙簡子那裡去了。

這次衛靈公卻想用兵了,便又問孔子怎樣作戰。孔子覺得衛靈公實在老糊塗了,作戰理由既不正大,又牽涉到晉國;況且是父子之間的爭執,外人是不好說話的,於是答道:「要是問我怎樣祭天祭祖呢,我是學過的;打仗么,我可不懂。」衛靈公聽了自然很不高興。


第二天孔子再同衛靈公談話的時候,衛靈公的眼睛就沒有看孔子,而只是仰著頭看空中的大雁。孔子覺察出現在已經是必須離開這地方的時候了。


衛靈公不久就死了,結束了他在衛國四十二年的統治。內爭繼續著。南子依照衛靈公的遺命,叫小兒子郢來繼位。但是郭卻不敢答應,他說:「太子蒯聵雖然逃亡在外,但太子的兒子叫輒的還在,應該由他繼承。」於是衛靈公的孫子輒被立為衛君,這就是衛出公。可是逃在晉國的太子蒯聵還想回來繼位,這事得到了晉國趙簡子的支持。那時魯國的野心家陽虎也在晉國,趙簡子便命令陽虎護送蒯聵回國。陽虎派了八個人穿著喪服,假裝是從衛國來迎接蒯聵的,於是蒯聵假哭著到了國境。但蒯聵的兒子衛出公卻用武力拒絕了蒯聵,結果蒯聵的陰謀遭到失敗。


這就是當時衛國的情況:由衛靈公的父子之爭演變為第二代的父子之爭。


在衛出公被擁立的這一年——公元前492年,孔子整整六十歲了。


當時。孔子的弟子中,有人懷疑孔子是否參與過擁立衛出公的政變,像冉有就問子貢道:「咱們老師是不是曾幫助過衛出公呢?」子貢說:「讓我去問問看。」


子貢是個聰明人,他不便直接問孔子,卻借兩個歷史人物來探孔子的口氣,他問孔子道:「伯夷叔齊是怎樣的人呢?」伯夷叔齊是古代傳說中的兩位王子,他們彼此推讓,不肯繼任父親的王位,結果都逃到國外去。子貢提出這兩個人來,看孔子對他們如何評價。孔子說:「有仁德的人呵。」


「那麼,他們有什麼怨恨不平么?」子貢想把問題弄得更明確些。


「他們所追求的只是仁德,而得到的也就是仁德,這就滿足了。還有什麼怨恨的呢?」


子貢心裡就明白了,出來告訴冉有說:「咱們老師是不會參與的。」

死去的衛靈公既然不能重用孔子,現在衛國又發生了劇烈的內部鬥爭,這內部鬥爭還牽涉到國外勢力——晉國支持蒯聵,齊國則支持衛出公,孔子於是決定離開衛國。


孔子最後批評衛國的政治說:「衛國和魯國真是難兄難弟呵!」從歷史上說,魯國的祖先是周公,衛國的祖先是康叔,康叔和周公原是親兄弟,現在混亂的情形又差不多,所以孔子說了這樣的雙關語。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排版:郭磊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羨林國學講堂 的精彩文章:

孔子的故事 | 孤苦的幼年與魯國的文化空氣(第1期)
孔子的故事 | 混亂的政治環境,阻礙孔子從政的腳步(第10期)

TAG:季羨林國學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