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逼你上興趣班,是怕你以後恨我!
關注成長樹
每天讀點有用、有趣、有態度的育兒乾貨
來源 | 十月媽媽心理(ID:mamaxinliwu)
01
繪畫,舞蹈,武術,書法,聲樂,奧數,體育……
熟悉嗎?
小的時候,被父母逼著學一門興趣,應該是我們共有的童年噩夢了。
然而,我們長大後,真的能從事這些行業的人,卻是鳳毛麟角。
那學這些幹嘛呢?不是浪費時間嗎?
而且,有時培養孩子的興趣,還適得其反——
「我以後再也不碰奧數了!」
「我最討厭小提琴了!」
「我不想去跳舞了!」
我想很多被父母逼著學興趣的朋友,都曾有類似的抱怨。
以喪失自由為代價,學一個不賺錢、不快樂的東西,為什麼?
2
同樣學起來沒用的,還有數學。
你買東西需要求解方程組嗎?
你旅遊需要作幾何圖求解最優路線嗎?
除了考試,你這輩子用過微積分嗎?
學了這麼多年的數學知識,還不如一個手機頂用。
絕大部分數學知識,在現實里,幾乎毫無用處,那我們究竟為什麼還要學習數學呢?
因為我們學習的,其實是數學的思考方式:把具體的問題抽象化,然後尋求公式化的解法,最終應用到廣泛的現實問題中——這就是以數學為代表的理性思維,而理性思維,是一切學科的基石。
學習數學,重點不在於定義、公式、解題技巧這類「顯性知識」,而在於思考模式、思維習慣這類「隱性知識」——那些在潛移默化中,我們不自覺就學會的知識。
培養課外興趣也是,重點不在於我們的孩子學會了什麼,更不在於學的這些東西有什麼用;重點在於,學習本身。
培養興趣,為的是「隱性知識」。
3
為孩子培養興趣,是現在的加負,是今後的減負。
「顯性知識」帶給孩子的,是現在的加負,看似毫無用處。
而藏在學習背後的「隱性知識」,能為孩子的將來減負,價值連城。
我還在讀小學的時候,父親曾要求我學習課外興趣。
包括兩年繪畫,四年書法。
我可以斬釘截鐵地講,真的毫無用處——唯一派上作用的場合,就是大學畢業時編寫簡歷,在最下方一欄的「興趣愛好」上,可以填上「書法繪畫」四個字——除此之外,再無用處。
但是,書法和繪畫,於我而言,又有著不可衡量的價值。
那六年,啟蒙了我對藝術的認識。
我始終相信,所有的藝術都是共通的。
從書法繪畫,到文學影視,再到音樂舞蹈,都有著一種情緒。
這種情緒,無形無色,空靈蒼茫,就如同指間之沙,無從把握,無可奈何,只好安靜體會,獨自欣賞,品味那靜美的流逝。
一個人,需要去感受這種情緒。
這種對於藝術情緒,能感同身受的能力,我覺得,應該就是「藝術力」。
這種能力,的確是一文不值,既不能幫我在學習的當下提高成績,又不能成為我今後的謀生本領。
但多年之後,在很多個只有孤獨相伴的時刻,正是這種沒用的「藝術力」,將我拯救。
從書本、影視、音樂之中,感受深埋於心的情緒波動,放任那些憂傷與愛意的流轉,在藝術之中,與世界深入骨髓地連接著。
何其美好。
這種美好,就是來源於童年時的興趣培養。
4
小藝是我在廣州認識的一個朋友。
廣西人,壯族,程序員……
嗯,一個程序員。
程序員的工作非常繁重,小藝經常加班到9點,回到家就累倒在床上,一覺睡到2點,再出門帶點夜宵回來,在家裡加班到天亮。
然後第二天,重複。
「視線所及,只剩生活。」這是他最近的一條朋友圈。
讀懂之後,莫名心疼。
好在小藝有自己的興趣。他學過聲樂,有屬於自己的歌聲。
「有時候會為自己錄歌,然後就聽自己的歌。聽著聽著就睡著了。」
高強度的工作,使他患上了神經衰弱。失眠的時候,他就用自己的歌聲,為自己安眠。
他獨身一人在廣州,也是通過音樂認識了新的朋友。
和絕大多數學習聲樂的人一樣,小藝無法靠聲樂來養活自己。聲樂的學習,於他而言,也只是興趣而已。
但興趣,成了他枯燥生活的支撐。
5
興趣,乃一生所需。
沒有興趣的人生,也許效率,也許成功,也許會成為他人口中的「幸福」,但一定枯燥乏味。
王小波說:「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
我們的孩子都值得去明白更多、遇見更多。為孩子培養一個興趣,就是選擇之一。
龍應台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興趣的培養,也為孩子的將來打開了一種新的可能。
興趣的學習,不是攀比,不是家長炫耀自己教育實力的資本。
培養孩子的興趣,需要真正為孩子的未來考量,讓他們在面臨生活的壓力時,更有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成為想要的自己。
6
當然,為孩子培養興趣,與利用興趣來精神控制孩子,是有本質區別的。
前者是引導,後者是入侵。
這之間的界限把控,對家長而言,至關重要。
我們的前主編可二,有一個漂亮可人的女兒,叫小妞。
小妞喜歡舞蹈,可二就帶她去學舞蹈。
可是,學舞蹈並不輕鬆。劈叉、下腰,疼得小妞齜牙咧嘴。
沒多久,小妞就不願意去學了,抱著媽媽撒嬌:「好疼好累,我不想學了。」
怎麼辦呢?
可二的做法很獨特,他沒有正面回答女兒,要求她堅持或者放棄。
而是告訴女兒:
「明天我們一起去老師那裡,看大家練習。你想練,我們就繼續學,不想練,我們也要和老師同學們說聲謝謝再走。」
第二天,小妞去了,只是在旁邊看著大家練習。
看了一會,小妞就坐不住了,自己跑去繼續練舞了。
那天晚上,可二臨睡前,發現女兒的房間還亮著燈——原來小妞在床上教布娃娃跳舞,劈叉,下腰,對布娃娃說:
「小寶貝,練跳舞很辛苦的,你要堅持哦……」
小妞後來一直堅持了下來。她對舞蹈的興趣,是發自內心的。
這都得益於可二的溫柔引導。
為孩子培養興趣,絕對不是強迫孩子、控制孩子;
而應激發孩子對於學習的主動性,把興趣學習從「我不得不學」,變為「我想學」。
7
我們的童年,塑造了我們的成年。
那些我們曾經為之努力奮鬥的,總會在將來的某一天回報我們。
興趣也是。
學習興趣帶給我們的回報,在當下看來毫不起眼,不值一提。
然而在許多年之後,那些過往的付出,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最終形成質變,成為我們的一部分,在我們面臨生活的刁難之時,便開始發光發熱。
我很感激我的父親,雖然他的嚴厲,曾經讓我害怕。但也是他,將興趣帶入了我的童年,讓我小小的心中,擁有了一方堅實的土壤。
後來,這一方弱小的堅實,生長為我心中無比堅硬的大陸,承載我的憂愁與孤獨。
這心之大陸的建造之法,我也想交予我的孩子。
在他的成長中,為他澆養一方土地,將興趣的種子深埋其中。
孩子成長為人,種子長大成樹。
當我老去時,不再高大,不再有力;
這顆興趣的大樹,就將代替我,繼續為他遮風擋雨,護愛一生。
〖親 愛 的 們,看 完 記 得 在 文 末 點 個 贊〗
*來源:十月媽媽心理屋(ID:mamaxinliwu),以愛和自由,陪伴媽媽和孩子成長,一個以心理學解讀母嬰關係的公眾號。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即可收聽下方全部音頻
※每次考試後,孩子說「就是粗心了,其實我都會」,真相卻是…
※工作、家務、看孩子……累了一天的身體,被這個東西治癒了!
TAG:成長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