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性人格:現實給你的感覺有多挫,才在分裂的幻想中尋安慰
王金現
服用了9年抗抑鬱葯無效,然後發現是邊緣性人格問題。心理諮詢能有幫助么?(此文4500餘字,大約需要20分鐘時間閱讀,屬於專業性文章)
1
王老師,我又失敗了。這幾天,我的心情很不好,一個人呆在家裡,不想跟說話,也沒有人可以說話。就一直玩遊戲,每天玩十多個小時,似乎這樣才感覺好些。
他低著頭,手中不停地擺弄著的魔方,聲音里幾乎全是沮喪。
上次諮詢中,他曾經跟我說起過,要嘗試一個新的工作,但害怕失敗,他不敢採取行動。似乎他要確保能夠成功,才有資格去嘗試。在我的鼓勵下,他終於下定決心去試一下。沒有想到結果真的跟他害怕的完全一樣。
我突然想要成為一個具有魔力的人,若能夠神奇地帶給他一個類似魔方變幻出的現實,那樣就可以給他安慰了吧。這個念頭在我頭腦中一閃而過。
我沒有跟隨那個念頭,只是回到跟他的對話當中,回應他說:我看到了,你呆在一個難受的小黑屋裡,玩遊戲是能夠給你的唯一的安慰。那個黑暗的小屋,是你內心的挫敗么?
是的。是完全的挫敗。我不可能有機會了,我不知道他們還允許不允許我再試一下。總之,這一次真的是太挫了。我只拿到了一千多元的業績,第一次做現場銷售,我只有這麼一點業績。換做別人,可能會完成上萬玩吧。我很想要得到這個工作的,它可以給我時間上的自由,和高的經濟回報。但是,現在我完蛋了,以後的日子還有什麼希望?我還會有什麼出路呢?
他在情緒上,似乎完全被淹沒了。對於這一情緒模式,我們曾經做過多次的探討。他也發展出了一些情緒感知能力,我相信他漸漸地會管理好情緒的。我想,在以前建立的諮詢關係基礎上,此次諮詢目標不需要繼續停留在情緒方面了。諮詢中,我稍稍回應一下他的挫敗感受,讓他從小黑屋裡爬出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2
來訪者,男性,30歲了,叫宇凱(化名),很有氣勢的一個名字。
他21歲時到醫院確診為抑鬱症,吃了9年抗抑鬱的葯,但是並沒有治癒這個疾病,尤其和人交往的時候,抑鬱情緒就會被激發。
目前的癥狀就是,人際交往上有障礙,每天生活或者工作都是無精打采,無法提起任何精神。他通過網路渠道找到我時,說自己是邊緣性人格。他說自己知道人格障礙引發的抑鬱,吃藥是無法治癒的。
他曾在某心理機構做過幾次心理治療。一直不停地談自己的情況和經歷,而那位據說是邊緣性人格治療專家的諮詢師,只是聽他說說說,說完了,直到他沒話可說時,專家諮詢師說沒事了,邊緣性人格沒問題了。他不得不結束治療。
他的求助經歷,讓我感到震驚。長期與無效的藥物為伴,那是怎樣的一種感受?面對一個缺乏回應的專家諮詢師呢?
我似乎體驗到一種絕望,同時內心湧起一股強烈的憤憤不平感。似乎有個聲音在評判說,前任諮詢師也太不專業,太不負責了吧?對來訪者也太不公平了吧?但我知道,這些都只是我的感覺。
同時,讓我好奇的是,這段求助經歷,對宇凱意味著什麼呢?無效的藥物,和沒有回應的諮詢師,對他有著怎樣的象徵意義呢?
3
宇凱至今沒有談過女朋友,雖然身邊同齡人早已結婚生子了。
他問我:王老師,我也有資格談女朋友么?會有女孩子喜歡我這樣的人么?
在他看來,自己需要有高而穩定的經濟收入,比如,每個月至少上萬元工資,才可能有交女友的資格吧。而他收入很低,工作一直不穩定。他曾經不止一次地幻想自己做很厲害的事情,比如,他拚命地學外語,利用外語能力,他可以在外貿工作中,單刀直入、過關斬將,成為孤膽英雄,名垂青史。他確實這麼做過,最後敗得很慘。老闆說,他確實有能力,但沒有合作精神,心中沒有愛,把他給辭退了。要麼時運不濟,要麼是自己有勁兒使不上,總之,他不得不從事平庸的,難以帶給自己滿足感的工作。
另外,女孩子喜歡的都是陽光而健談的男孩。他呢,總是說不出一句很得體很靈光的話,講不出什麼有趣的內容。別人談話都那麼有趣,而他不知道怎麼插話。人群中,他很嫉妒甚至厭煩那些能說會道的男同伴,跟他們那種白天鵝相比,自己就是醜小鴨。於是,他總是自己一個人跺起來,板著臉,一副愛搭不理的樣子。人們看到他都跺開了。他把這些歸結為自己知識的貧乏,希望自己能夠知曉並精通所有的別人談話的內容,那樣,自己就能說出能夠吸引別人的話來了。那麼,怎樣精通所有別人談話所據有的知識呢?天文,地理,時政,電影,人情,世故。他覺得自己無法無所不知,那就意味著自己一無是處。一無是處的男人,哪個女孩會喜歡?
曾經有一位女孩對他表示過一些好感。她說他很酷,很英俊。可是他說,那是因為女孩不知道他的內心有多灰暗。一旦她了解他更多,一旦她知道他那麼挫,肯定會不喜歡他的。那該有多尷尬。關鍵是,他說不出什麼能夠吸引女孩子的話來。是的,對女孩,他也是板著臉。
4
隨著諮詢的進展,宇凱跟我有了更加融洽而且深入的交流。我漸漸對他的狀況,形成了一些概念。
情緒的小黑屋:挫敗的,恐懼的,無望的,抑鬱的。現實中只要發生些什麼,甚至是在沒有發生之前,一些預設的結果,他就會被這些不好的感受所掌控。消極情緒,糟糕的感受,就像洪水一樣淹沒他整個人,像一團黑暗一樣不由地把他拉進那個小黑屋裡。一個幽閉的,沒有光亮的,沒有希望的地方。唯一不甘心的,是他不想讓自己死在那個地方。所以,他呼救。
糟透了的思維模式:比如前面講的工作上的嘗試,一旦失敗,就意味著自己全完蛋了,再也沒有希望了;意味著自己以後也不可能成功了。因此,事前,他一定要確保成功才能採取行動,就會在頭腦時不停地給自己提要求,制定標準,然而總也達不到那些要求和標準。他追求完美的結果,而且只有結果才是最重要的,沒有理想的結果就一票否決所有的努力和過程。
自我意象:在假想當中,他為自己提出過高的要求和標準,似乎自己是無所不能的。在這樣的幻想當中,他似乎瞧不起那麼失敗的人,認為他們並沒有盡到最大努力。然而,對自己的苛求,使他的生命能量完全被耗竭了。行動無力,和對行動結果的不滿意,又讓他開始攻擊自己,感覺自己是最糟糕的。他對自我的感覺,就像蹺蹺板一樣,無法保持穩定和平衡,總是在忽高忽低中激烈振蕩。一端是幻想中理想化無所不能的自我,另一端是現實中的貶低的自我意象。總是處在這樣兩個極端。
工作上無法獲得滿足感:對平常工作不能做持久,難以容忍平庸的工作,想要追求高大上的工作。然而時時有危機感,似乎是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在一個工作期初,興高采烈,似乎前途有無限光明,一旦遇到不如意,就垂頭喪氣。
人際關係:認為只有優秀才有資格得到關注和愛,如果失敗了就會像落水狗一樣被痛打,被唾棄。不太相信別人能夠接納並包容他的不足,不太相信可以得到別人無條件的關注和愛。
總之,內在心理,是處於分裂狀態的,現實檢驗力是微弱的。
我想,這些特點,大概就是所謂的邊緣性人格吧。
然而,在我內心,我從不把宇凱當作邊緣性人格來對待。一開始我就不接受他邊緣性人格這個標籤。這可能是我跟其他流派的心理諮詢師的不同之處。
5
我對於宇凱,抱有強烈的好奇。 我好奇他有著什麼樣的成長環境和經歷?好奇他在那樣的環境里,缺失了怎樣的心理營養,他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宇凱講述,他3歲時,父母離婚,他隨母親生活,只有假期時才去父親那裡。關於他的早年經歷,我頭腦中呈現出三個場景。
一個是關於他和母親。就像我們到達林區,會有自動提醒注意森林防火的有聲提醒,那裡有個類似機器人。我看到一個小孩子生活在山野的無人區內,有衣食可以保證,身邊有一個類似機器人,只會發出特定的聲音,那就是他的母親,後來被診斷有精神疾病。他從她那裡得不到任何情感回應和安慰。也讓我聯想到前文提到的他服藥了9年抑鬱藥物一樣,他得不到情感回應而抑鬱,只有藥物陪伴。
第二個場景,是關於他的父親。那好像是卡通嬉皮士,只會說:啊,你這個小笨蛋啊,哈哈。和卡通稍有不同之處是,父親可以給他經濟上的支持。
第三個場景,是關於他和夥伴。夥伴是親戚家的孩子,身材好,長相好,學習好,有才藝,是眾人心中的標杆。和他相比,小宇凱如同醜小鴨。
一個自小缺乏情感回應的孩子,無疑是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感知的,對自我和他人的感知。比如,他在情緒上會處於被淹沒的狀態,對情緒的感知與管理都是困難。在思維模式上,呈現出糟糕透頂的特點。我想,他在人際關係中缺乏安全感,沒有信任感,大概跟早年母子之間的互動是相關的吧。
父親的個貶低者的形象,無法幫助他形成良好的自我認同。也影響他自尊的建立及調節。
在跟夥伴之間的競爭關係中,他處於不被關注不被肯定的,甚至是被忽略被嘲笑的地位。形成他脆弱的自尊及獨特的自我保護方式,那就是自我幻想和貶低。
為了適應外界環境,他發展出一套自己的保持策略。比如,病態的理想化和貶低,分裂等等。無疑,這些機制是不具有適應性的。在工作及人際關係上,出現困難也就不足為怪了。
在認知方面,他的心理化方面,自省和事實檢驗力方面,都處於劣勢。
總之,在我看來,他邊緣性人格的組征,多是早年環境影響的結果。是渴望被關注,渴望被接納,渴望被肯定,渴望被欣賞,而得不到滿足的結果。他的現實是多麼缺乏回應,他對現實的感覺有多挫,他才退縮進自大又自貶的分裂式幻想中,以尋找安慰!
6
那麼,在諮詢中,我會把宇凱當作一個「邊緣性人格」來治療嗎?
不。在我內心,自始至終,我都不會那樣。而是把他當作一個健康的人,正常的人去對待。所謂的邊緣性特徵,只是他早年缺乏「鏡映、共情」而發展出的失功能的應對方式。
而且,宇凱具有超過一般人強烈的求助願望和動力,他具有敏感而豐富的思維能力。這就是他具有的獨特而強大的優勢資源。
我把他當作一個真正的人,而不是一個病人去對待。我會帶著極大的同情與愛,去跟他建立聯繫,去理解接納他,溫暖他,幫助他,去重建他的自我價值感。
比如說,在開始階段的諮詢中,他在感到挫敗時,總是攻擊自己。我向他描述我看到的兩個不同畫面。一個是一隻寵物狗,被雨淋了,它的主人幫它洗了熱水澡,然後用手巾包裹著它。另一隻流浪狗,被雨淋了,被一群人追攆趕打。
他說,王老師,我就是那隻流浪狗。
我似乎能感受到一顆心在滴血,不是淚。但我說,關鍵是,是你自己也在追趕它,打它啊。
他說,是的,因為它失敗了。
好吧,我承認他遇到了失敗。但是,為什麼兩隻同樣被雨淋的狗,它們的命運會那麼不同呢?追趕那隻流浪狗,這公平嗎?別人對他不公平,可你那樣對待自己,公平嗎?為什麼失敗了就連得到安撫的資格也沒有了呢?你真的就一點價值也沒有了嗎?
是啊,我失敗了就沒有一點價值了嗎?那條狗有什麼價值呢?不,我至少比那條狗有價值吧?可是,王老師,像我這樣的心理疾病,有什麼價值呢?
有啊。在我看來,至少有三種價值。一是,你付費解決問題,也是在養活作為心理諮詢師的我和我的家人。二是,你的問題得到若能得到解決,會給我帶來成就感,也會給有著同樣問題的人帶來希望和治療經驗。三是你的問題並不是你個人的原因,是很複雜的家庭及社會環境影響的結果,你在改變自己的同時,也在為你的家庭甚至社會創造新的動力。
7
文章開頭部分描述的情景,是治療進展中的一個片斷。
在這次諮詢中,我在感受層面跟他建立連接之後,重點放在三個方面。一是他本人如何定義失敗。第一次嘗試新工作,得到了一千元的銷售業績,為何會被他定義會失敗呢?身邊的其他同事會怎麼看呢?
二是被定義為失敗之後,他是怎樣在情緒上進入小黑屋的,在思維上又是怎樣展開糟糕透頂的思維模式的?事實真的有那麼糟糕嗎?
三是他為何想要嘗試新的工作,在幻想中(無所不能)的自己是怎樣的?遭遇「失敗」之後又是如何評價(一無是處)自己的。蹺蹺板般的自我感覺,對他本人意味著什麼?作為一個人,你到底是誰?
具體過程複雜而生動得多,難以用文字描繪。總之,諮詢是一種體驗,而不是一種理念。
通過諮詢,宇凱臉上的笑容增多了,在工作中敢於跟同事交往了。可以跟父親拉家常聊天了。對心理諮詢的熱情也在增漲。
親愛的讀者,文章就在以這裡結束了。你有什麼想說的么,可以留言給我。如果你想有更進一步的體驗,那就約我做諮詢吧。文字是無法解決深層心理問題的。
TAG:王金現心理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