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造反,為何持續8年才被平定?唐玄宗:只因做錯了3件事!
點擊標題下方
「歷史拾遺」
洞察、見解、犀利、看不一樣的歷史故事!
鬼故事日記 | 言情小說 | 祖傳 偏方 |
「大唐盛世」是中國人,永遠不可磨滅的追憶,在那個歌舞昇平,萬邦來賀的時代,帶給中國人的是應有的尊重與驕傲!
唐朝自建國之後,由於繼承了隋朝的基礎,加之前幾代帝王的不懈努力,大唐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勢力都在快速的壯大,成為周邊國家不可企及的對象。
經過短短100多年的發展,到唐玄宗時期,唐朝進入了真正的盛世。
在李隆基統治的40多年中,無論是政治、經濟、軍事,還是文化、藝術、宗教等各個方面,
中國歷史都邁入了一個巔峰時代。
此時的大唐嫣然成為許多國家「偶像」,各個國家不斷的派遣「遣唐使」向唐朝學習,其中最為積極的要屬日本,至今日本的文字、建築、服裝等多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影響,
後人通常稱之為「開元盛世」。人們也將這個時代稱為「盛唐氣象」,然而這段盛世並未持續多久,
很快就走向了衰敗!
這可能這就是所謂的「盛極必衰」吧!
公元公元755年12月16日,震驚天下的「安史之亂」轟然打響,戰火驟然席捲中原,
持續八年的拉鋸戰,近乎要掉唐朝半條命。
有人說:正是這場戰爭將唐朝的命運攔腰折斷,前半段是盛世繁華,萬邦來賀,後半段卻變成了藩鎮割據,民不聊生!
昔日國富兵強的盛唐時代,
就此一去不復返。如此慘痛損失,自然引得後人陣陣痛惜。
但是如果仔細看看整個叛亂的前因後果,卻會發現比慘重後果更痛惜處:
哪怕在叛軍氣焰最熏天的時刻,唐朝也不止一次好運連連。
只可惜,本來幾次擁有把這場驚天叛亂迅速平息的好機會的大唐,卻一而再再而三地痛失好機遇,
最後讓持續八年的戰爭徹底的耗盡了大唐帝國的鮮血!
那麼,大唐王朝,
都錯過了哪些提前平叛的機會?為什麼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PART
01
不聽忠告,罷免忠臣,致使
大唐預防叛亂的防火牆倒塌!
安史之亂前,盛唐最位高權重的節度使是誰?
恐怕還輪不到雄踞北方的安祿山,而要首推坐鎮西北的王忠嗣。
這位大唐將門之後,青年時就敢以數百精兵奇襲吐蕃贊普的傳奇英雄,戎馬生涯里不停建功立業。
不到四十歲時,就把吐蕃突厥等大唐敵人輪流打了個遍,官位也創了大唐新紀錄:
一人獨攬河東河西朔方隴右四鎮節度使,可以說盛唐近半精兵盡在其手!
由於長期身在軍營,讓王忠嗣練就了敏銳的觀察力,
很早之前他就發現安祿山有謀反的動機。
為此他不停向唐玄宗發出疾呼:
當心安祿山,
然而此時的唐玄宗卻沉迷於女色,根本不把王忠嗣的忠告放在心上,這也就為安祿山創造了可乘之機!此時韜光養晦的安祿山為了迷惑唐玄宗,特意認了唐玄宗做乾爹,每次耍呆賣萌都逗得唐玄宗哈哈樂,
以此轉移唐玄宗的視線,然而呆萌的唐選擇真的上當了!
對於安祿山的所作所為視若惘然!
事實上,唐朝當時未能理睬王忠嗣的疾呼,還不算最嚴重的錯。身為開元天寶年間的首席戰將,
王忠嗣的存在,本就是對安祿山最大的威懾。他親手摔打出的河西軍,是威震東亞的百戰勁旅。
他的愛將李光弼,更是未來安史叛軍的最大剋星。只要他在安祿山可能也翻不起什麼大浪來,然而晚唐卻犯了自己此生最大的錯誤,罷免
王忠嗣的職務。
由於
王忠嗣與太子李亨交好,而李亨又
李林甫屬於敵對關係,
因此王忠嗣
早早成了宰相李林甫的眼中釘,受盡了污衊之言!緊接著發生的
石堡城戰役事件,更成為王忠嗣被罷免的導火線
,戰爭前夕生性耿直的王忠嗣為國家邊防大局計,堅決不聽唐玄宗的瞎指揮。結果被免職獲罪,最後還是靠愛將哥舒翰等人苦苦向唐玄宗求情,才得以免死。
經此大難的王忠嗣,四十五歲就鬱鬱而終。
預防安祿山叛亂的最重要「防火牆」,就這麼被唐朝自己拆掉了。
PART
02
為了私利,
楊國忠對於安祿山的謀反,
保持緘默!
公元755年安祿山上表請求以32名蕃將替代漢將,宰相楊國忠與韋見素認為這是將謀反公開化了,於是一起去勸諫唐玄宗。
韋見素與楊國忠約定好,如果他勸諫不成功,楊國忠要繼續努力。
結果,韋見素見到皇帝後,嗚咽流涕,仗義執言。
但是皇帝仍然不為所動,而皇帝寵信的楊國忠,
這時竟然「都無一言,俯僂而退」,最終不了了之。
當此之時,
楊國忠為什麼一言不發、保持緘默?
道理很簡單,安祿山起兵,不符合朝廷的公益,但是符合楊國忠的私利。在楊國忠看來,自己一直說安祿山謀反,但如果他還沒謀反就收拾他,那不是說明自己的判斷不正確嗎?
於是,楊國忠的如意算盤是逼安祿山造反,
那樣不僅可以在皇帝面前「以明己之先見耳」,還可以名正言順地借朝廷之手剷除勁敵。
後來,安祿山造反的消息傳到朝廷,舉國震恐,大臣以下,相顧失色,唯獨楊國忠認為終於驗證了自己的先見之明,「揚揚有得色」。
笑著說:
「陛下發兵討之,仗大義誅暴逆,可不血刃而定矣。」
國命懸於一線而權貴猶自竊喜,私利害於公益竟至於此乎?
PART
03
公元755年12月16日,震驚天下的「安史之亂」轟然打響,
安祿山以十五萬邊鎮精兵刀鋒倒轉,悍然席捲中原大地。
正如安祿山戰前所料,歌舞昇平的大唐王朝,真心半點防備沒有。此時已經
100年未曾打仗的大唐帝國,早已沒有曾經的銳氣!
當唐朝守軍面對叛軍之時,很多士兵選擇了投降,還沒有比劃幾下,就稀里嘩啦把曾經唐朝「陪都」的洛陽,丟失!面對唐軍如此不堪的戰績,
此時自我感覺良好的安祿山立馬在洛陽稱帝,自稱大燕皇帝!
但安祿山萬萬沒想到的是,
開局昏招連連的唐王朝,反擊卻也來得奇快。
在安史之亂爆發初期,不停誤判局勢的唐玄宗李隆基,卻做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正確決定:
命郭子儀與李光弼出擊河北。這個圍魏救趙的戰略,不出幾個月就立竿見影。
當時,哥舒翰率領10萬大軍鎮守潼關,截斷了安祿山西取長安的進攻路線;李光弼、郭子儀從河北率軍南下,
阻擋了安祿山退回范陽的撤退路線。
官軍四集對安祿山形成瓮中捉鱉的合圍之勢,
安祿山起兵未幾就陷入了「進無所攻,退失巢穴」的進退失據的困境。
這時的安祿山被
急的跳腳
,一度都想放棄中原,趕緊回師退守。一旦如此,安祿山的末日,也勢必提前到來。
可是,就是在這關鍵時刻,唐王朝卻再度犯下了大錯:命令
哥舒翰,帶領奇兵突襲安祿山!
當時,哥舒翰鎮守潼關,有人勸諫說安祿山起兵造反,以「清君側」為名,當時漢景帝誅晁錯而平七國之亂,
將軍何不師法古人,派兵誅殺楊國忠而靖難呢?
哥舒翰同意這一方案,卻在未發之時被人泄露給了楊國忠。楊國忠為了明哲保身,在後方開始組建一支新的軍隊,
而哥舒翰認為這是對付自己,上表請將這支軍隊隸屬潼關前線。
於是,
安祿山還未消滅,統治集團內部的將相矛盾再次公開化。
失去軍隊的楊國忠這時正醞釀著如何挫敗哥舒翰。於是,楊國忠給唐玄宗上表,讒言哥舒翰「逗遛不進」,應該主動出擊,唐玄宗竟被迷惑,
不識大局,而連發詔書迫使哥舒翰出兵。
哥舒翰無奈之下,
「慟哭出關」,放棄萬全之策而就莫測之險,結果兵敗被擒,潼關失守。
形勢一時間急轉直下,唐玄宗在慌不擇路的絕望中倉皇西逃,大唐陷入亡國的危險。
可以說,安祿山起兵成功並不是他自己用兵如神,
而恰恰是因為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因為權貴階層為維護私利而扭曲了朝廷的正確決策。
沒有楊國忠對既得利益的誓死保衛,就不會有安祿山困獸猶鬥的意外突圍。
也正是因為這場戰爭,曾經璀璨一時的大唐王朝輝煌不再。
面對藩鎮割據、外族入侵、宦官弄權以及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兵變和自然災害等內憂外患,
任何試圖重塑帝國盛世的舉動到最後都會變得竹籃打水一場空。
文章綜合自:人間怪話、看鑒、魚羊史記等
十二生肖2018年運勢查詢 | |||
每周更新最新相關運勢動態
※臨死前,傅恆向乾隆提出最後一個建議,若採納,鴉片戰爭就不會輸
※和尚出上聯「半夜二更半」,砍頭前他終於對了下聯
TAG:歷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