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訪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柳懷祖:對撞機這樣"撞"出來的

訪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柳懷祖:對撞機這樣"撞"出來的


  來源:科技日報


  「對撞機對撞成功後,我們在黑大理石碑上用金字刻下了所有『參戰』單位的名字。」講起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已近八旬的柳懷祖彷彿回到了改革開放初期那個爭分奪秒的年代。身為對撞機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他曾體會到的,是戰士「豁命去戰鬥的精神狀態」。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1984年動工,1988年首次對撞成功。速度之快,讓國際物理學界都為之震動。

  30年後回看,這個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我國高能物理國際地位的大科學裝置,身上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


  從「七上七下」到「不再猶豫」


  要探索物質的微觀結構,就得把它打碎。打碎物質的「炮彈」是高速粒子束流,而加速器就是發射這種炮彈的武器。


  對撞機是加速器的一種,它讓兩束高速粒子束流相撞,產生更大的能量,不過,讓兩束比頭髮絲還細的、接近光速的粒子流相撞,是個極複雜工程。

  早在1956年,我國就提出過建造高能加速器的計劃,但都「只打雷,不下雨」。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正式動工之前,高能加速器更是歷經了「七上七下」:之前六次,剛計劃就偃旗息鼓;第七次的「八七工程」,預研工作已開始,地址也已選定,但1980年隨著國民經濟調整,基礎建設緊縮,它又被終止。


  「那時大家都很茫然,七嘴八舌,什麼聲音都有。」連物理學家楊振寧也不贊同高能加速器方案,還曾對柳懷祖說,有這些錢,為什麼不去造鐵甲車(坦克)。


  「有波折並不奇怪。」柳懷祖分析,「基礎科學有什麼用?在國家財力比較困難的時候,科研經費的天平應該往哪邊傾斜?這是世界各國都會遇到的問題,直到今天,它也仍然是個問題。」


  而且,在那個年代,我國懂加速器建設的人並不多。到底要建怎樣的加速器,建成之後要用來做什麼,認識並不清晰。


  上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指示方毅副總理就建造高能加速器問題,廣泛徵求國內外科學家的意見,充分論證,提出方案。方毅組織了全國十幾個研究和工業部門的60多位專家進行反覆論證。

  綜合各方面意見,大家大體都贊成李政道、吳健雄、袁家騮及美國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主任潘渃夫斯基等人的建議——先建造一台2×2.2GeV的正負電子對撞機。方案提出後,鄧小平拍板,親自批示:「我贊成加以批准,不再猶豫。」


  「方毅副總理組織的討論很關鍵,討論透了,有了清晰的物理學目標。」柳懷祖說。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覆蓋的能量區間內,有大量粲物理前沿研究工作可做,科研人員才得以在後來的日子裡,窺見物理學的奇特風景。


  1984年10月,鄧小平出席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開工典禮,為奠基石培上第一鍬土。他對周圍人說:「我相信這件事不會錯」。


  改革開放下的自力更生


  聶榮臻曾這樣評價——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是我國科學家繼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核潛艇之後取得的又一偉大成就。

  和原子彈、氫彈不同的是,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是國際合作的產物。它是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末打開國門對外交流後,在中美兩國政府間簽署的「中美科技合作協議」正式合作框架下開展的第一個研究合作的實體項目。「它是我國科技領域開始國際合作的里程碑。」柳懷祖說。


  那段時間,在科技合作上,美方給予了中國大量支持與幫助。


  一個標誌性的例子是計算機。正負電子對撞時產生的各類粒子狀態的幾萬路電信號,都要由電子計算機進行分析處理。為了幫助中方從美國進口當時尚禁止出口的、世界上最為先進的VAX8550大型計算機,潘諾夫斯基到美國國會作證。他說:「你可以問全世界所有的高能物理學家,哪一個會告訴你們說高能物理研究不需要大型計算機。」最終,美國國會同意出口此計算機給對撞機項目使用。


  儘管如此,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建造原則也很明確:在充分學習和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計劃和建造,也就是「能自己乾的就自己干」。

  在柳懷祖看來,這是全國幾百個工廠、研究所、高等院校的上萬科研人員、工人、幹部和解放軍戰士參與的一場「高科技戰役」。


  他舉了個例子。當時,譜儀的端蓋簇射計數器由上海5703廠組裝。組裝好後,運來北京,由於運輸震動,產品扭曲變形。為了避免再出問題,上海5703廠乾脆將整個安裝班子全部拉到北京,現場組裝。一些年輕女工把出生不久的孩子放下,在北京一呆就是一二十天。


  參與項目的上萬人,沒有假期、經常加班,連軸轉也是常事……沒人計較得失、報酬。柳懷祖記得清楚,當時的加班夜餐補助不到一塊錢,一包速食麵就要8毛錢。「泡碗面再加個蛋,還得倒貼錢。」


  1988年10月,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如期實現正負電子束的對撞。當年10月24日,鄧小平到了四年前他親自奠基的地方,即席發表講話——中國必須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如今,運行30年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已進行了升級改造,在世界同類型裝置中繼續保持領先。近日,我國科學家提出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方案也發布了《概念設計報告》,若該方案順利實現,我國或可一躍成為世界重要前沿基礎科學的領頭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恆星爆發為近距離觀測中子星或黑洞誕生提供機遇
1949年的今天,中國科學院在這裡誕生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