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控制不住暴走,就給他一顆糖的孩子,最後會變成什麼樣?

控制不住暴走,就給他一顆糖的孩子,最後會變成什麼樣?

文|CC爸媽

萬聖節那天,我發了條朋友圈,配圖是CC前夜討來的各種糖。


但我沒說的是,去年萬聖節討來的糖,最後都怎麼樣了。

過期的巧克力長什麼樣,你見過嗎?

今年萬聖節前夕,我給CC準備討糖工具——也就是往年的南瓜燈時,我見到了。

它們原來長這樣:



我清理時,整整3/4盒子,都是去年討來的糖果,

控制不住暴走,就給他一顆糖的孩子,最後會變成什麼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不過,都已過期了。

我悉數扔掉,騰空盒子,繼續用它討了今年的糖。

萬聖節已過近一個月,CC除了頭幾天興奮的每天想著要吃兩塊,再之後,糖盒子便又一如往日的被當作裝飾品擺設在她房間了。

誰能想到CC1歲多的時候,每當在公眾場合CC暴走,我用盡辦法都不奏效時。

糖,便是我最後的武器。

如果評選當媽之後最讓你覺得無地自容的一件事,那一定跟娃在外人面前的暴走有關。

但老話說:關門教子。

教子是關上門的功課,在公共場合來硬的,對孩子是傷害,對他人是妨礙,實在hold不住的情況下,你會不會選擇妥協?

我會。

自從CC有了自己的思想,一言不合就學會發脾氣之後,我的兜里、包里、車裡,永遠有糖。

1-2歲那個階段,這是我最終的殺手鐧,沒了它,好似出門都沒了底氣。

1歲多我獨自帶她出門,我前座開車,她后座獨自坐安全座椅,路途遙遠,走到一半她失了耐心,哭鬧著掙扎。

我講故事、唱歌、吸引她的注意力,她跟著笑一會兒,笑完又鬧。

然後我又遞給她一些零食,消停一會兒,又開始!

如果是C爸開車,我還有100種可以哄她的辦法,但當下的情況——所有的招數都用盡之後——我說,CC,媽媽這裡還有其他好吃的,好像有顆糖唉,你要不要?

遞給她,一路安穩。


1歲7個月帶她參加朋友的婚禮。

婚禮上需要我致辭,CC被現場的超大音樂聲和攢動的人群吵得很不安,後來又非要鬧著拿新娘手中的捧花。

我帶她看現場的鮮花、看新人的照片(通常她很愛看照片的)、看現場陳設的小道具,所有轉移注意力的招數統統沒有用。

如果不是婚禮,我可以轉身帶她離開,限制她的行為,並嚴肅的告訴她,如果繼續無理取鬧,她就不被允許入內。

但這是人家新人幸福的婚禮現場,等著我致辭,是我無論如何也帶離不了的當下。

所以最後我說,咦?CC你看,這裡除了漂亮的鮮花,還有亮晶晶的喜糖,你要不要吃一顆?

我寫過很多關於如何巧妙的安撫孩子情緒的文章。

但在某些公眾場合,當CC暴走的狀態太極端,我完全不能控制、又不能馬上帶離現場的時候,我就會祭出「糖」這個大器。

當直覺告訴我,情況不能緩和的時候,我不會任憑事態惡化,而是選擇主動妥協。

很多人看到這裡,估計不能苟同。

因為大部分人認為,公共場合的妥協,只會讓孩子更加得寸進尺。

不過CC並沒有,她並不迷戀糖果,兩歲之後在公眾場合暴走的情況越來越少,也沒有因為是公共場合更加得寸進尺。

而如今,更視糖果跟普通的食物並無二樣。

控制不住暴走,就給他一顆糖的孩子,最後會變成什麼樣?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我用糖的方式,不太一樣。

1.我的糖是一種正常的選擇,而非交換籌碼。

這有區別么?非常有。

雖然目的都是在公共場合平息孩子的情緒,通過「糖」轉移注意力。

但是妥協的常見句式是,「別哭了,你不哭了媽媽就給你買糖。」

「買糖」換「不哭」,這就是等價交換,是讓孩子牽著鼻子走。

手裡有籌碼,他自然會撒潑耍賴,得寸進尺。

選擇就不一樣,選擇的常見句式是醬嬸兒滴:

我知道CC現在有點生氣,因為堅持坐了2個小時你有點無聊,不過媽媽可以給你講個故事;或者你可以吃點東西:包里還有海苔和糖,你要哪一個?

選項都是平等的,即是平等,那就沒有誰是特殊的。

為什麼很多孩子在公眾場合更願意撒潑耍賴,因為抓住了父母更容易在公共場合妥協的命脈。

「別鬧了,這麼多人看著呢,行了行了,給你買!給你買。」

你的表現一眼就讓孩子知道,公眾場合哭鬧顯然更加有利可圖。

如果孩子沒有「在外人面前鬧就有糖可以吃!」(能達到目的)的這個概念,那孩子又怎麼會偏偏選擇公共場合得寸進尺呢。

說到底,在公眾場合變本加厲的孩子,還是因為平時父母跟孩子的交換太多,讓孩子主動選擇太少。

如果平時的生活中孩子能經常感覺到,媽媽會提出好多選擇方案:有的時候是講故事,有的時候是玩拼圖,有的時候吃水果,當然,有的時候也會有糖。

那他就不會覺得糖有什麼太特殊。

說直白一點,事實上你是妥協了,但孩子感覺不出來,他認為這只是選擇之一。

控制不住暴走,就給他一顆糖的孩子,最後會變成什麼樣?



2.我的糖出手較早,晚了,就真的輸了。

出手早就是主動選擇,出手晚就是被動妥協。

有的家長會說,誰不想抗爭到最後一步,實在沒辦法了才妥協的呀。

其實自己的孩子是什麼路數,父母心裡一般都是有數的,事情鬧下去,你控制的來控制不來,自己也是有個概念的。

非等到孩子撒潑打滾了,才知道是到了最後一步無路可走了,只能說,你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了。

糖,最正確的打開時間,就是臨崩潰前的那一秒。

如何界定呢?

就是你已經用光了自己的套路,但依然沒讓孩子的情緒緩和,也拖不到可以帶孩子離開現場的那一秒。

出手早,就是家長在控制局面,而且不容易走到硬碰硬的一步,讓孩子眼睜睜看到你的妥協讓步。

控制不住暴走,就給他一顆糖的孩子,最後會變成什麼樣?

3.我的糖是江湖救急,不到最後不會出現

CC至今對糖沒有什麼迷戀,大概是因為,她見過的糖非常有限、吃到的糖也非常有限。

從前我身邊一直有糖,卻不代表CC一直吃到。

有的時候1個月才吃到一次,所以關鍵時刻,她甚至都想不到拿糖來做交換。

當她生氣,想要提交換條件的時候,那她提出的條件通常是,媽媽講個故事吧,講個故事CC就好了。

大概也是因為吃得少,所以關鍵時刻才非常有效,因為新鮮感足以轉移她的注意力,拖延一段時間。

可見,什麼東西在好用,也不能多用,就跟說相聲抖包袱似的,再好的包袱用得多了,也就笑不出來了。

C媽說

相信每個人都知道很多管教的技巧,但是現實中依然有太多你施展不了技能的時刻:有的時候是環境不允許,有的時候,是精力跟不上。

為了避免事態升級,妨礙到別人,我能想到的最溫和的方式,就是當下提供一個孩子的喜愛物「妥協」。

它既安撫了暴走的孩子,也安撫了即將崩潰的大人,給彼此一個緩衝,喘口氣,也許就能溫暖的攜手走更遠。

今日的「糖」,只是一個代表物,它也許是冰淇淋,還可能是動畫片。

所以,暴走的時候就給一顆糖的孩子,以後會變成什麼樣?

是會把糖果作為冷靜過度的工具,還是會變得對糖過度迷戀,其實,完全取決於看護者的做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媽媽,成了錦鯉就不用上學了嗎?」你的回答很重要
14招!教你如何和孩子關係更親密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