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說劉備不懂軍事可他為何還能建國
原標題:曹丕說劉備不懂軍事可他為何還能建國
曹丕說劉備不懂軍事可他為何還能建國
在夷陵之戰的相持階段,劉備在東西七百里的線路上建立營寨,魏文帝曹丕聽說了這件事情,對群臣說:劉備「不懂軍事(不曉兵),哪裡有七百里連營可以攻擊敵人的!『在大片低洼和險要地區駐紮軍隊,容易被敵人擊敗』」。還說劉備這是犯了兵家大忌。陸遜在給孫權上書時也說:「回顧劉備以往用兵打仗的情況,總是敗多勝少」。因此,儘管劉備深入了東吳五六百里,也不值得擔憂。後來劉備果然被東吳的陸遜打敗,所帶軍隊兵士舟船器械幾乎全部喪失,蜀國經過這一仗元氣大傷,劉備自己也因為慚愧悔恨而導致了第二年去世。
(劉備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
但是,劉備從當上安喜縣尉開始,後來當上平原縣令,代理過徐州刺史,就任豫州刺史,自任荊州刺史、益州刺史,可以說多半生都是在打仗中度過的。到後來,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併當上了皇帝,其軍事勢力也是在不斷地發展壯大,直到最後三分天下有其一,說明他這仗打得還是有效果的。三國是個諸侯紛爭、軍閥混戰的年代,不懂軍事想立足都難, 可讓曹丕和陸遜說成是「不曉兵」的劉備,為什麼能夠建立一個國家呢?
(曹丕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
劉備敗多勝少卻永不言敗
劉備敗多勝少,但劉備區別於那些一蹶不振的諸侯之處在於,劉備永不放棄,跌倒了,再爬起來,總是會尋找機會東山再起。
劉備起家於討伐黃巾軍,因為有功,當上了高唐縣令。被黃巾軍打敗後,劉備投奔了公孫瓚,被公孫瓚任命為別部司馬,讓他跟隨青州刺史田楷以防備袁紹。因為戰鬥有功,當上了平原縣令。
陶謙死後,劉備代替陶謙當上了徐州刺史。這時候的劉備犯了一個大錯誤,收留了被曹操打敗的呂布!趁著劉備和袁術爭戰相持的機會,呂布偷襲並佔有了下邳城,劉備不得已只好和呂布求和。但劉備並沒有就此依附呂布,甘心當一個寓公或者是一個賓客,而是回到小沛,又集結了一萬多人。這當然會引起呂布的忌憚,於是率兵攻打,劉備戰敗逃亡,歸附了曹操。
到了曹操這兒,名義上是到了朝廷,曹操對待他也很好,但劉備並不安於富貴安閑的日子,而是仍然想著再去邳地收集他的散兵。曹操給了他軍糧,補充了兵員,讓他向東攻打呂布。雖然再次失敗,劉備也跟隨曹操回到了許縣,但仍然沒有放棄。袁術稱帝失敗後,想經過徐州北上投奔袁紹,劉備藉此機會要求截擊袁術,曹操就派他和朱靈一道截擊前往。劉備到了徐州,等到朱靈回到曹操那兒以後,劉備就殺了徐州刺史車胄,自己當上了徐州刺史,再一次自立。同時,劉備和袁紹結盟。
建安五年,袁紹準備攻打許都,曹操為了側翼安全,率兵攻打劉備,劉備再次失敗,不得已投奔依附了袁紹。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相持,袁紹派遣劉備和曹操的叛將汝南郡的黃巾軍劉辟進攻許縣。曹操派兵攻打劉備,劉備想藉此機會離開袁紹,就將袁紹撥給他的軍隊歸還,勸說袁紹向南結好劉表。袁紹同意後,劉備就來到了汝南。這讓劉備即避免了玉石俱焚,又有了自謀發展的機會。當曹操在官渡打敗袁紹,回過頭來攻打劉備的時候,劉備才有了機會和條件投靠劉表。
到了荊州的劉備,雖然逐漸不受劉表信任,但他手裡有兵,又獨守一地,仍然保持著一定的獨立性。所以,當曹操進攻荊州,正趕上劉表死,劉表兒子劉琮投降了曹操的時候,劉備雖然猝不及防,但還是能夠率領自己的隊伍南下。這讓劉備有機會聯絡孫權,共抵曹操。
赤壁之戰,孫權打敗了曹操的水軍。借著周瑜攻打江陵等荊州江北城池的機會,劉備趁機奪取了荊州的江南四郡。有了一定地盤的劉備,抓住了機會進入西川,在逼迫劉璋投降後,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地盤。
可以說,正是劉備的這種屢敗屢戰,永不放棄,才讓他有機會走向最終的成功。和他同時期的人,有幾個曾經勢力比他不知強大多少倍的人,正是由於缺少了他的這種精神,所以很快被諸侯淘汰出局。如同時代的韓馥,擁有天下大州冀州,當公孫瓚前來討伐的時候,還沒有等到交戰,就已經嚇了個半死,袁紹派人再一嚇唬,他就拱手把冀州城交了出去。還有這個袁紹,雖然官渡失敗,但他只是損失了部分精銳部隊,其地盤和力量仍然不輸曹操。可是他不謀東山再起,而是整天在家裡憂愁,最終就這樣愁死了。這些人缺少的就是劉備的永不言敗的精神。
劉備自強不息始終謀取自立
劉備先後依附過好幾個人,但劉備能夠保持著自己的相對獨立性,當沒有機會的時候,他能夠耐心的等待,有了機會,他善於把握,這種自強不息始終謀取自立的作為,也是他能夠最終立國的條件。
劉備曾經依附公孫瓚,當他和青州刺史前往徐州救援時,他手裡是有兵的,雖然不過是千餘人,這仍然會被人看成是有自己力量的人。有了這個基礎,陶謙才會給他個虛名的豫州刺史,也才會臨死把徐州交給他。呂布偷襲,劉備不得已依附了他,但他很快又召集了一萬人,正是這種自立,才引起了呂布的警惕,於是趁他羽翼未豐時下手。董承等人曾經受衣帶詔,密謀殺曹操,劉備也參與其中。劉備藉機會出外,他不是藉機會逃亡,而是藉機會據州自立,這就是他殺了車胄的原因吧。
最能說明劉備自立的是他和孫權的關係。本來,曹操進攻荊州,劉備很快就被打敗,失敗了的劉備很快就被邊緣化。但是,劉備能在孫權和曹操爭奪荊州江北土地的時候,快速出手拿下荊州的江南四郡,這讓他又成了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所以,當他不顧諸葛亮等人不讓他前去東吳的時候,他還是執意前往,為自己謀取了孫權的承認。東吳的周瑜也是要孫權扣留劉備的,但孫權正是看中了劉備的力量,需要他分擔抵抗曹操,這才不但承認他荊州刺史的官位,還把新奪取的荊州之地借給了他。假如,劉備沒有謀取自立的雄心,沒有抓住機會奪取江南四郡,孫權會讓他獨立守荊州嗎?沒有荊州的劉備,又何談奪取西川?
這種依附時努力保持相對獨立,有機會則謀取獨立,除了劉備,三國還能有誰?比如說那個張邈,別人勸他自立,這本來沒有錯,但他卻迎來了呂布,這種背叛了人再依附另一個人又怎能算作是自立!
這也難怪曹操要說,天下英雄只有他曹操和劉備兩人!
劉備會用人,有信義,還積攢了人氣
一個開國皇帝,絕不會是一個人在戰鬥,他必須要有一大批優秀的文臣武將輔佐他才行。而劉備在識人、用人方面也有他的獨到之處。關羽張飛孫乾簡雍這些人有的從起事就跟著他,有的從徐州就跟著他,無論是失敗還是挫折,都始終不離不棄,足可見劉備的魅力所在。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人和劉備「誓死與共」?關羽的事例也許會說明這一點。關羽不得已暫時歸順了曹操,但知道了劉備的消息,仍然前去相會,因為劉備給他的「恩厚」。曹操給關羽封侯,還給了他重重的賞賜,劉備的什麼恩德還能比曹操給予的厚?不用說,就只這個可以「生死與共」的信任。
劉備的識人就不用多說了,僅從諸葛亮和馬謖兩個人的例子就可以說明一切。諸葛亮見到劉備的時候,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才名,但畢竟還是個青年書生。儘管如此,劉備得到他馬上給予極大的信任,其重視程度甚至都引起了關羽張飛等人的嫉妒。正是有了這個諸葛亮,劉備不但按照「隆中對」的設計進入了西川,還給不成器的兒子找到了一座堅實的靠山。還有那個馬謖,正是他的言過其實,葬送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大好局面,這就是劉備識人方面的先見之明。
除了識人和用人,劉備還能體貼和理解人。
早年龐統在周瑜手下,劉備到東吳都城,周瑜建議扣留不放劉備走。劉備在問起這件事情的時候,先對龐統說,「各為其主(在君為君)」,讓龐統不要有所顧慮。糜竺的弟弟糜芳投降了孫權,這導致了關羽兵敗被殺,糜竺自己綁起來當面請罪,劉備知道糜竺沒有參與,仍然和以前一樣對待他。封建社會搞株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劉備能把弟弟的罪不連帶哥哥,不失為一個明白君主。還有那個黃權,伐吳時劉備讓他駐守江北防備曹魏,失敗後,黃權退不回來了,只好投降了魏國。執法人員要將黃權的老婆孩子抓起來治罪,劉備沒有同意,說是自己辜負了黃權。古代大將駐軍在外,家人留在京城,就是防止將軍叛變或者自立,劉備能夠看到黃權不投降孫權,自有他的不得已之處,這不僅對黃權是一種理解,對其他參與東征失敗回來的人都是一種關懷。
劉備還是一個值得別人信任的人。
呂布離開長安後,大部分時間也在東遊西逛,但呂布這個人不太受人待見,有幾人都公開拒絕過他,即便是接納也不信任他。劉備這個人東奔西走的有點兒像呂布相似,但不同的是諸侯們大多信任劉備。這當中有一個區別,劉備雖然在離開他人時也動過一些心思,但總起來都是明著走,好合好散,不像呂布一樣背后里下刀子。比如說他離開曹操、袁紹都是找理由得到同意後走的,即使是借荊州,也是孫權願意借給的,並不是逼著孫權非借不可。自從他有了那個豫州刺史的名號以後,雖然只是一個虛名,這也讓他得以進入諸侯行列,這些舉動,也讓他在天下積攢了一定的人氣,所以到了荊州、西川都有一個好名聲,這讓不少人都願意跟隨他。
劉備從不言敗,永不放棄,始終尋機謀求自立,不依附他人,即便在不得已暫時依附他人時,也始終保持著自己相對的獨立性,能識人,會用人,這也許就是他能夠建國的原因吧。劉備在後世得到了人們更多的讚賞,這除了他建立的那個帝國有一個「漢」字之外,恐怕更多的還是個人的人格魅力所致吧!人格魅力,正是劉備令人欣賞的地方。如果拋開帝王不論,在幹事、創業或者是為了某項事業而奮鬥方面,劉備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是不是也值得後人效法和學習?!
※三國反覆無常的叛將其下場無一善終
※劉備為什麼要讓蜀國總司令駐在邊境小城
TAG:長空星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