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簡報:著名學者渡邊浩在中大哲學系講學

簡報:著名學者渡邊浩在中大哲學系講學

原標題:簡報:著名學者渡邊浩在中大哲學系講學


//


簡報:著名學者渡邊浩在中大哲學系講學

//



近日,日本著名學者渡邊浩(Watanabe Hiroshi)應邀到訪中山大學哲學系,為聽眾奉獻了兩場精彩的學術講座。渡邊浩教授師承日本思想史研究的開創性人物丸山真男先生,曾任東京大學副校長、東京大學法學部教授,現為日本學士院會員、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是丸山真男先生之後日本政治思想史界最具影響力的學者之一。


religion『教』:明治日本與清末民初」

第一場講座於11月14日下午進行,屬於「謙之名家講壇」系列第三十三期,題為「religion『教』:明治日本與清末民初」,由中山大學哲學系馮達文教授主持。在這場講座中,渡邊浩教授分析了十九世紀後半期日本和中國的知識分子如何理解西方的「religion」,以及將其譯作「宗教」後兩國知識分子在何種意義上使用這一辭彙。他首先從「religion是教嗎?」這一問題切入,指出在傳統日本和中國的觀念中,並沒有西方的「religion」這種觀念,只有「宗旨」、「宗門」等用法,以及「教」的表達,但傳統經典中教」的意涵與religion完全不同。繼而,渡邊浩教授細緻分析了日本從「宗門」到「宗教」的轉變過程,指出了明治前期日本學者在面對西方傳入的religion時所產生的不同理解,及其如何在與日本原有對「宗門之教」理解的互動中完成對religion的接納,由此,religion作為「宗教」,作為激勵道德心的必要手段而獲得肯定,並被賦予了「尊戴皇室」的內容,成為培養「國民道德」、「臣民道德」的基本途徑。對於中國近代的情況,渡邊浩教授分析了清末民初中國知識分子重整「教」的嘗試。從康有為、張之洞、梁啟超、宋恕、薛福成、嚴復等知識分子對於「西人宗教」與「孔子之道」的不同看待及實踐努力中,他分析出中國知識分子對於文明與religion系的不同於日本的處理方式,進而導致了後來新思想運動中否定宗教和孔教、倡導科學和民主理念的流行。




經由這些細緻的內容呈現和分析,渡邊浩教授在結論中指出,面對西方的擴張,中日兩國面臨如何應對religion這一共同課題,將religion作為傳統之教來加以把握,是兩國的相同之處,日本政府構建了以天皇為主軸的國家宗教(nation religion)來加以應對,中國的應對有差異,其原因在於,第一,中國原來儒教的社會地位和日本不一樣,第二,中國開始應對religion的時間比日本晚,所以中國一度出現將儒學宗教化的嘗試後,再次出現全面拒絕religion、維持傳統的正統之教並將其推廣至全世界的意見,這是因為中國對西方的認識發生了變化,文明與religion的關係從正相關變為負相關,這種情況下振興名教的主張也符合了民族主義的訴求,但這種做法帶來了很大的問題。



「Gender的交錯:十九世紀的日本與中國」


11月16日下午進行的第二場講座名為「Gender的交錯:十九世紀的日本與中國」,是「禪宗與中國文化研究院講座」系列,由中山大學哲學系陳立勝教授主持。與討論religion的方式類似,這場討論性別話題的講座,同樣聚焦十九世紀日本和中國的思想界如何理解「gender」這一概念,以及如何在思想史文本中使用這一辭彙。渡邊浩教授首先從政治角度說明性別體系的重要意義,他指出,性別認知是自我社會認同的重要內容,對男性和女性在社會中應該如何的理想形象,作為社會規範體系深深制約著家族和個人的行為舉止,強烈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存在方式,同時也為社會存在所制約,因而,要深刻理解某一社會,有必要理解在該社會佔統治地位的社會性別,以及其中包含的理想形象的內涵。



渡邊浩教授從日本德川時代對於「男道」的觀念說起,指出「結實」、「強壯」的「武士道」是當時對男性的理想形象,這跟中國傳統對「才子」的稱譽大相徑庭。不過,這種對「武士」的推崇因為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原因而發生改變,同時,儒家的「君子」、「義士」等觀念開始滲透到日本,並通過《三國志演義》、《水滸傳》等通俗小說的流行,使「英雄」、「豪傑」的觀念成為德川後期男性理想形象的標準,這也影響到當時日本對西洋英雄形象的關注和興趣。渡邊浩教授指出,這種觀念從內在支撐著當時男性的行為。但到了明治時期,新的男性理想形象轉變為「青年」和「紳士」,這兩個辭彙成為「文明開化」的表達。渡邊浩教授詳細列舉了明治時期日本社會對於青年和紳士的理解與使用,並指出,語言明晰、瀟洒、高雅、西洋化了的青年形象,成為當時上流社會追求的理想男性形象。繼而,渡邊浩教授轉入分析中國的情況。他以甲午戰爭帶給中國的心理影響開始,說明在當時危機感的影響之下,日本理想的男性形象與國家形象疊合在一起被引入中國。尚武精神、豪傑、遊俠、青年等觀念,被梁啟超、陳獨秀、李大釗等知識分子大力提倡。跟傳統尊崇老年的觀念不同,年青、健康、強大中國的出現,與年青、健康、強壯的男性形象相疊合,這樣,在日本的制度壓迫與侵略下,受日本文化的影響,中國文化實現了巨變。


這兩場講座均是渡邊浩教授以自身獨特方法解讀思想史的範例,展現了他在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上的功力和深厚積累。在其中,他不僅嫻熟運用各種思想史材料來說明思想觀念的流變過程及其原因,更能夠從比較的視域去展現特定思想觀念在東亞世界的不同形態及交織互動,顯示出他在思想史研究方法上不同於丸山真男先生的獨創性。兩場講座均受到了校內外師生的廣泛關注,產生了很大的反響。渡邊浩教授的這次來訪和講學,對於推動國內學界更多關注日本和東亞思想、促進中日學界的更深入交流,必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釋 的精彩文章:

學術沙龍 || 劉岳兵主講:如何接著朱謙之先生講日本儒學 ——以《日本的朱子學》為例
侯鴻勛:懷念金老

TAG: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