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遺產,更是全球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產

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遺產,更是全球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產

哈尼梯田的保護與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因為從國際上看,同類型的遺產保護並不順利,菲律賓伊富高梯田就曾被亮黃牌;國內更沒有同類遺產保護的經驗,因為在我國的40多個自然與文化遺產中,哈尼梯田是第一個農業類遺產。

申遺之後的旅遊發展

轉眼間,哈尼梯田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已經一年了。一年來,哈尼梯田似乎更加引人關注了:2013年8月25日,由亞洲旅遊文化聯合會等機構聯合主辦的「第十九屆亞洲旅遊業金旅獎盛會暨大中華區旅遊文化榜發布會」上,雲南省紅河州獲得了「亞洲旅遊業金旅獎」及大中華區「最美人文休閑旅遊名州」稱號;9月11-12日,《美麗中國濕地行》之《紅河元陽——大地雕塑》在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併入選「美麗中國濕地十佳」;9月15日,經紅河州委外宣辦推薦,元陽縣憑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獨特的哈尼梯田文化景觀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榮獲第五屆新農村電視藝術節全國「魅力新農村十佳縣市」(特色旅遊魅力縣)榮譽稱號;2014年1月4日,紅河哈尼梯田入選「2013美麗中國十佳主題旅遊線路」;3月20日,以推介哈尼梯田文化旅遊、全面展示哈尼梯田獨特的人文風貌為主題的首屆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國際攝影雙年展現場攝影比賽和「易拍」手機攝影大賽落下帷幕;7月2日,元陽哈尼梯田榮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榮譽。

其他還有許多,無法一一列出。但從中不難看出,人們可能較多地關注旅遊的發展,忽視了作為梯田得以持續的最為關鍵的一個方面,即梯田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梯田上的農民 (攝影/李學東)

哈尼梯田不僅僅是世界文化遺產

必須指出的是,哈尼梯田除了是世界文化遺產外,還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濕地公園,其保護與發展還需要進行綜合考慮。但最為核心的一個問題是,對於哈尼梯田這樣的遺產維持的前提是梯田農業的維持。而維持梯田農業,一方面要有農民願意繼續從事農業生產,條件是應當確保農民在農業生產的收益不斷提高,而且應不低於來自於其他行業(如旅遊業)的收入;另一方面是要有充足的水資源能夠滿足稻作生產的需要,條件是保護好生態景觀的完整性和水源涵養林的可持續利用。

更是全球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產

相對於其他的自然遺產、文化遺產或非物質文化遺產,哈尼梯田是一類特殊的文化遺產,即農業文化遺產。2010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就將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按照糧農組織的定義,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農村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進化和動態適應下所形成的獨特的土地利用系統和農業景觀,這種系統與景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且可以滿足當地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需要,有利於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阿者科梯田雪景 (攝影/李學東)

農業文化遺產的特點

農業文化遺產的基本特點包括活態性、動態性、適應性、複合性、戰略性、多功能性、可持續性和瀕危性。

活態性是指農業文化遺產是有人參與、至今仍在使用、具有較強的生產與生態功能的農業生產系統,系統的直接生產產品和間接生態與文化服務依然是農民生計保障和鄉村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礎。複合性是指這類遺產不僅包括一般意義上的傳統農業知識和技術,還包括那些歷史悠久、結構合理的傳統農業景觀,以及獨特的農業生物資源與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體現了自然遺產、文化遺產、文化景觀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複合特點。

活態性、複合性是農業文化遺產的突出特點,對於這樣一類遺產的保護亟需建立一種新的保護模式。在過去近10年時間裡,我國就此已經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特別是在執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時,明確了「動態保護」的理念。

讓農業文化遺產「活起來」

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是一個複合系統,包括傳統物種與生物多樣性、傳統農業生產技術與生物資源利用技術、生態環境保護與水土資源管理技術、農業生態與文化景觀以及民族文化。因而,對於農業文化遺產不能像保護城市建築遺產那樣將其進行封閉保護,否則只能造成更嚴重的破壞和遺產保護地的持續貧窮,應當採取動態保護的思路,讓農民在繼續採用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基礎上從中收益,在保護生態系統服務的前提下有所發展。

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一般性原則

對於哈尼梯田的保護與發展,應當遵循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一般性原則:一是保護優先、適度利用的原則,對於農業文化遺產來說,因為其瀕危性和與集約化、規模化等為特點的現代農業相比存在劣勢,必須強調將保護放在優先位置;二是整體保護、協調發展的原則,即農業文化遺產包括了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諸多方面,既有自然的東西,也有文化的東西,需進行整體保護,協調發展;三是動態保護、適應管理的原則,我們要承認現代技術裡面的合理及有利的一面,應當允許農業生產系統在內核不變的基礎上的適應性調整;四是活態保護、功能拓展的原則,即應當認識到農業文化遺產是一種活態文化遺產,應遵循生產性保護的原則,一旦農業文化遺產不生產不運作,那麼它離消失也就不遠了,而且在利用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其生態、文化等多功能特徵;五是就地保護、示範推廣的原則,我們不可能將農業文化遺產放在博物館裡進行展示,要把可以推廣應用的技術體系、知識與保護理念與措施向其他地區進行推廣。

建立多方參與、惠益共享的機制

農業文化遺產是一類「活態」遺產,但同時又是集歷史文化、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科學研究、休閑娛樂等多種價值於一體的農業生產系統,其保護、利用、傳承涉及到多個學科和多個部門,應當建立多方參與、惠益共享的機制,特別要注意農業文化遺產的擁有者、最主要的保護者——農民的利用,要讓他們在保護中受益,從而提高他們保護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耕田

處理好四大關係

對於哈尼梯田的保護與發展,要注意處理好幾個關係:一是不同遺產類型之間的關係,即不僅要重視物質性的梯田,還應注意非物質性的森林與水資源、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的傳統知識;二是不同產業類型之間的關係,即不僅要充分發揮哈尼梯田的文化價值,發展旅遊業與文化產業,還應當利用其生態環境價值發展特色農業,如梯田紅米等;三是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關係,特別是政府、企業、社區和農民的關係,一定要確保農民的利益;四是核心區和非核心區的關係,儘管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時的核心區位於元陽縣,面積為166.03平方公里,涉及3個片區,但紅河哈尼梯田綿延整個紅河南岸的元陽、紅河、綠春、金平等縣,總面積約100萬畝,需要保護的至少有10大片區、20萬畝。

總之,對於哈尼梯田的保護不應光重視保護梯田,而應保護以梯田為基礎的農業、以農業為生的農民和為稻作農業提供水資源保障的森林與水系、維持森林與水系的傳統文化。

本文來自《世界遺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數字科技館 的精彩文章:

全球升溫1.5℃,會發生什麼?
「心理健康體驗周」張一山、張昊與你相聚中國科技館

TAG:中國數字科技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