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林建華:現代大學內部治理問題不解決,不可能有一流大學

林建華:現代大學內部治理問題不解決,不可能有一流大學

林建華:現代大學內部治理問題不解決,不可能有一流大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昨天,北京大學原校長林建華在卸任校長一職後,首次在上海的公開演講中談及中國的高等教育建設,以及他從浙江大學到北京大學擔任校長的這麼長時間內,對於校長這一任職的感受。讓我們來聽聽他的演講全文:

教育是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關心的話題。我們通常都是從外部看教育,從外部看大學。從我們內部來看,我們關注的是大學的治理問題。

首先,一流的大學、偉大的大學這樣的一個命題,我們是從20年前,也就是北大一百周年的時候就開始關注,並且開始了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過程,這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進程。中國的大學其實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看北大在國際發表的科學論文的數量變化、我們科研經費的變化都非常巨大,而幾乎所有的中國大學都產生了這樣一個飛速的變化。

這個變化應該是在10到20倍左右,但是我們經過了20年,我們的科研能力、學術水平的變化確實也已經達到了10倍到20倍的這樣一個數量級的變化。我們身在其中可能感受並不那麼深,但是國外的同行談到中國高等教育的變化,談到中國大學的變化時,確實都非常讚歎並且羨慕。

但是,從我們大學內部來看,這種巨大的變化往往是資源和規模的驅動所產生的。

我們也都可以看到,社會對大學的教育有很多批評。來自政府的批評認為,我們並沒有能夠為國家的發展、經濟的發展提供足夠的學術和人才的支撐。社會公眾則認為,大眾所需要的多元化的教育,大學並不能滿足。作為大學自身,發展的差距仍然非常大,我們有北清復交等一批非常優秀的學校,但是也有很多學校的教育質量非常堪憂,我們的優質教育資源仍然非常缺乏。

教育很難做到滿足公眾所有的需求,那麼如何通過大學自身的變革和治理,成為一所偉大的學校?中國高等教育要真正的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那麼需要的是大學的變革,尤其是通過內部治理的綜合改革,來推進學校的發展。所以一流大學的繁華或者是數量,並不能代表真正的大學的質量和真正的大學的內涵。

我們通常談到一流的時候,會關注各類的數量指標。但是我認為,我們大學更需要一種品格,或者說一種精神。通常講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時候,往往各類指標非常熱鬧而且繁華。但,實際上,要成為一所一流的大學、偉大的大學,可能會非常孤獨,那就需要耐得住寂寞,這樣才是我們這個真正走向老百姓滿意的教育的道路。做好大學的治理,我想這就是我們要理解的大學的內在邏輯。

林建華:現代大學內部治理問題不解決,不可能有一流大學

大學的核心實際上很簡單,就是人——包括大學裡的學者、學生,這是大學最核心的。

我們觀察大學,會發現有些學校的學術聲譽、社會聲譽很好,那主要的是因為它的畢業生在社會上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而要培養出好的畢業生,就必須有一批非常優秀的教師,所以大學治理的根本,就是要吸引最優秀的這個學者,並且讓這些學者能夠充分的發揮出他的潛力。我認為,這是大學治理的最核心的原則。

我想可以把大學看作是一個齒輪箱,齒輪箱的作用是通過傳動改變力的方向,或者改變運動的速度。那對一般的齒輪箱來說,主動輪提供動力的,還有從動輪進行調節。我們的組織就可以像一個齒輪箱,讓每一個人釋放他的潛力,和創造力。

所以大學這個齒輪箱並不只有傳動功能,還有創造的功能,要讓每一個人都發揮創造力,必然需要大學輸出更多能量

設想一下,如果說每一個齒輪都有動力的話,那麼只有每一個齒輪相互協同,才能有整體的輸出。換言之,大學這個組織,就需要有良好的學術氛圍。比如北京大學一直堅持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營造良好的環境和學科的布局,讓每一個人的潛力都能夠充分的發揮出來。

同時我們要有共同的使命和共同的願景,因為這是共同的價值導向。同時還要有制度來確保組織中的人之間是協調的,這樣大學才能真正輸出能量,才能夠讓大學真正有活力。

所以大學裡,不是通過命令來使得老師和整體的組織協調,而是通過共識,然後主動作為來實現大學的發展。我認為,這是大學和一般組織不同的地方。實際上,在互聯網時代,我們的其他組織可能也都要像大學這樣讓每一個人、每一個基層組織的潛力充分發揮。

林建華:現代大學內部治理問題不解決,不可能有一流大學

過去20年我們主要是學習跟蹤,那麼面向未來,我們要走的是自己的路。大學要培養人,北大的人才培養目標是要培養能夠引領未來的人。要不斷的產生新的思想,產生前沿科學和未來技術,推動國家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

那麼要想做到這一點,那麼現在的大學呢必須要做出改變這個改變,很大程度上我們要打開學科的邊界,打開學習的邊界,還要打開學校的邊界。我們現在的面臨的前沿科學問題,和國家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都是綜合性的,涉及許多學科。

比如,一個試管嬰兒,他的父親家族有一個遺傳疾病——骨軟骨增生,這個孩子就需要不斷的去做手術。但是我們有一位學者從哈佛大學全職回到了北大,他叫謝曉亮。他是化學家,也是研究生物的物理化學家。他找到了一個定位這個基因的方法,他與國際上的其他學者聯合完成了基因定位,並且改變這個遺傳病的方式。

我們還要打開學習的邊界,現在知識的傳播和獲取的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今天我們要打破老師跟學生之間的界限,課堂內課堂外的界限,線上線下的界限,然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成長體驗。

從大學的演變過程來看,大學在一開始並沒有校長,也沒有那麼多的管理人員,就是一個老師跟學生共同探討學術的組織,但時至今日,這個組織已經非常複雜,所以需要校長需要我們的行政來去服務和管理。

林建華:現代大學內部治理問題不解決,不可能有一流大學

有這樣一個故事,艾森豪威爾,二戰時盟軍的總司令,後來做了總統。他也曾經做過一段時間哥倫比亞大學的校長。有一次正好哥倫比亞大學一位老師獲得了諾貝爾獎,艾森豪威爾在講話中說,在哥倫比亞大學眾多的僱員中,我們這位老師能夠獲諾貝爾獎,作為校長感到很榮耀。結果這位老師走上講台說,校長先生,我們不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僱員,我們就是哥倫比亞大學。您才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僱員。我想這個大學就已經營造了一個很好的學術氛圍。

這個學術氛圍實際上就是我們周圍的人都很傑出。因為優秀的人都希望與更優秀的人為伍,這是一個共同的規律。我們希望我們周圍的人,和我們自己的學科是能夠互補的,是能夠給我們在學科上加持的。同時,也希望我們的制度是公正、透明的,是能夠讓我們安心的做學術的。

所以我們經常要求我們的行政人員,校長們要學會換位思考,要從老師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問題,要有良好的心態,要甘心甘願為他人做嫁衣裳,要學會傾聽,要寬容。

因為有天分的人往往都是有個性的。中國的未來教育面臨著很大的挑戰。現在我們還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但是我們大學要探尋教育的規律,讓我們把大學辦的更好。

(來源:文匯網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基於網路的高維生物數據熱圖可視化和分析工具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