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天河工程備受質疑,當事方不能三緘其口

天河工程備受質疑,當事方不能三緘其口

氣象學家實名批「天河工程」,引發的公共討論依然在持續發展中。日前,澎湃新聞記者聯繫了「天河工程」當事方清華大學、青海大學、青海省科學技術廳,三家單位均三緘其口。

清華大學負責「天河工程」課題的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表示:科學辯來辯去,實驗室對此應該沒有回應。青海省科學技術廳稱:青海大學是項目責任單位,需與青海大學聯繫。青海大學科技處則說,科技處是「無關人員,不知情」,需聯繫三江源國家重點實驗室。沒能通過公開渠道找到三江源國家重點實驗室聯繫方式的記者再次聯繫青海大學,辦公室工作人員則稱沒有該實驗室的聯繫方式。

此前,「天河工程」可謂「香餑餑」,相關科研單位四處出擊,為拿下項目極力爭取,政府部門也高調宣傳,花錢力挺毫不手軟。但被輿論質疑後,各當事方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個個避之唯恐不及,要麼「不作回應」,要麼以「不知情」為由推給其他單位。

縱觀幾家當事方的表現,讓人感到遺憾。科學研究不是什麼商業秘密,任何攸關公眾利益的科學研究,應當向公眾公開相關過程,接受社會的檢驗。「科學辯來辯去的」,這其實很正常,所謂真理越辯越明,面對質疑不敢正視,不敢回應,這顯然與科學精神相悖。

而「天河工程」有兩點特殊之處,更需要當事方必須給社會一個交代。

一來,「天河工程」投入的全是納稅人的血汗錢。一個青海省每年提供的專項經費,就不少於600萬元的,再算上其他的,起碼已花了幾千萬元,至於後面的星箭研究和發射,以及大量增雨火箭彈等開支,花費更是無底洞。這些錢花得合不合理,投入和產出是否匹配,顯然要給公眾詳細的解釋。

二來,用人工方法干擾環境會帶來什麼後果,令人擔心。此前人工增雨主要是局部的,偶然的,對於環境影響較小。但「天河工程」採取的,卻是大範圍、高頻率地對大氣環境進行干擾,如果不對可能造成環境影響充分評估,會不會導致後遺症?打消外界的這一的憂慮,應當用事實,用數據說話。

「天河工程」所代表的科學開拓與探索精神,當然是可貴的。但良好的願望未必會帶來預期的結果。改造大自然,造福人類,這是許多科學家的夢想,但這樣做的前提,是正視科學常識和自然規律,是聽得進不同意見,尊重專業的聲音。否則,一意孤行之下的「人定勝天」,就是拿生態環境,是拿整個社會在冒險。

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整體科研投入,已經和美國相當,但是科研的產出,卻不如人意。之所以如此,科研浪費是不容易迴避的因素。而科研浪費,最大的浪費是決策性浪費。缺乏慎重決策,把寶貴的科研資金,投到本不應該投入的領域,讓一些利益團體以創新為幌子,輕易套取國家科研經費。

打破「科研黑箱」,最好的辦法就是透明。讓決策過程陽光化,讓每一分科研資金都花得明明白白。所以,輿論洶湧之下,「天河工程」相關當事方不能再三緘其口,有義務向公眾及其他科學家予以說明,全面公開相關論證和數據,如果對於這個工程有十足的信心,又何懼直面外界的質疑?

(來源:新京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中科院:去年帶動社會企業新增收入超4000億
專家論文造假?!整整一代年輕的研究人員遭受毀滅性打擊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