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念奴嬌」的來由
蘇軾的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經典名作大家都朗朗上口,
但詞牌名中的「念奴嬌」是什麼意思呢?
念奴嬌
其實,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
傳說唐玄宗曾親自作曲填詞,命念奴歌唱,
歌妓念奴嬌滴滴的吟唱如夜鶯啼鳴,
婉轉轉似百靈放歌,活潑潑如鴛鴦戲水。
玄宗龍顏大悅,遂將此曲定名為「念奴嬌」。
歷史記載
1、元稹《連昌宮詞》云:
「初過寒食一百六,
店舍無煙宮樹綠。
夜半月高弦索鳴,
賀老琵琶定場屋。
力士傳呼覓念奴,
念奴潛伴諸郎宿、
須臾覓得又連催,
特敕街中許然燭。
春嬌滿眼淚紅綃,
掠削雲鬢旋裝束。
飛上九天歌一聲,
二十五郎吹管逐。」
元氏自註:「念奴,天寶中名倡,善歌每歲樓下關宴,萬眾喧溢,嚴安之、韋黃裳輩辟易不能禁,眾樂為之罷奏。「
明皇遺高力士大呼樓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那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聽否?』
皆悄然奉語然明皇不欲奪狹游之盛,未嘗置在官禁。
歲幸溫湯,時巡東洛,有詞潛遭從行而已。」
2、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有「眼色娟人」條:
「念奴者,有姿色,善歌唱,未常一日離帝左右。每執板,當席顧眄。
帝謂妃子曰:『此女妖麗,眼色媚人。』
每囀聲歌喉,則聲出於朝體之上,雖鐘鼓笙竽嘈雜而莫能遏。官妓中帝之鐘愛也。」
今按:念奴以有姿色,善歌唱擅名於天寶年間,玄宗的品題「此女妖麗,眼色媚人」,更使之艷名遠播。
念奴的明艷嬌媚,於是成為文人艷稱的題材,形之歌詠,播於樂府。
元稹詩有「春嬌滿眼」之句,
《念奴嬌》曲名,即取義於此。
王灼《碧雞漫志》載:「今大石調《念奴嬌》,世以為天寶中所制曲,予固疑之。
然唐中葉漸有今體慢曲子,而近世有填連昌詞入此曲者。」
現存唐五代詞作中,並無《念奴嬌》詞作傳世。
今傳《念奴嬌》詞,最早的是沈唐「杏花過雨」一闋。
其作年當在北宋嘉祐、照寧之間,則該曲可能起於北宋中期。
就詞牌的緣起而言,嬌艷是此調的本色。
但就這一詞調的聲韻而言,則更適宜表達豪放悲壯的情感。
《念奴嬌》詞,其定格為上片十句,句腳字九仄聲一平聲,下片十句,句腳字八仄聲二平聲。句腳學主要採用仄聲字,構成一種拗怒的情調,所表達的情感便顯得激越凄壯。
該調的創作歷史,大部分作品為豪放詞。其中影響最大的作品是豪放派詞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其雄姿英發、豪情萬丈,首句為「大江東去」,末句為「一樽還酹江月」,故「念奴嬌」又名「大江東去」或「酹江月」。
TAG:Hugo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