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祖宗的智慧,溫潤如玉;對生活的困境,醍醐灌頂

老祖宗的智慧,溫潤如玉;對生活的困境,醍醐灌頂

在老祖宗汗牛充棟的各類智慧中,有的光彩熠熠,聲名遠播;有的溫潤如玉,蘊光斂彩。

這些藏在各個不起眼書頁上的,低調平實的智慧,細細品讀,認真領悟,實則對理解生活大有裨益,對解開生活中的困境豁然開朗。

也許你會發現,有些深陷其中的生活泥潭,看似無解,成為煩惱的常態,只是因為一個簡單的道理沒有得到認識。

01、聰明的人,注意力永遠集中在自己的事上

邾國時期,有箇舊法,就是製作甲裳用帛連綴。

一個叫公息忌的人對邾君進言:「如果將帛改用絲繩,甲會更結實」。

邾君覺得有道理,於是下令採納了公息忌的建言。

但不久,有人詆毀公息忌,因為公息忌確實在甲裳改用絲繩後,讓自己家人都製造絲繩,那詆毀他的人就把邏輯反過來說,說是公息忌之所以想用絲繩,是因為他家製造了很多絲繩。

邾君很不開心,又下令不再用絲繩。

《呂氏春秋》上評論,如果用絲繩真的對甲裳有好處,那公息忌製造絲繩又有什麼妨礙呢?他制不製造絲繩,都不足以損害這個主張,也就是說,這個主張的重點是改用絲繩到底對甲裳有沒有好處,而不是公息忌會不會有好處。

圖片源於網路

生活中,其實會經常見到類似事情,很多人不是不關心自己,但卻認不清自己真正的利益在哪兒。

比如說,對一件事的思維方式,往往不是別人這樣做,對自己有什麼好處,而是首先想,這個人之所以這樣做,他一定是為了給自己謀什麼利益。

既然關心自己,為什麼考慮問題的重點不是圍繞著自己呢?當別人就算是真為自己考慮,只要對事情本身有利,沒有損害你和別人的利益,你只需考慮,這件事對自己是否划算,對整個的情況是否有利即可。

很多人老覺得別人得了什麼便宜,把注意力都放在別人身上,盯著別人在幹什麼,而全然不去想自己想幹啥,有什麼生活目標。

這看起來好像無傷大雅,但從對自己有利的角度考慮,豈不是應了那句諺語:只知道盯著別人家的花園開沒開花,卻不管自己家的花園雜草叢生。

圖片源於網路

02、夏蟲不可語冰,有些人永遠也不可能溝通

托爾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但是仔細觀察,很多不幸福的家庭生活,在走過了歲月的侵蝕之後,最初的矛盾從未解決,爭吵和分歧,也許因家庭而異,各有主題,但是可能存在一個共性,那就是為了對方的某些缺點而反覆爭執。

有人說對方肯跟你吵,說明還有溝通的意願。

不錯,吵,有時候確實是一種急躁的溝通,一種不受歡迎的溝通,一種懷抱著幻想,指望指出問題對方就能醒悟的溝通,一種以為所有問題都可以通過有效溝通解決的執念。

所以,才會反覆的碰壁,然後又在反覆的無效中受傷,最終變成了感情冷淡的頑疾。

在這種溝通的反覆嘗試中,卻很難看清一點,那就是夏蟲不可語冰,你從一開始的方法可能就是一種錯誤。

一個戎人看見別人曬布,他大概從來沒見過,就好奇的問人家,用什麼東西才能織出這麼長這麼大的布。

曬布的人指著織布紡紗用的麻給他看,戎人很生氣,不相信這麼亂糟糟的東西可以織出這麼大的布。

有的人智力所及範圍很遠,有的人智力所及範圍很近。對智力所及範圍很近的人,卻告訴他長遠的變化趨勢,他怎麼能理解?對於無法理解的人,遊說的人即使善辯,也無法讓他明白。

03、ta愛不愛你又有什麼關係,有的愛一文不值

《莊子》中有這樣一件事,鄭國的子陽聽說列子是個有道的人,住在自己國家裡,過著貧困的生活,於是就派人給列子送來糧食。但列子雖然面有飢色,卻仍然堅辭不受。他的妻子不能理解,埋怨他。

而列子看的深遠,他說,子陽自己並不了解我,他給我送糧食,是因為聽了別人的話。有一天,他也可能同樣因為聽了別人的話,而加害我,所以他給的糧食我不能接受。

同樣的道理放在戀愛中,也一樣說得通。

我們有時候會把自我的認識,通過別人愛不愛自己來判斷。有的時候卻很少去想,別人的愛到底有沒有含金量,有沒有當依據的資格。

他/她也許根本不了解你,對你感興趣,是因為,你身上湊巧表現出的特點,是當前比較有市場的特點;比如說,他/她想找個自信的、開朗的、獨立的;這個只是他/她道聽途說的優點,換句話說,對方愛的不是你,而是一種比較時髦的類型。

而今天被當成優點追捧的,也許明天潮流改變,白玫瑰就成了老飯粒。隨著潮流走的他,今天因為潮流說你是時髦的,而愛你;明天也會因為你被潮流拋棄,而拋棄你。

說到底,一個根本不想透過類型化的感情來了解你,接納你的人,他/她的愛隔著一層毛玻璃,並不值得欣喜,更不值得傷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一輩子千萬不可觸犯這三條天規,否則命運坎坷,難成大器
一個人,一旦認清了這三種人,方能事業有成,人生無災!

TAG:京博國學 |